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11-29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 1. (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持  哮/根问底 B . 落/执  退/振聋发 C . 形/岖  憎/深痛疾 D . 刻/带  妥/锐不可
  • 2. (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娴熟  浩瀚  畸形  弹精竭虑 B . 不逊  教悔  劳碌    正襟危坐 C . 遗嘱  溃退  翘首  筋疲力尽 D . 颓堂  绯红  摧枯拉朽  重岩叠障
  • 3. (2024八上·广州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某明星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演唱真的____,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②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霍金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____的。

    ③刘锐参与了完成国产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改装的全过程,他认为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____了。

    ④“感动中国2017”十大人物出炉,华南农业大学老校长卢永根教授榜上有名,他无私奉献的故事很

    快____。

    A . 栩栩如生 不可理喻 迎刃而解 家喻户晓 B . 声情并茂 不言而喻 不攻自破  路人皆知 C . 栩栩如生 不可理喻 不攻自破 路人皆知 D . 声情并茂 不言而喻 迎刃而解  家喻户晓
  • 4. (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照亮和点燃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B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的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走进、了解、研究古诗词。 C .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也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D . 实施创新聚动发展,需要释放科技人员的活力,破除不合理的体制,加快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 5. (2024八上·广州期中) 综合性学习课上,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网络诚信”的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提到,网络诚信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根据受访者调查数据显示,91.3%的被调查者经常或有时遇到网络谣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网上就出现了各种谣言误导群众;87.3%的被调查者经常或有时遇到虚假信息;仅有14.8%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遭遇个人信息泄露;92.2%的被调查者认为炒作“标题党”文章博取流量现象非常严重;仅有24.5%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遭遇网络诈骗。

    出现的种种挑战,一方面表明在信息时代少数人诚实守信的“螺丝帽”拧得还不够紧,另一方面反映出社会诚信建设仍存在一些亟须补齐的短板,网络空间治理和诚信建设任重道远。

    1. (1) 任务一: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网络诚信问题。(不超过30字)
    2. (2) 任务二:请你从材料二中筛选信息,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调查者中占比(由高到低)

      92.2%

      91.3%

      87.3%

      85.2%

      75.5%

      网络诚信问题

      网络谣言

      网络虚假信息

      泄露个人信息

    3. (3) 任务三:请结合材料和实际生活,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说说如何做才能打造网络环境。
  • 6. (2024八上·广州期中)  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请先写序号再作答)
    1. (1) 水何澹澹,。(曹操《龟虽寿》)
    2.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3) 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4. (4)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5)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6. (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7. (7) 诗词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篇目

      诗句

      哲理

      王湾《次北固山下》

      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刘桢《赠从弟 (其二)》

      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能改变节操。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

二、阅读与鉴赏(共46分)
  • 7. (2024八上·广州期中)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甲】【乙】文段,完成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 ,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①成就:轮廓。② 信宿:两三日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 . 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 C . 乘奔御风         途迳信宿 D . 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②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3. (3)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
    4. (4) 【甲】【乙】两文各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2024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月下飞天镜”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9. (2024八上·广州期中)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段,完成小题。

    “向未来”项目小组开展“人类科技•人工智能”综合性学习活动,整理了四份材料。

    材料一:

    ①人工智能(英语缩写为AI),亦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由约翰•麦卡锡在1956年提出来的,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像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这个定义后来又扩展为机器“像人一样理性地思考和行动”。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是建构能够跟人类类似甚至超越人类的推理、认知、规划、学习、交流、感知、移物、使用工具和操控机械等的能力。

    ②如今,人工智能早已渗透到各个产业中,为不同岗位的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新闻阅读软件智能化的推送功能,还有自动驾驶技术等等。

    (节选自360百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改动)

    材料二:

    ①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新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也就是GPT—3.5架构。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与真正人类几乎无异地聊天、交流。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②ChatGPT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是引入新技术RLHF,即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解决了生成模型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让人工智能模型的产出和人类的常识、认知、需求、价值观保持一致,能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创作,提高内容生产效率与丰富度,提升用户体验。

    (节选自《百度百科•ChatGPT:OpenAI发布的聊天机器人模型》)

    材料三:

    ①“华为盘古”是华为全新一代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是“盘古大模型”家族的新成员,能够与人对话互动,回答问题,协助创作,高效便捷地帮助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和灵感。“华为盘古”大模型基于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和知识增强大模型,持续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知识中融合学习,具备知识增强、检索增强和对话增强的技术特色。

    ②华为云CEO张平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盘古”没时间聊天,如果一个大模型不能解决行业问题,参数再多也没意义。2023年5月9日,在“华为盘古”技术交流会上,华为相关负责人提到,截至目前,已经有20万企业申请加入“华为盘古”内测,覆盖政务、金融、媒体、电商零售等行业。其中,内容创作、智能客服、办公提效为各行业通用的高频需求场景。

