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则x的值为,该粒子符号为。
②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x的值为,该粒子符号为。
①液氧、②碘酒﹑③镁条、④二氧化锰、⑤冰水混合物、⑥澄清的石灰水﹑⑦高锰酸钾
用字母序号填空:属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属阳离子的是。
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
资料信息:酚酞溶液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
【实验过程】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II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A. ![]() | B. ![]() |
C. ![]() | D. ![]() |
2021年10月6日,诺贝尔化学奖名单公布。本杰明·李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因在“发展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奖,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化学兴趣小组以“催化剂”为主题,进行大单元学习。
活动一:验证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某同学用电子天平称取1.0g二氧化锰,按照下图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1)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实验现象是。上述步骤中,对比步骤(填步骤)序号),说明二氧化锰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步骤⑤称量,二氧化锰质量仍为1.0g。
得出结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活动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猜想假设】猜想1:催化剂的种类
猜想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猜想3:温度
【实验探究】学生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用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40mL),以收集50mL的气体为标准,比较反应的快慢,实验方案如表所示:
序号 | 温度/℃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1g催化剂 | 时间/s |
l | 20 | 5% | 二氧化锰 | 36 |
2 | 20 | 10% | 二氧化锰 | 14 |
3 | 20 | 5% | 氧化铜 | x |
4 | 80 | 5% | 二氧化锰 | 28 |
(2)写出实验3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对比实验1和3的数据,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强的实验依据是。
【拓展延伸】在实验3中,学生将注射器换成了压强传感器,测得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学生触摸锥形瓶外壁,有发烫的感觉,至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的温度慢慢趋于常温。
(4)根据实验探究推知,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分析图2发现:反应速率在不断发生改变。反应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填2种)。
(6)图2中,CD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