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毅的一天 | |
早上6:30 | 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
上午8:20 | 和妈妈到菜市场买菜 |
下午3:15 | 和同学一起去敬老院做公益劳动 |
晚上8:10 | 和爸爸一起看电视节目并交流看法 |
①要主动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生活
②我们的个人生活与社会联系紧密
③只有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每个人只能从社会中获得精神支持
①有利于增强劳动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增强实践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能够博取老人的接纳和认可,获得好处
④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①赵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赵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
③一切违法行为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④赵某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
①小袁没有与父母打招呼就出去和同学玩
②小袁到朋友家做客,主动向长辈问好
③聚餐时,小袁只顾玩游戏,不与人交流
④景区队伍很长,小袁也按顺序排队
①短视频容易使人沉迷,应一律禁止
②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要提高自控能力
③短视频火爆,我们要不计代价紧跟潮流
④国家应加强监管,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序号 | 案例 | 诉讼类型 |
① | 温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李某侵犯自己的著作权 | 民事诉讼 |
② | 某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建筑公司支付工程款 | 行政诉讼 |
③ | 某市人民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姚某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取他人巨额财物 | 刑事诉讼 |
④ | 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当地政府部门拆除其房屋的行为违法 | 行政诉讼 |
关键词 | 中国 | 袁世凯 | 孙中山 | 清朝 | 武汉三镇 |
报道篇数 | 257 | 67 | 26 | 51 | 38 |
①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②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③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①新的领导政党——中国共产党 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③新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 ④新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份“假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的倡议书(包括倡议的原因、要求等)。
倡议书题目:
倡议书内容:
情境一:高铁上,小王为了和家人坐一起,就坐在了某女乘客的座位上,并拒绝与乘务人员沟通,拒不换回座位。
情境二:景区里,小明乱丢垃圾,被其他游客批评后,理直气壮地说:“把垃圾扔哪是我的自由,你们管不着!”
请你说说小王和小明的行为分别会产生哪些危害?
从改进规则的角度,说说迪士尼园区改进规定的理由。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源自1840年,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民族劫难。
——《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4期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四: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梁玉龙作)
该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什么历史事件,请结合画作说明判断依据。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 1920年9月前(篇) | 1920年9月后(篇) | 类别 | 1920年9月前(篇) | 1920年9月后(篇) |
思想(启蒙) | 65 | 2 | 科学社会主义 | 1 | 79 |
文学 | 39 | 10 | 俄国研究 | 4 | 41 |
新诗 | 140 | 101 | 国民革命 | 0 | 13 |
小说 | 34 | 15 | 世界革命 | 0 | 20 |
——摘编自《<新青年>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怎样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继续发表杂志进行社会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据《新青年》调查,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进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摘编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一大”选在上海召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