    ③在2023AI+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华为盘古”展示了在不同使用场景中的多项能力:能根据对话问题将名著《红楼梦》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根据客户要求,准确完成给公司起名和写新闻稿的任务;能理解“鸡兔同笼”数学题的题意,并按照正确的步骤,算出正确答案;能准确解释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能生成四川话等方言语音……

    ④AI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至少1.18亿人的岗位被机器人取代,其中700万~1200万人需要转换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传统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大规模替代。而“华为盘古”的出现,让很多重复性、机械性、结构性、强规律性的工作岌岌可危。随着机器数据采集量越来越大,计算整合能力越来越强,“华为盘古”在未来还会拓展到医疗、法律、体育、编程、电商营销、虚拟人表演、陪护老幼人群等具体生活应用场景中。

    (节选自华为官网,有删改)

    材料四:

    作为人类能力的延伸,更加先进、智能化的机器在解放人类生产力的同时,势必对人类生存资源、空间造成挤压。在科幻电影《我,机器人》中,智能机器人随处可见,替代了人类部分职业,甚至国家、城市的防卫系统也由人工智能设计、操控。而《银翼杀手2049》和《她》中,人工智能不仅为人类生活提供方便,更从精神层面影响着人的存在状态。人类对机器各个层面上的依赖,对于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与生命延续,都可能产生某种潜在的威胁。

    (节选自《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伦理困境及其反思》)

    1. (1) 项目小组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表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是建构能与人类类似甚至超越人类的推理、认知、规划、学习等的能力。 B . 到2030年,机器人将取代中国1.18亿人的工作岗位,其中700万~1200万人需要转换职业。 C . 内容创作、智能客服、办公提效是加入“华为盘古”内测的20万企业通用的高频需求场景。 D . 使用GPT—3.5架构后,ChatGPT不仅擅长与人聊天,还能完成视频脚本、文案、代码等任务。
    2. (2) 项目小组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ChatGPT引入RLHF技术后,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创作,提升了内容生产丰富度及用户体验。 B . “华为盘古”没时间聊天,未来将继续致力于解决政务、金融、媒体、电商零售等行业问题。 C . 未来很多重复性、机械性、结构性、强规律性的传统行业、传统岗位会被人工智能大规模替代。 D . 人类高度依赖人工智能,导致生存资源空间被挤压,自身的存在状态与生命可能受到威胁。
    3. (3) 项目小组举例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利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习上遇到难题时,邵东直接向“华为盘古”寻求帮助,完美绘画了复杂的几何图形。 B . 科学自媒体雷云老师在ChatGPT的帮助下创作了《星系运动》视频,效率高且效果好。 C . 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完全替代医护、法律、教育这些职业,还可以代替人类繁衍后代。 D . 南粤风投要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投资数据、完成高质量年报,“华为盘古”是最佳选择。
    4. (4) 有人说:“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对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10. (2024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河流

    潘新日

    河边的民谣都是野生的,和桃花红、梨花白一起,用花朵上的时光喊疼故乡。村子里,年轻人都成了河里的水,随着风四处漂流,都跟着河水走远了。一下子村庄空了,老人就成了剩下的根,在土做的乡下,顶着的果实,用一枚粮食味的野草帖慰藉亲人和自己的晚年。

    我的父亲就是那暴露在地上的沧桑的根,满脸皱纹,历经风霜。他一辈子把自己的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们身上,我们丰满,他却慢慢干枯成一棵树,干巴巴的,在家里支着。

    我一次次想把父亲像移栽树一样移栽到我们的城市,可他偏偏如门前的那条河流沿着自己的河道流淌,头也没有回。这老头固执得要命。我明白,他这一生注定要变成河底的沙砾,变成沙滩。

    孤寂的乡下,城市的繁华都死在回家的路上,活着的,是父亲一样的河流和庄稼,它们繁盛,它们衰落,一年年演示着一个村庄的兴起和衰落。

    农忙的时候,父亲佝偻着身子,在田间劳作。他割麦、插秧、收稻、种菜,用一生的劲儿把自己长到庄稼地里,越老,越是保持着劳动的姿势。稻子、麦子都直起了腰身,他的腰却弯了下去。

    变形的骨头是他对弯曲河流的模仿。这辈子,他的青春、豪迈和坚挺早交给了河岸,交给了土地,交给了我们。弯着的腰,是对大地和河流的敬畏。

    本来,我们也应该和父亲一样,一辈子圈养在田地里,但我们早已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模式,拼命地从父亲身边挣脱和逃离,把父亲的庄稼和河流远远地抛在身后。我们愿望的归结点是城市,只有城市里的灯光和车流才能点燃我们的内心。我们留给父亲的,只有村庄和河流,还有一望无际的庄稼和叹息。

