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衰落”一词,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材料二
材料一 1688年,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换。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革命竟将问题解决了。
——摘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美国建国之初,华盛顿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通过1787 年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困难之一就在于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革命”(revolution)一词原意为“旋转”“转一圈后回归”,在政治上表示政府组成人员的更替。法国大革命之后,这一词汇变成了“通过武力从根本上变更政治体制”的意思。此次革命高举与过去制度诀别的普遍性理念,从而超出了一国的政变,波及其他国家。作为宪法前言的《人权宣言》,开头就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自由平等的”。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材料一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要求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自[美]詹姆斯.W.汤普森《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供应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与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知识、投资及技术创新形成了正反馈机制。
——摘自[英]M. M.波斯坦、H. J.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