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 1.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改革法》,强调利用报酬来鼓励政府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保护揭发政府工作缺点和弊病的人不受打击报复。这些规定(     )
    A . 削弱了政党对政治的影响力 B . 促进了国家管理水平的提升 C . 使美国的文官制度最终完善 D . 确保了公务人员的公正廉洁
  • 2.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1853年,英国帕累斯顿内阁对文官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制订了一整套使用至当代的文官制度。进行此次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是(       )
    A .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B . 近代社会的重大转型 C . 选官制度的严重腐朽 D . 政党分肥制度的弊端
  • 3.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某同学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由此可见他研究的主题是(     )

    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②举孝廉,父别居

    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④朝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

    A . 选官方式的演变 B . 诗歌风格的发展 C . 重文轻武的形成 D . 宗法观念的瓦解
  • 4. (2024高二上·江门期中) 1841年,美国辉格党(共和党前身)人威廉·哈里森担任总统后,把大部分民主党官员赶下台。1845年,民主党人詹姆斯·波尔克担任总统,又把大批辉格党人撤掉。当时公职成为对政党服务的酬谢,党魁利用手中权力收买人心。这反映了美国(     )
    A . 分权制衡原则被打破 B . 南北社会矛盾激化 C . 选官制度亟需改革 D . 民主泛滥危害国家
  • 5.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总书记在此强调的是(     )
    A .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B . 坚持德才兼备标准 C . 坚持知人善任原则 D . 坚持人民需要原则
  • 6.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英国政府文官数量,据表可知,英国政府文官数量的变化(     )

    年份

    1891

    1901

    1911

    1914

    1922

    1939

    1943

    文官数量

    79241

    116413

    172352

    280900

    317721

    387400

    710600

    A . 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B . 适应了政府职能的扩大 C . 扩大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D . 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 7.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民国初期,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等法规草案,对文官的类别、考试机构、考试种类、考试科目、考试方式、任用资格、任用方式等都做了具体规定。这些措施(     )
    A . 避免了近代官员的腐败行为 B . 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 C . 保障民主共和政体持续发展 D . 使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得以建立
  • 8.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唐代科举制度,中了进士并不意味着能够马上进入官员的序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后才踏进官场。这一制度(     )
    A . 选官兼顾才学和从政的能力 B . 确保了教育公平公正 C . 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 D . 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 9.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历史学家余英时认为,汉代以“孝悌”作为取士最重要的标准,是根据“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逻辑推衍出来的。而汉代从对“孝”的重视到“举孝廉”制度形成的过程,也是“社会的伦理秩序与一般性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接”的过程。余英时意在强调,汉代(     )
    A . 政治与伦理同构 B . 治国注重传承与创新 C . 取仕政策的调整 D . 儒学理论体系政治化
  • 10.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一规定体现了公务员必须(     )
    A . 恪尽职守,不能懈怠 B . 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C . 廉洁奉公,洁身自好 D .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 11. (2024高二下·承德月考) 隋朝时期,察举、荐举、萌官等制度与科举制并行不悖。在分科考试中,应举者必须由地方州县或朝廷高级官员荐举,获得举人资格后,才能参加由尚书省吏部统一组织的考试并根据成绩划分等级授予官职。据此可知,隋朝(     )
    A . 人才选拔制度出现紊乱 B . 选官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 C . 选官标准依然看重家世 D . 传统选官制度制约科举制发展
  • 12.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明洪武十七年(1384)颁《科举程式》考试内容乡、会试相同,首场试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二场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策问主要由两位主考官所拟。以上规定说明(     )
    A . 取仕关注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 . 测试范围被圈定在程朱理学 C . 以法为教着重培养文吏书生 D . 科举考试尚未以八股文为主
  • 13.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汉代士人在忠孝不能两全而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先忠后孝;到魏晋南朝时,士人忠君观念逐渐淡化,“忠臣”极少而“孝子”极多,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与这一转变密切相关的是(     )
    A . 孝廉成为选官标准 B . 国家治理日益完善 C . 三教融合儒学发展 D . 世族门阀制度形成
  • 14.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 15.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据此可知,这一考核办法有利于(     )
    A .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 . 打破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C .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 . 为选拔中央官员提供依据
  • 16.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公元809年,唐宪宗下敕:唐朝疆域辽阔,导致御史台无法及时发现一些偏远地区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遂委托转运使、度支使以及巡院负责对偏远地方展开巡察活动,发现地方上有违反榷盐管理制度及不切实履行中央政策文件的及时向御史台反馈情况。这(     )
    A . 有助于提高监察效能 B . 缩小了监察机构的权限 C . 使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D . 进一步分散了宰相权力
二、材料分析题(17题18分,18题12分,19题10分,共计40分)
  • 17.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中央官制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写出①的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我国西汉、魏晋、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指出这些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 18.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伴随着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近代文官制度逐渐在英国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扩大内阁的权力,于1782年推动议会通过《文官定员法案》等法案,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部门负责人的手中。1805年,财政部还首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命,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改革的政治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一、二,简述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 19.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家训”的撰写者不仅包含帝王将相与文化名流,更包含“诸如隐士、善士、逸士、乡先生、各级州府的学生等下层士人”。宋代“家训”注重对圣贤事迹的梳理,以及对“家训”体例的完善。如刘青之甄选圣贤语录、名人事迹,生动而深刻地启迪族中子弟,司马光列举祖、父、母、子、女、孙、伯叔父、兄、弟等社会关系明确亲疏礼仪。宋代“家训”关注对择业立家与理财持家,如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提倡“丰俭适宜”,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提倡“量入为出”等。

    ——摘编自刘欣《宋代家训研究》

    材料二

    唐宋家训主要内容归类

    北宋

    南宋

    1

    处己(修身、励志)

    5

    19

    18

    2

    勉学、治学

    3

    14

    15

    3

    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3

    6

    8

    4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6

    14

    10

    5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礼仪)

    5

    16

    10

    6

    从政

    11

    11

    6

    7

    治国

    2

    4

    0

    8

    女诫

    5

    2

    0

    9

    教子原则

    2

    4

    2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家训”的特征和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家训”开始流行的原因。
三、论述题
  • 20. (2024高二上·靖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传承与创新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联系与区别,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制度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断发展。

                        两税法

                   一条鞭法

           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根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

           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

    ——宁欣《中国古代史》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