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2024九上·苏州期中) 2024年3月,“绿色化工”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下列做法对环境保护不利的是
    A . 增加绿化面积 B . 使用清洁能源 C . 发展公共交通 D . 就地深埋垃圾
  • 2. (2024九上·苏州期中)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 金刚石硬度大,用于钻凿岩层 B . 酒精易挥发,用于杀菌消毒 C . 氩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焊接保护气 D . 石墨能导电,用作电车上的电刷
  • 3. (2024九上·苏州期中) 缓慢氧化对生产生活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 呼吸作用 B . 酒的酿造 C . 钢铁生锈 D . 蜡烛燃烧
  • 4. (2024九上·苏州期中) 下图是探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两个实验都可证明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B . 甲图烧杯A中溶液变红 C . 若将乙图的装置浸入冰水中,溶液变红速率减慢 D . 乙图的实验更节约药品,更环保
  • 5. (2024九上·苏州期中) 分离下列各组物质,需要用到过滤方法的是
    A . 水和酒精 B . 食盐和沙子 C . 蔗糖和食盐 D . 铁粉和二氧化锰
  • 6. (2024九上·封开期中) 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 . ②③表示的都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C . ①②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D . 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 7. (2024九上·苏州期中)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 . B . C . D .
  • 8. (2024九上·苏州期中) 阅读某品牌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产品说明(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名称:食川盐(加碘)

    净重:

    配料:氯化钠(

    碘酸钾()、抗结剂

    含碘量:

    注意事项:勿长时间加热

    A . 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 B . 每袋该品牌食盐含碘元素 C . 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所有人都要食用加碘盐补碘 D . 加碘盐不能长时间加热,说明碘酸钾受热可能会分解
  • 9. (2024九上·苏州期中) 近现代化学传播发展过程中,我国科学家作了许多贡献,其中参与翻译《化学鉴原》的是
    A . 徐寿 B . 徐光宪 C . 闵恩泽 D . 唐敖庆
  • 10. (2024九上·苏州期中) 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景泰蓝制作这一我国传统手工技艺,完成下面小题。
    1. (1) 景泰蓝制作过程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 . 裁剪:裁剪铜板 B . 掐丝:铜丝掐成图案 C . 烧蓝:烧制釉料 D . 磨光:将制品打磨光亮
    2. (2) 制作景泰蓝的釉料中常含钴元素。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钴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核外电子数是27 B . 属于金属元素 C . 元素符号是Co D . 相对原子质量为
  • 11. (2024九上·苏州期中)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表面有绿色的物质,是因为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生成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某同学进行了“加热铜绿”、“铜绿和稀盐酸反应”实验,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结合上述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以下关于碱式碳酸铜说法正确的是
      A . 是一种绿色的氧化物 B . 由五种元素组成 C . 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 . 铜、氧元素质量比
    2. (2) 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取少量“铜绿” B . 加热“铜绿” C . 倒少量稀盐酸 D . 废液倒入下水道
  • 12. (2024九上·苏州期中) 2020年,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大量安全无污染的核聚变原料(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是一种新元素 B . 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C . 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 D . 原子中含有2个中子
  • 13. (2024九上·苏州期中) “天宫课堂”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实验观察到空间站蜡烛火焰呈球形(图1),地面实验蜡烛的火焰呈锥状(图2),而且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空间站的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②空间站内没有空气,因此蜡烛燃烧火焰微弱

    ③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

    ④空间站失重条件下,热气和冷气无法上下对流,形成球形火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4九上·苏州期中) 人们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经历漫长的过程。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 (1) 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火空气”和“浊空气”就是指“氧气”和“氮气” B . 液态“浊空气”是很好的制冷剂,可用于冷藏血液等 C . “火空气”性质比较活泼,是常见的燃料 D . 相同条件下,“火空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浊空气”强
    2. (2) 拉瓦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定量测定了空气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沸点356.6℃)变成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 . 实验结束后,汞会被倒吸入曲颈甑中 B . 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C . 生成的氧化汞为固态,不会对气压差产生影响 D . 反应结束,需冷却至室温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
    3. (3) 英国科学家瑞利发现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后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略大于纯净氮气密度,造成这一差异主要因为空气中含有以下气体
      A . B . He C . D . Ar
  • 15. (2024九上·苏州期中) 下图是以甲醇()生产甲醛()的工业流程(部分产物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碳元素质量分数:甲醇>甲醛 B . 催化氧化中,持续缓慢通入 , 可以提高的利用率 C . 整个生产过程中,氧气可循环利用 D . 催化分解中,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 16. (2024九上·苏州期中) 如图1所示,向袋内缓缓吹气(袋内装有下雨天收集的空气样品),用传感器采集、湿度(测水蒸气)的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表示变化的曲线是X B . 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含量低 C . 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 D . Y曲线之后逐渐下降与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有关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17. (2024九上·苏州期中)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化学工业的支持。
    1. (1) 车身轻量化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据此推测车身主要材料用铝代替铁的原因是
    2. (2) 国产电车小米SU7所用电池为高铁电池。该电池主要成分是高铁酸钾 , 高铁酸根离子的符号是。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 , 反应前后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能量转化形式为
    3. (3) 生产充电桩要使用碳化硅(SiC)。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构成碳化硅的微观粒子是(填名称)。
    4. (4) 氮化铝(AIN)被应用于汽车定位系统。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18. (2024九上·苏州期中)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化学式为 .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而分解。在常压和催化剂作用下,青蒿素可被氢气还原,生成氢化青蒿素()和水。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青蒿素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构成青蒿素的微观粒子的名称是
    2. (2) 溶解青蒿素时用乙醇而不能用水,由此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是
    3. (3) 青蒿素与氢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 (4) 青蒿素保存时应注意
  • 19. (2024九上·苏州期中)

