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13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八上·滦州期中) 城市是历史的缩影。这座城市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见证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见证了近代若干政权定都于此。“这座城市”是(     )
    A . 上海 B . 北京 C . 南京 D . 天津
  • 2. (2024八上·滦州期中)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从材料中可见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 挽回鸦片销毁的损失 B . 割占香港岛 C . 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D .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 3. (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 美国政府和俄国政府没有参加这次英法的冒险,但他们派出代表参与“和平的示威”。这次“冒险”的结果之一是签订(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2024八上·滦州期中) 瓦德西在给德皇的信中写道:“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无故放火等事,为数极属不少。”该信件(     )
    A .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 . 揭露了西方列强的侵华罪行 C . 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 5. (2024八上·滦州期中) 这一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响,它曾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建立政权,却因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反帝斗争 D . 武昌起义
  • 6. “从社会政治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搅乱是统治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接受了其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材料表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 . 背景 B . 性质 C . 过程 D . 影响
  • 7. (2024八上·滦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统治阶层加深了自己的危亡意识,一些有见识的清王朝皇室成员和重要的大臣开始奋发图强,寻求各种救亡图存的改革措施。为此,清政府(     )
    A . 签订了《天津条约》 B .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 领导了五四运动 D . 掀起了洋务运动
  • 8. (2024八上·滦州期中) 自强运动最大的动……祖制所无,但也……被逼出来的。此外的所有改革都是在原有的皇朝体制和结构之中采取的修补性措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材料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 . 旨在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B . 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 C . 是不得已的措施 D .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9. (2024八上·滦州期中) 下表是某中学八年级历史社团编演的五部历史课本剧。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第一部:林则徐——虎门销烟显意志

    第二部:陈化成——抗英斗争展丹心

    第三部:左宗棠——收复新疆固边防

    第四部:邓世昌——黄海海战壮军威

    第五部:冯子材——镇南大捷震敌胆

    A . 反抗列强侵略 B . 推翻封建统治 C . 学习西方制度 D . 进行民主革命
  • 10. (2024八上·滦州期中) 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日本借机从我国获得了诸多权益,其中要求:“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由此可以得出(     )
    A .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 《马关条约》之后列强停止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11. (2024八上·滦州期中) 旅顺港1894年为日寇侵占,在沙俄联合德、法等列强佯作干涉下,日寇被迫退还。继而被沙俄强行“租借”达七年之久。德国因参与干涉还辽,就向清朝政府索得在天津和汉口的二块租界地作为“报酬”。由此分析甲午战争的影响是(     )
    A . 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使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D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12. (2024八上·滦州期中) 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 . 电影《戊戌风云》 B . 报刊《国闻报》 C . 书籍《再说戊戌变法》 D . 历史教科书
  • 13. (2024八上·滦州期中)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义和团成员视死如归,其悲壮程度空前绝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并震惊了列强,让列强知道灭绝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 . 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 . 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C . 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 . 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 14. (2024八上·滦州期中) “(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万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D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15. (2024八上·滦州期中) 下列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英国参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④
  • 16. (2023九下·大足期末)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清政府开始(    )
    A . 授予西方列强领事裁判权 B . 给予列强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 C . 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 D .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反帝活动
  • 17. (2024八上·滦州期中)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合成的这个“大团体”是(     )
    A . 华兴会 B . 兴中会 C . 中国同盟会 D . 光复会
  • 18. (2022八上·长沙期中) 1911年10月22日,湖南省进步人士举起义旗,宣告独立,成立革命政权。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直接推动湖南独立的是  (      )
    A . 三民主义的提出 B . 宣统皇帝的退位 C . 武昌起义的爆发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
  • 19. (2024八上·滦州期中) 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材料所描述的是(     )
    A . 二次革命 B . 武昌起义 C . 护国战争 D . 广州起义
  • 20. (2024八上·潮南期末) 叶圣陶在1911年的日记中写道:“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28日,闻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
    A . 群众基础广泛 B . 发展过程迅速 C . 结束君主专制 D . 解放人民思想
  • 21. (2024八上·滦州期中) 图片是历史的载体。下列图片内容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 .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 从战争走向和平 C .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 从落后走向富强
  • 22. (2024八上·滦州期中) 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这种社会现象说明(     )
    A . 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B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小 D . 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 23. (2024八上·承德期末)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A . ①属于历史结论 B . ①说明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 . ②说明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作用 D . ②属于历史史实
  • 24. (2024·大埔模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麾下北洋将领冯国璋、段祺瑞等48人联名通电,声称“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他们的举动旨在(   )
    A .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 . 制造动乱策划割据 C . 坚持立宪政治主张 D . 攫取辛亥革命果实
  • 25. 从1916年到1928年间,“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据统计,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 军阀的割据混战 B .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 清政府腐败无能 D . 革命派软弱无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26题19分,27题16分,28题15分,共50分)
  • 26. (2024八上·滦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面,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根纽带,必然地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材料三   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共同所指的是当时清政府进行的哪项探索。并概括该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2) 指出材料三中“重大打击”是哪一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认为变法运动“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原因。
  • 27. (2024八上·滦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养和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请运用你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1)【时空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宏观上认识和把握历史。观察下面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者的相同之处。

    类别

    时间

    结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图三

    (2)【历史解释】可以帮助我们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简述表格(图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3)【家国情怀】可以更好地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请分别说说你对下列图片的感想。

  • 28. (2024八上·滦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龚书铎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31日)

    1. (1) 材料一学者描述到“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请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对其进行概括说明。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此所进行的努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