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咸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11-26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七上·咸宁期中)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北京人(     )
    A . 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B . 使用磨制工具 C . 已经学会使用火 D . 会缝制衣服
  • 2. (2024七上·咸宁期中) 以下两幅图是我国重要考古发现,这可以说明(     )

    A .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B . 山顶洞人学会了种植农作物 C . 所有农作物都发源于我国 D . 当时的人民会制作陶器
  • 3. (2024七上·咸宁期中) 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B . 河姆渡居民饲养家禽家畜 C .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D . 半坡人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
  • 4. (2024七上·咸宁期中) 大汶口原始居民有了私有财产。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说明大汶口居民(     )
    A . 商业活动活跃 B . 人们的日常生活奢侈 C . 农业得到发展 D . 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 5. (2024七上·咸宁期中) 陶寺遗址出土有玉璧、玉琮,而璧与琮显然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类。陶寺文化中,礼器性质的圆点纹、涡纹彩陶,以及随葬猪下颌骨的习俗等,均并非本地传统,很可能来源于东方的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这反映了(     )
    A .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 .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 . 各地文化趋于一致 D . 陶寺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 6. (2024七上·咸宁期中) 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这说明(     )
    A . 阶级分化愈加严重 B . 早期国家产生 C . 禅让制开始实践 D .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7. (2024七上·咸宁期中) 周朝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乐舞也有不同的标准,天子用八横八纵共64人的规模,诸侯用六横六纵共36人的规模,大夫用四横四纵共16人的规模。这表明周朝(     )
    A .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B . 朝政逐渐腐败 C . 中央集权加强 D . 青铜器生产水平高超
  • 8. (2024七上·咸宁期中) 《郑庄公戒饬守臣》中记载,“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其中,这反映(     )
    A . 周王室衰微 B . 周王室礼乐制度发达 C . 郑国是最强大的诸侯国 D . 周朝政治腐败
  • 9. (2024七上·咸宁期中) 晋国常与周边戎狄等发生冲突。为了消除边患,晋国大臣魏绛向国君提出“和戎”主张。国君命魏绛与周边戎狄订立盟约,和睦相处。至此,晋国与戎狄之间的战争不再,诸戎部落与晋国人开展正常经济贸易文化往来,以上材料说明(     )
    A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 . 春秋时期和平安定 C . 春秋时期民族交融 D . 战国时期经济繁荣
  • 10. (2024七上·咸宁期中) 李冰上任后实地考察了岷江的有关情况,他提出要根治成都平原的水旱问题,就必须实行引流分水。而他发现岷江在流经都江堰玉垒山西侧时,由于山体坚硬挡住了水流的去路,在玉垒山凿开一个口子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就能解决灌溉、运输以及水旱等诸多问题。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 . 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精神 B . 各国都十分注重兴修水利 C . 都江堰市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D . 李冰因地制宜地采用了科学的规划方案
  • 11. (2024七上·咸宁期中) 孔子曰:“仁者人也”。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人。有同情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 仁者爱人 B . 因材施教 C . 兼爱非攻 D . 有教无类
  • 12. (2024七上·咸宁期中) 以下表格是甲骨文记载内容中多次出现的字,这些记载说明(     )

    甲骨文写法

    对应的字

    A . 甲骨文记载内容单一 B . 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对气象状况的预测和记录 C . 甲骨文结构简单 D . 当时人们对天文气象一无所知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 13. (2024七上·咸宁期中) 【西周分封制】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觐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摘编自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受封诸侯应履行的义务。
    3. (3) 据材料三,归纳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作用。
  • 14. (2024七上·咸宁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产品的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治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现象对春秋时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 15. (2024七上·咸宁期中) 【秦国的发展】

    材料一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除井田,民得买卖”,即废除原有的井田制度,按军功授田,重新规划土地,设立地标,明确土地四至,同时设立官职保护私有土地不受侵犯,允许土地买卖。至此,私人土地的所有权依法确立了下来。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刘新文《先秦土地制度变迁》

    材料二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都江堰的功能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对周边农业发展的影响。
  • 16. (2024七上·咸宁期中)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考古发现】

    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下表中三个图例反应了三个地方的考古发现。

    图例

    图例1   良渚古城遗址

    图例2   陶寺都城遗址

    图例3   二里头遗址

    说明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有权贵墓地,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高等级墓地,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大型墓葬,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等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与考古发现”,选取其中两个图例,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