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中的初级溶酶体直接来自于[],溶酶体具有“消化”作用是因为其内部含有多种.
(2)异体吞噬过程中,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自体吞噬可以降解清除图中的[].上述过程都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3)次级溶酶体完成“消化”作用后,一部分物质(如氨基酸)可以借助于其膜上的转运至细胞质基质中供代谢使用;一部分物质形成残体,可通过方式排出细胞.
(4)部分留在细胞内的残体多为脂褐质(一种色素),其数量逐年增多.存在大量脂褐质的细胞不可能具备的特征有(填字母).
a.细胞核体积变大 b.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
c.细胞内水分减少 d.细胞运输功能降低
(5)溶酶体内的物质少量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该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细胞质基质与溶酶体内的不同,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从(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抑制脾细胞凋亡。
材料与试剂:食用油,添加DHA的食用油,普通饲料,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初断乳大鼠。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初断乳大鼠随机分成4组,编号A、B、C、D。
第二步:每日经口灌喂食物,组成见表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食物 | 普通饲料 | ? | 普通饲料+小剂量 添加DHA的食用油 | 普通饲料+大剂量 添加DHA的食用油 |
第三步:饲养8周后,测定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酶AChE和NOS的活性,结果如下: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AChE活性(U/mg) | 0.4 | 0.5 | 0.7 | 0.8 |
NOS活性(U/mg) | 1.4 | 1.2 | 1.8 | 2.0 |
一氧化氮与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分别是。方案中B组实验采用的食物是。选用初断乳大鼠而不选成熟大鼠的原因是。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显性/隐性)突变,从而(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