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1: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 特征2: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 特征3: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特征4:墓葬陪葬品有明显的差别 |
学者 | 观点 |
老聃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
庄周 |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 |
专权太后 | 窦太后 | 邓太后 | 阁太后 | 梁太后 | 窦太后 | 何太后 | |||||
皇帝 | 和帝 | 殇帝 | 安帝 | 懿帝 | 顺帝 | 冲帝 | 质帝 | 恒帝 | 灵帝 | 辩帝 | 献帝 |
即位年龄 | 10岁 | 100天 | 13岁 | 不详 | 11岁 | 2岁 | 8岁 | 15岁 | 12岁 | 17岁 | 9岁 |
驾崩年龄 | 27岁 | 2岁 | 32岁 | 不详 | 30岁 | 3岁 | 9岁 | 36岁 | 34岁 | 18岁 | 40岁 |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材料二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矢(ce)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卤、圭瓒 ....易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三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材料 “大一统”是中国古代维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政治理念。始于春秋时期儒家“合天下为一家”“六和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理念,主张国家要实现政治一统、疆域一统、民族一统、思想文化一统。即以疆域的统一为基础,强调“继前统,受新命”之“正统”,接续紫儒重道、纲常名教之思想文化“道统”。千百年来,“大一统”被历代王朝视为治理国家的重要理念。无论是汉族所建立的王朝还是北方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甚或是地方割据政权,无不以实现“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认为这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大一统”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邹建达《光明日报》2016年1月20日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由于“学在官府”的传统已被打破,文化知识不再为贵族阶层所垄断而流向民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阶层。战国的士以掌握学术文化知识为主要身份标志,他们在社会上的活跃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璀璨的时代。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的思想权威,而“尊崇儒术”是汉代统治思想确立的根本标志。董仲舒借鉴道家、阴阳家的理论,将儒学哲理化,完成了儒家道德学说的宇宙论证明,在儒学史上首次建立了儒学形而上学的基础。此后,儒学不仅由民间升入庙堂,而且更具有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董仲舒经学思想的传播,导致儒学的“子学时代”终结,“经学时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