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载 | 考古发现 |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0多个北京人个体。 |
资料 | ①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杯 | ②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 | ③陶埙 | ④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
推论 | 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 | 稻作农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 我国是最早出现制陶技术的国家 | 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
多代犁面剖视图
“玉,石之美者”。史前时代,我国先人就开始使用绿松石等制成的玉器,形成高度发达的玉石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史前时代的绿松石器在距今7000—8000年左下率先出现于黄河中游一带,在距今5000—6000年左右,拓展到西北、东北、东部、东南以及华南地区。
(1)根据材料一,推测哪些史前文明中可能已经发现了绿松石。(写出两例)材料表明不同区域的史前文明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材料二:史前时代大多数的绿松石器呈几何形,它们多有孔洞,用于穿绳系戴。动物造型的绿松石饰物在制作工艺水平和流程上比几何形饰物更复杂与繁缛,且发现的数量也较少。
新石器时代,绿松石器的造型由单独装饰物逐渐转化为玉片形成组合,绿松石的制作工艺也转化为雕刻与镶嵌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开辟了高度发达的玉石文明时代。
序号 | 绿松石饰物 | 简介 |
① | 长2.9厘米,整体呈扁梯形,上端平直,有一穿孔,下端弧形,有三个穿孔,通体磨光,色泽艳丽,出土时位于女性的耳朵下面,故当为耳饰。 | |
② | 长2.7厘米和2.5厘米,背层亦有黑色石皮,出土时有一件位于头骨旁,当为耳饰。 | |
③ | (这件兽面纹玉簪首)以透雕镂空为特征,呈左下对称,并在器表刻划精美复杂纹饰,兽面的双珥部位各镶嵌有一枚圆形绿松石片。 |
(2)根据材料二,简述绿松石器(饰物)的演变发展过程。由材料可知,最能印证我国玉石文明时代“高度发达”的物件是哪个?请写出它的序号。
材料三: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如下图)的纹饰与新石器时代的玉陶等器物上的兽面纹联系紧密……在铜牌饰上借助熊、龙等猛兽的神灵以震慑邪恶,结合巫仪在礼仪场合的歌舞表演,寻求通向神秘世界的通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汇文《中国史前时代绿松石器的装饰之道》
(3)综合以上材料,请写出绿松石器在史前时代可能具有的哪些功能,并简要说明。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文物
文物 | ①青铜牺尊 | ②青铜胄与青铜戈 | ③商鞅方升 |
说明 | 示例:青铜牺尊是春秋时期的酒器,整体为牛形,上面刻有精美纹饰。牛鼻上穿有一环,说明当时人们已开始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由此体现出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1)请从②和③中任选一件文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示例为其做个简单的说明。由材料一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有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文献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国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赵武灵王不拘成例,锐意图强,力主学习和吸收北方游牧民族军事文化的长处,并仿照他们的装束、装备和战术,组建新式骑兵部队,进行骑战。
——摘编自金久红《胡服骑射与华夷之辨》
北方有善于奔跑的马和善于吠叫的狗,而中原各国可以得到并畜养役使它们;南方有羽毛、象牙、犀牛皮、铜精、朱砂,而中原各国可以得到并利用它们……
——译自《荀子·王制篇》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