    闲不住的父亲,就是灌进水田里的河水,只要有一点空隙就把自己耗进去。没有管何时何地,他的每一天、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管都连着河流,他和河水一起奔涌,把思念当作沙沉淀在水底,安静地等待打捞。

    门前的柳树长大了,长高了,父亲却矮了下来。他在用身体建立起内心的高地。遥远的故乡,父亲在田野里站成一棵树。他的一生很简单,树是他的时钟,河水是他的季节,指引着他的劳作和一日三餐。与土地打交道,河流永远都是庄稼生生世世相伴的情侣,父亲是乡村最老的庄稼。

    离乡的人,总喜欢用河流去丈量一个人的心。河流是一个人的闪电,刹那间的光亮可以燃烧每一个人的情怀,照亮每一个人的内心。邻居、父亲、坟地,活着的、死去的,只没有过是黄河这条线上的一个小小的标点,小得就像一个沙粒。河水静静地流淌,就像外出的人急着归家,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各种清亮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黄河就变得浑浊。在这些迁徙的水珠里,有父亲的眼神,有母亲的泪水,有无数游子纷乱的脚步。当岸边的灯光亮起,好多人的眼眶都是湿的。一盏灯就是一颗心。河流之外,辉煌的万家灯火,都是一个一个用家叠出来的故园。母亲说,走得再远,黄河都会跟在我们的身后,河水牵着大地的衣襟,是最顽皮的小孩。

    我没有祈地拜父亲为河上的王,一年四季在心里默默地朝拜他,敬仰他,把他放在心灵最高处。然而,父亲更是庄稼的王,他有十万麦子,千万桃花,黄河是他的轿子。他,没有停地用土壤濯洗自己的灵魂。

    他没有停地劳作,河流成了他的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得就像河水,安静而柔软着。

    可我不愿意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庄稼的王。我的世界里有很多山头,每一个山头都绚烂无比,这些充满诱惑的栖息地,时常弥漫着花香和朝气。而远方的父亲他坚守的领地一直没有变,整个生命呈现的,只有河流和庄稼。

    我很明白,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要经历很多。像父亲这样的农民,黄土快埋到脖子了,还依然把家乡当作自己的领地,那么虔诚地与土地为伍,他只把自己看作一株庄稼,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开花、结果。即便这样,父亲的内心仍是丰富的充满希冀的,但他老了,已经不善表达了。这辈子,他的语言都交给了手掌,手掌成了他和植物们交流的桥梁。

    河,是人和庄稼匍匐在水里的血。父亲把它当作亲戚,时常和它坐在一起。水鸟飞过来,支着长腿,把乡下用旧的日子一个个择出来,在水里洗净,也把父亲掉在河里的眼神捞上来,在风里晾干。

    父亲,作为岸边的第一高峰,为我们定格出故乡的坐标,距离再远我们都不会迷失自己。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开头用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的现状,也写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孤独。 B . 父亲一生忙碌,在河流和田地勤恳度日,对父亲这种生活方式,“我”并不理解。 C . 本文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父亲的人生,让内容更真切,情感抒发更酣畅淋漓。 D . “我”盛赞父亲是 “河上的王”、“庄稼的王”,以此表现父亲难以舍弃的故土情。
    2. (2) 结合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闲不住的父亲,就是灌进水田里的河水,只要有一点空隙就把自己耗进去。没有管何时何地,他的每一天、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管都连着河流,他和河水一起奔涌,把思念当作沙沉淀在水底,安静地等待打捞。

    3. (3) 除了描写父亲的生活,文中还有不少篇幅叙述了“我”的生活方式,请分析这些文字在文中的作用。_
    4. (4) “河流”在文中寓意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河流象征义的理解。
三、写作(50分)
  • 11. (2024八上·广州期中) 记忆中,总会有那么一段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痛苦忧伤……剪一段时光,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请以《那一段的时光》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四、附加题(8分)
  • 12. (2024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积累知识,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根据线索,辨别人物。

      ①线索:A.他曾在南开大学就读; B.他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 C.他任职黄埔军校: D.他组织大罢工: E他组织"八一”起义。

      “他”是 (填人名)

      ②线索:A.他是个大个子,像一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B.他口才很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C.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D.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

      “他”是 (填人名)

    2. (2) 任务二:一个好的书名,往往内涵丰富。请你解读《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含义。
    3. (3) 任务三:青少年时期的见闻经历对人生会产生重要影响。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情节,并结合其经历作简要分析。

      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