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测出烧杯和倒入盐水的总质量;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量筒中剩余盐水的体积;
⑤将量筒中一部分盐水倒入烧杯中;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液体的体积 | 40 | 65 | 70 |
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 60 | 84 |
(1)凸透镜(填“能”或“不能”)形成的正立、缩小的像;
(2)水球形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
(3)若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乙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填“①”“②”或“③”);
(4)刘伯明为聂海胜拍摄的照片如图丙。刘伯明保持相机镜头的位置和焦距不变,聂海胜乘机械臂去更远的任务点,他在相机中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空间站外执行出舱任务时,相隔很近的两位航天员也需要通过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
(1)安装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填“铁圈A”、“铁夹B”或“铁棒C”)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固体为(填“晶体”或“非晶体”),该固体的熔点为。
(1)实验时在纸板前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
(2)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时,反射角为;
(3)将NO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NO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3)如图甲,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另一根外形相同的(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
(4)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蜡烛A与蜡烛B的位置,如图乙。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可以发现: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5)如图丙,请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光源S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1)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2)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像,此像应该是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
(3)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若想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需要把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上cm刻度线处。与凸透镜移动之前相比,光屏上呈现的像(填“变大了”、“变小了”或“大小不变”);
(4)如图乙所示,S是烛焰上的一点,它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的像为。请用作图的方法找到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且画出入射光线SA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出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1)起初我们不能看到碗中的硬币,是因为光沿传播时被碗挡住了。
(2)往茶碗中倒水时看到碗中的硬币,这是光的现象,人眼看到的是硬币的(填“虚”或“实”)像。人眼看到碗中硬币的光路图是(填字母)。
A.B.C.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质量时,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天平的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此时小明应使天平横梁平衡;
(3)天平再次平衡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4)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水的体积为;
(5)将小石块用细线系好慢慢放入量筒,浸没于水中,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丁所示。由此可以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 小石块的密度为;
(6)若小明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将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后再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则测量的小石块密度(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如图乙,白鹤滩水电站水库的总容量约为 , 这个水库最多能蓄水多少吨?
(2)白鹤滩水电站为长江再添一道防洪屏障,它建造了三条世界规模最大的无压泄洪洞,如图丙。泄洪洞群可以实现快速下泄洪水,最高流速达到47m/s。三条无压泄洪洞最快每下泄洪水 , 若泄洪洞管道的粗细相等,求每条泄洪洞管道的横截面积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