    氧气对生产生活有重要作用,氧气的获得有多种方法。

    Ⅰ.实验室制氧气

    根据图中所列举的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用的装置组合为(从中选择,填序号)。

    Ⅱ.简易供氧器制氧气

    某同学以过碳酸钠、二氧化锰为药品,用两个塑料瓶分别作为反应仓和加湿仓,设计制作简易“制氧机”,如图2所示。[过碳酸钠()为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3)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依次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中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4)加湿仓为图中瓶(填“左”或“右”),将产生的氧气通过加湿仓的目的是

    (5)制作简易供氧器,选择反应原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Ⅲ.工业制氧气

    膜分离制氧是在一定压力下将空气透过分离膜,渗透速率较快的氧气在膜的渗透侧富集(提高浓度),渗透速率慢的氮气被截留,流程如图3所示。

    (6)从微观角度分析,空气经过压缩机时发生改变的是

    (7)据图4分析,当膜进口温度 , 压强时,富集得到的氧气体积分数为,渗透物的主要成分是

    (8)膜进口温度对膜分离效果有一定影响。为证实这一观点,某研究团队在以下进行了实验(防止温度过高降低膜的寿命),得到氧气体积分数与膜进口温度的关系如图4所示。根据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是

  • 20. (2024九上·苏州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水、利用水。

    I.水的组成

    (1)利用图1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可初步证明水的组成。b管电极连接电源的极(填“正”或“负”),检验a管气体的方法是

    (2)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3)要证明水的组成,还可用的实验方案是 (操作和现象)。

    Ⅱ.水的净化

    (4)某家用净水机采用了反渗透系统净化水,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该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净化后,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原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两位同学用塑料瓶、纱布等材料制作了简易净水器,如图3所示。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装置设计较合理的是 (填“A”或“B”)。

    Ⅲ.水的利用

    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气是一种理想途径。某种光解水制氢的过程如图4。

    (6)反应Ⅰ的符号表达式为

    (7)光解水时每消耗水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8)与电解水相比,光解水制氢气有很多优点,请写出一条

  • 21. (2024九上·苏州期中)

    氨气()是受青睐的“储氢”和“零碳”燃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Ⅰ.储氢

    某种合成氨的工艺如图1所示:

    (1)“合成塔”中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氮气、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合理的顺序为(填序号)。

    (2)用“冷却”的方法可将氨气和剩余的氮气、氢气分离,此方法依据氨气和氮气、氢气性质的差异是

    (3)氨气和甲醇(化学式:)都是常用的液态储氢材料。已知: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则氨气的质量储氢密度为(保留一位小数),比甲醇(填“高”或“低”)。

    Ⅱ.燃烧

    研究发现氨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释放大量能量,且产物是水和一种单质,对环境没有污染。氨气有望成为今后理想的燃料。

    (4)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5)氨气在一定条件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原因是

    (6)工业上常在氨气中添加适量氢气进行混合燃烧。科学研究不同当量比下的氨气/氢气/空气的燃烧速度如图3:

    【资料卡片】当量比是燃料完全燃烧理论所需要的空气量与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之比。分析图中数据发现当量比为左右,,燃烧速度最快。

  • 22. (2024九上·苏州期中)

    臭氧()存在于人气中,用途广泛。

    Ⅰ.臭氧的产生

    (1)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图1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在方框中画出反应前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Ⅱ.臭氧的转化

    (2)一定条件下臭氧也会转化为氧气。可用一定量气体中质量变为起始时质量的一半所需时间(t)来衡量转化为的快慢。不同温度下,t的值见表。根据所给数据确定表中数值的方法是________。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时间

    185

    150

    100

    60

    45

    35

    Ⅲ.臭氧的利用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降解某污染物A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1:取一定量含A的污水,分别取 , 在时,分别以一定流速通入一定体积的气体(体积分数为),测得A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3)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一定时间内________对降解A的影响。

    实验2:分析实验1中A降解率变化的原因。取三份的水,将含的气体以与实验1相同的流速分别通入其中,在时,测量水中质量与起始通入质量的比值(α)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

    (4)实验2还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

    (5)实验1中相同时间内,随温度升高A的降解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