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第1至15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6至30题为历史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 1. (2024七上·南通期中) 2022年,在湖北省学堂梁子遗址(又名郧县人遗址),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后命名为“郧县人”3号,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     )
    A . 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 . 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 . 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 . 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 2. (2024七上·南通期中) 下表所列考古遗存,最适合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

    距今18000年

    大量水稻植硅石、陶釜残片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粟粒和黍粒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稻粒、稻壳

    A . 贫富分化的出现 B .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C . 冶炼技术的水平 D . 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 3. (2024七上·南通期中)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陵园中有台湾同胞种下的“思源林”、华人华侨种下的“炎黄子孙林”、各族人民种下的“同心林”等,柏林郁郁葱葱。海内外华人华侨缅怀黄帝是因为他(     )
    A . 解除水患有功 B . 被尊崇为人文初祖 C . 打败蚩尤部落 D . 在阪泉击败了炎帝
  • 4. (2024七上·南通期中)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此后,中原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诸多族群归属于一个王朝的政治格局。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5. (2024七上·南通期中) 如图是“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牛骨出土于河南安阳,长约12厘米,牛骨上刻有“癸酉贞日夕又食”字样。这件牛骨(     )

    A . 反映出商朝历法的逐渐完备 B . 首次用确切日期记录了日食 C . 是研究商朝天文的宝贵史料 D . 总结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 6. (2024七上·南通期中) 春秋时期“蛮夷戎狄"深入中原与诸夏列国混居,原先常见的华夷交战,转变为华夷之间的交错融合。到春秋战国之际,中原的族群分界已经相当模糊。这一现象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 地主阶级发展壮大 B . 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C . 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D . 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 7. (2024七上·南通期中) 如图是出土于河北兴隆县的战国时期双镰铁范,这是一种能够大规模、重复性生产的农具铸造模具,铸件规整成本低。此类模具的出现表明,战国时期(     )

    A . 青铜铸造业技术发展 B . 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C . 金属货币的广泛使用 D . 铁农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 8. (2024七上·南通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社会现实,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以下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 .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B .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 D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9. (2024七上·南通期中) 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从下表可以看出各国变法(     )

    诸侯国

    主导者

    改革变法主要措施

    魏国

    李悝

    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楚国

    吴起

    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秦国

    商鞅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A . 旨在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B . 加剧了争霸战争的进程 C . 意在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D .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 10. (2024七上·南通期中)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 . 郑国渠的兴修 B . 都江堰的建成 C . 灵渠的开通 D . 驰道的修筑
  • 11. (2024七上·南通期中) 如图是东汉《扁鹊行医画像石拓片》局部图。图中人首鸟身的扁鹊侧面站立,正在为病人针灸,扁鹊左手执针,右手把住病人的右手诊脉,病人身后尚有两人等待医治。这幅拓片体现出扁鹊(     )

    A . 使用切脉诊法治疗病人 B . 会尝百草认识治病药物 C . 主张治疗疾病顺乎自然 D . 强调人体血脉循行情况
  • 12. (2024七上·南通期中) 这部作品关注现实,涵盖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收诗歌中,有体现团结抗敌情怀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也有记录农事生活的“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还有表达欢聚宴饮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它记载着古人对社会生活的歌唱,书写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据此判断,这部作品是(     )
    A . 《春秋》 B . 《战国策》 C . 《诗经》 D . 《离骚》
  • 13. (2024七上·南通期中) 如图是1991年中国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纪念邮票。票面是安徽省宿县的一座花岗岩雕像,造型古朴,气势雄浑,展现了农民英雄揭竿而起、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这张邮票是为了纪念(     )

    A . 涿鹿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巨鹿之战
  • 14. (2024七上·南通期中) 西汉初年,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为此,统治者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同时对农民减轻田租,十五税一。规定,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这表明,汉初统治者的治国政策是(     )
    A . 依法治国 B . 民贵君轻 C . 整顿吏治 D . 休养生息
  • 15. (2024七上·南通期中) 孝文皇帝轻徭薄赋,丁男徭役减为3年征发一次,算赋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孝景皇帝时期,将田租降低一半,实行三十税一。这一时期百姓的租赋徭役负担较轻,各地官府的粮仓都堆满粮食,府库里堆满了钱财。材料描述的是(     )
    A . 武王伐纣 B . 平王东迁 C . 春秋争霸 D . 文景之治
二、第II卷共4小题,第31、32题为历史试题,第33、34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
  • 16. (2024七上·南通期中) 遗址是活着的历史,文物是凝固的时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映射出一个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存在社会等级分化和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文明国家。这标志着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宋姝《良渚古城: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

    材料二


    国宝“何尊”整器造型庄严厚重,纹饰精美,铸造运用了泥范铸造法和青铜垫片技术。腹底铭文行列有序,体现笔画简洁和繁复书写的均衡感。

    “何尊”内底铸铭文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祭祀武王的一系列活动。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止义民”,大意为居天下之中以统治四方。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与《尚书》等文献记载互证。

    ——摘编自《试论西周何尊图案和铭文蕴含的家国同构精神及当代价值》

    1. (1) 用材料一中良渚古城考古成果证明下面的两个观点(在横线上填写相应序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意义。

      观点A: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考古成果       

      观点B:良渚社会阶级分化明显,出现同时掌握军权、神权、王权的国王。考古成果        

    2. (2) 根据材料二的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为“统治四方”而推行的政治制度,并参照示例补充完整国宝“何尊”的史料价值。

      示例:

      ①科学价值:何尊铸造运用了泥范铸造法和青铜垫片技术。

      价值:整器造型庄严厚重,纹饰精美,铭文行列有序,体现笔画简洁和繁复书写的均衡感。

      ③历史价值:

  • 17. (2024七上·南通期中) 秦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嬴政在建立统一国家的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包括国家元首制度、中央政府机构和地方行政制度在内的中央集权制度。并迅速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的统一局面,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上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从此,强调天下一统和中央集权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理念的核心,中国历史的发展走上了一条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1. (1) 写出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分别从图1、图2中提取一条相关联信息,说明从战国到秦的形势变化。(可从疆域、政治中心、军事防御、行政区划等角度)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简要说明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