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2024-2025学年九...

更新时间:2024-11-19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 1. (2024九上·湖北月考) 2021年9月20日15时10分,中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火箭转场 B . 燃料加注 C . 点火发射 D . 自动对接
  • 2. (2024九上·湖北月考)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倾倒液体 B . 量取液体 C . 装入固体粉末 D . 加热液体
  • 3. (2022九上·汉阳月考) 人类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依次是: C .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D .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 4. (2024九上·湖北月考)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 . 过氧化氢溶液能分解出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C . 氦、氖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D .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 5. (2024九上·湖北月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臭氧(O3)属于纯净物

    ②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再分

    ⑤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⑥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A . ②③⑥ B . ①④⑤ C . ①②⑤ D . ②④⑥
  • 6. (2024九上·无锡月考) 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化合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4九上·湖北月考)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相同质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a试管中加入催化剂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4九上·湖北月考) 某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甲)进行改进。如图乙所示,在容积为45mL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细沙,再加入过量白磷(40℃即可燃烧),将注射器的活塞置于20mL刻度处,连接好装置,夹紧弹簧夹,滴加水(生石灰与水反应可以放出大量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读数。(装置气密性良好)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①图甲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热

    ②图甲实验若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5

    ③图乙实验若未使用弹簧夹,实验前将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图乙实验若未使用弹簧夹,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动

    ⑤图乙实验中若白磷过量,则测得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5

    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A . 6个 B . 5个 C . 4个 D . 3个
  • 9. (2024九上·湖北月考) 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如图甲所示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此现象发生的剧烈程度与气体密度有关 B . 该现象是扩散现象,当颜色变均匀后,扩散就不再进行了 C . 此现象与图乙的成因不相同 D . 此现象可以解释空中课堂中将装有界面清晰的水和油的瓶子(丙图A所示)摇晃多次后,水和油均匀地混在了一起(丙图B所示)
二、非选择题(共12小题,共60分)
  • 10. (2024九上·湖北月考)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

    1. (1) 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图乙中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锶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如图乙表示的粒子中,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有(填字母序号)。
    2. (2) A、B、C三种粒子中,具备相对稳定结构的是(填粒子符号)。
    3. (3) 图丙中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11. (2024九上·湖北月考)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仪器d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 (3)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
    4. (4) 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对收集氧气的纯度 (填“有影响”或“无影响”);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填“a”或“b”)管口处。
  • 12. (2024九上·湖北月考) A—H是八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H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

    1. (1) D的名称是
    2. (2) 写出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
    3. (3) 写出反应③的实验现象
    4. (4) E、F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13. (2024九上·湖北月考)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本校课本中的实验(见下图图例),设计出了如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根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已知:课本实验中,红磷燃烧的最低温度达240℃,在点燃时需要把燃烧匙放在集气瓶外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内)

    【探究1】甲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白磷(白磷在40℃即可燃烧)平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置于20mL刻度处,并按图1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⑤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该实验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请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3)已知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沿停在20mL处,关闭弹簧夹,对白磷进行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停在mL刻度处。

    【探究2】乙同学按图2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后,在集气瓶中装入a体积的水,关闭弹簧夹,用预先加热的玻璃棒引燃白磷,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容积为c。

    (4)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5)某同学按照图2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填序号)。

    ①用碳代替白磷                           ②用红磷代替白磷

    ③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④实验前弹簧夹未关闭

    (6)以上两个改进实验相比于课本实验,明显的优点在于
  • 14. (2024九上·湖北月考)

    某小组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催化剂种类

    气体产生速率(mL/s)

    二氧化锰

    0.03

    氧化铜

    0.07

    活性炭

    0.12

    【探究一】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催化剂均为0.4g,过氧化氢浓度均为10%,以收集10mL气体为准)。该小组采用了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具体数据如表: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相同条件下表中催化剂效果最好的是

    (2)为了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需测定:收集10mL气体

    【探究二】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水浴温度控制在21℃,二氧化锰均为0.5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5mL,三颈瓶容积为250mL)。

    该小组采用了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依据数字传感器数据绘制如图乙图象:

    (3)图乙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选填“快”或“慢”);

    (4)以10%过氧化氢溶液为例,约40s后三颈瓶内气压由高缓慢降低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