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古诗文部分(27分)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 (3)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4)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5) 《天净沙·秋思》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4分)
  • 2. (2024七上·上海市期中) 阅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这是一首(体裁),该诗的作者是(人名)。
    2. (2)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 . 颔联写在江岸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 . 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残夜未明之时,春意萌动的江南美景。 D . 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 3. (2024七上·上海市期中)
    古文理解。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顾恺之哭桓温

    顾长康拜桓宣武墓,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长风 , 眼如悬河决溜。”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注释】:

    ①顾长康: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东晋人。桓宣武,即桓温,字元子,谯国龙亢县人,谥号宣武公,东晋时期政治家。顾恺之曾在桓温手下任参军,得到桓温的赏识。②溟海:大海。③凭重:倚重。④广莫长风:即广莫风,指北风。⑤悬河:指瀑布。决溜:指河堤决口。

    1. (1) 这两篇小短文都出自《》,作者是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俄而雪骤(   )

      哭之其可见乎(   )

    3. (3) 翻译文中画线句。

      未若柳絮因风起。

    4. (4)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见谢安在冬季雪日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 . 顾恺之去拜祭桓宣武的坟墓是因为自己曾在他手下任参军得到他的赏识。 C . 谢安听完谢道韫的回答后“大笑乐”,这不禁让谢朗感到难堪不已。 D . 顾恺之不仅是一个大书画家,从【乙】还可以看出,他说话颇有文采,可能还是一个诗人。
    5. (5) 【甲】、【乙】两文都注重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与才能。例如:【甲】文中,“撒盐空中差可拟”表现出谢朗质朴敦厚的性格;而谢道韫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则表现出她;【乙】文中顾恺之经过桓温的墓时所做的诗“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表现出顾恺之对桓温的情感,可见顾恺之是一个的人。
三、现代文部分(29分)
  • 4. (2024七上·上海市期中) 说明文阅读

    杜鹃

    黄洽

    ①春末夏初的清晨,常常从远处不断地传来“喀咕——喀咕”的一阵阵四声连叫,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杜鹃了。

    ②杜鹃是体型相当大的鸟。杜鹃嘴纤弱而微弯,脚细小。杜鹃有尖长的翅膀和长长的尾巴。现在世界上,大约有一百多种杜鹃,其羽色有所不同。

    ③杜鹃在我国分布很广,大多是夏候鸟,春末夏初从南洋群岛、马来半岛、印度等地飞到我国来,秋季又飞回南方去。它的性情孤独,喜欢隐匿在茂林树荫丛中,在繁殖期间,雌雄杜鹃也成对生活在一起。

    ④杜鹃在生儿育女方面与众鸟不同,表现为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但是它并不绝代灭种。原来杜鹃在繁殖时期,就事先找好别的小鸟的巢,如黄莺的巢,作为自己产卵的“产房”,然后它每隔几天就到这些巢的附近,静悄悄地窥视着四方,并做产卵的准备。有时要等待几个小时,等到巢中的老鸟飞走时,它就趁虚而入迅速地飞进去,用嘴衔住巢中老鸟所产的一个卵,生下一个自己的卵。这些动作很敏捷,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做好了,然后又很快地把偷的卵带着飞走,作为佳肴美餐吞进肚中。杜鹃有时把卵产在地上,然后用嘴衔起来放到他鸟的巢里,这样,别的鸟在孵卵时,也就把杜鹃的卵一齐代孵了。

    ⑤杜鹃产卵具有十分惊人的模仿本领,寄主鸟产什么颜色的卵,它就产什么颜色的卵,不仅在卵的颜色上与寄主鸟的仿佛,就是连卵的大小与卵上的花纹斑点也是相仿。

    ⑥杜鹃的卵孵化发育快,只要十三天左右,小杜鹃就会啄破壳而出。这时羽毛没长好,两眼没睁开,两腿不会走路,它全靠“义母”喂养。小杜鹃生长很快,只要十天以后,羽毛便丰满了,再过几天,就被在这附近活动的生母老杜鹃引走高飞了。

    ⑦小杜鹃出世后大约十小时,就有一种有趣的本能,它会排挤和破坏同巢中孵出的小鸟和卵。它发现巢中有卵时,就在卵的一边,做着轻微的动作,把卵挤到自己的背上,然后抬起身体,把背上的卵掀到巢外,落地摔碎。( )巢中有了别的雏鸟,它( )挤到这雏鸟的身下,把雏鸟背到身上,然后站直两只脚,慢慢挨到巢边,不停地挥动小翅膀和身体,无情地把那只可怜的雏鸟摔出巢外。

    ⑧小杜鹃怎么会有这种本领呢?原来在它的背部长有一些触觉的小突起,当背在它身上的雏鸟和卵一接触这一敏感区域时,小突起立刻发生“抛出”的反射动作,将巢里的所有“异己”排除掉。

    ⑨杜鹃特别嗜食松毛虫。它是捕捉松毛虫的“专家”,是保护松林的卫士。有人曾解剖一只杜鹃的胃,里面竟有三百多条松毛虫。在我国一些地区,群众都把杜鹃列为禁猎的鸟,就是因为它对农业、林业、果树、花卉园艺等大有益处。

    1. (1) 根据②~⑨段的说明内容,完成填空。

      ①杜鹃的外在形态;

      ②杜鹃的

      ③杜鹃的繁殖特点;

      ④杜鹃

    2. (2) 阅读第④段内容,选出理解正确的选项(   )
      A . 杜鹃在生育方面与众鸟不同,表现为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所以它一定会绝代灭种。 B . 杜鹃到事先找好的鸟巢的附近,做产卵的准备时,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生下一个自己的卵。 C . 杜鹃趁虚进入巢中时动作往往很敏捷,用嘴衔住、偷走的卵总是会被作为佳肴吞进肚中。 D . 杜鹃有时把卵产在地上,然后用嘴衔起来放到他鸟的巢里,这时不会再偷走巢中原来的卵。
    3. (3) 文章的第②段和第③段能否互换,为什么?
    4. (4) 结合语境,下面的关联词语最适合填入第⑦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
      A . 只有……才……; B . 因为……所以……; C . 不管……总……; D . 如果……就……
    5. (5) 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作用。
  • 5. (2024七上·上海市期中) 课内现代文阅读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lǎng rùn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 (1) 看拼音写汉字:lǎng  rùn(   )(   )
    2. (2) 第③段写春草,又写了人的活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写草是为了突出写人,表现草地上旺盛的生命力。 B . 表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C . 实际上是间接地写春草,突出春草的嫩绿可爱。 D . 从春草和人的活动两方面写,体现了一幅完整的春草图。
    3. (3) 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判断本体喻体,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体:

      喻体:

      表达效果:

    4. (4) 本文可分为、绘春、赞春三个部分,绘春部分依次描写的图景为春草图、迎春图,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特点。
四、综合运用(4分)
  • 6. (2024七上·上海市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今年11月,进华中学将要开展“进华中学文化艺术节”的活动。

    1. (1) 艺术节的一个活动是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下列不属于比赛规则的是(   )
      A . 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思想性强。 B . 普通话标准、流畅,音色优美,吐词清晰。 C .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D . 服装得体,自然大方,与朗诵内容相协调。
    2. (2) 如果你为“文化艺术节”中的歌唱比赛活动拟写标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展示你我风采,力争完美舞台。 B . 同一个艺术,同一个梦想。 C . 点燃青春激情,唱响校园艺术。 D . 用智慧和艺术,构建文化校园。
五、作文(4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