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 成书时间 | 入选标准 |
《旧唐书·良吏传》 | 五代 | “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成为臣僚入传的重要标准。 |
《新唐书·循吏传》 | 宋代 | 入选之人多为考课优异, 有富民、缉盗、治狱、化俗、抚边等实绩的官吏。仅有“直谏”“军功”,但缺乏治民政绩的官吏, 或不取, 或记于附传。 |
类别 年 | 进口 净总值 | 鸦片 | 棉制品 | 其他商品 | |||
货值 | 比重 | 货值 | 比重 | 货值 | 比重 | ||
1870-1874 | 66422 | 25987 | 39.12 | 21451 | 32.30 | 18984 | 28.58 |
1875-1879 | 72868 | 30486 | 41.84 | 19547 | 26.82 | 22835 | 31.34 |
1880-1884 | 79050 | 29636 | 37.49 | 23 265 | 29.43 | 26 149 | 33.08 |
1885-1889 | 102 722 | 28226 | 27.48 | 35646 | 34.70 | 38850 | 37.82 |
1890-1894 | 141932 | 29947 | 21.10 | 49653 | 34.98 | 62332 | 43.92 |
材料 战国时的儒家虽为“显学”,但并不为统治者所信用。面对政治新体制的出现,荀子开始有意识地改造儒学,使其思想呈现出儒法融合的特征。秦朝灭亡,儒家从沉寂重新走向前台,荀子的后学既坚持儒家的仁义、孝悌、德治等文化价值,又吸收融合了法家、黄老思想的合理成分。如陆贾既强调仁义是政治的根本,又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这些思想尚未形成新的体系,显得零碎而不成熟,但其中许多合理成分后来都被董仲舒吸收融合,他以儒家“公羊春秋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框架,融合诸子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轴心的神学目的论体系。董仲舒对以前的思想,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扬弃,它是一个在更高阶段上融合各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新的大一统帝国也经过不断地选择实验,最后以它来作为自己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一 “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 米不能久而不便大用; 钱近实,而易伪易杂; 钞太虚,亦复有泡烂。是以白金之为币,长也。”对于民众来说白银有保值和储存的便利,最为关键的是,白银具有免于被权力轻易掠夺的货币本性,朝廷至少无法“印”出白银来。
——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
——摘编自《明史·食货志》
材料三 白银货币化的发展使得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征,产业的非农化程度加深,生产日益商业化,工商业市镇兴起和繁荣……由于西北地区没有白银来源,该地区的农民为了纳税只能以谷换银。由于自然灾害,谷物收成欠佳,加之白银稀缺,此时却需要用比平时更多谷物才能换得纳税所需之银两,走投无路的农民因此揭竿而起也就不足为怪了。
——摘编自陈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
材料一 张謇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擘,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材料二 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他在1895年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比较明确地提出尽速讲求商务、工艺,采取保护政策。他认为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次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和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在籍前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 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却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以“古代都城的发展与变迁”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