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七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

更新时间:2024-11-27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1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华阳国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加热蒸发可得食盐 B . 《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煅烧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 C . 《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易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D . 《周易》:“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池中有机物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
  • 2.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气密性检验 B .    验满 C .    稀释浓硫酸 D .    测溶液
  • 3.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 氮气用于闪光灯 B . 钛镍合金制造记忆天线 C . 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硫酸 D . 生石灰作干燥剂
  • 4.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浓硫酸使小木条变黑 B . 自制汽水 C . 制作叶脉书签 D . 洗涤剂洗餐具
  • 5.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生活生产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用石灰水粉刷墙壁 B . 用pH试纸测定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 C .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 . 处理印染厂的废水,可加入适量的熟石灰中和
  • 6.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将铜丝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B . 向稀盐酸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无色 C . 过量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 . 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足量水:白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放出热量
  • 7.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 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Ca(OH)2+H2SO4=CaSO4+H2O、复分解反应 B .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CO2+H2O=H2CO3、化合反应 C . 氢氧化钠的变质、2NaOH+CO2=Na2CO3+H2O、复分解反应 D .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Al(OH)3+6HCl=2AlCl3+6H2O、中和反应
  • 8.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颜色不同

    阴离子的种类不同

    B

    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C

    浓盐酸要密闭保存

    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

    D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A . A B . B C . C D . D
  • 9.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 .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 . 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D . 汽车表面喷漆既美观又防锈
  • 10.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从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A . 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B .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C . ①表示的微粒有10个质子 D . ②表示离子
  • 11.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都是金属阳离子 B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D .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12.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 向pH=1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 . 恒温蒸发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 . 高温烧石灰石 D . 水通电分解
  • 13.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末

    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

    B

    检验NaOH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

    除去CO2中水蒸气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KCl固体中的MnO2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共90分)
  • 14.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雪韵冰城,燃情亚冬”。亚冬会期间,可用纯电动汽车,为运动员提供出行服务,此种汽车行驶时的能量转化为:能→电能→机械能。
    2. (2) 农作物生长对土壤的酸碱性有一定的要求,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填俗称)。
    3. (3) 清凉一夏,同学们喝汽水时,常会打嗝,因为体内温度高,气体溶解度
    4. (4) 生活中常用炉具清洁剂清除油污,其原理发生的是变化。
  • 15.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1. (1)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0℃,甲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溶解度。

      (填一种方法)可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③a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2. (2)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时的pH变化如图所示,m点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 16.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氨(NH3)是一种重要物质,可用作肥料,缓解了耕地资源有限与粮食需求庞大的矛盾,因此,氨的需求量巨大。最初,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数千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在铁触媒作用下,工业上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反应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氨作为氢的载体,能源化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氨正由肥料走向燃料。研究发现氨作为燃料,是一种比氢气更理想的能源。二者在相同条件下的物性参数对比见表1。

    表1:氢气和氨气的物性参数对比

    物性参数

    H2

    NH3

    颜色、气味

    无色、无味

    无色、刺激性

    沸点/℃

    -252.9

    -33.5

    水中溶解度

    难溶于水

    极易溶于水

    燃烧热/(kJ•L-1)

    12.77

    17.10

    爆炸极限/%

    4~75

    16~25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N2 , 该过程发生的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 (2) 上述材料中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是
    3. (3) 参照图1,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最终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A . 2×107Pa、300℃ B . 2×107Pa、500℃ C . 4×107Pa、300℃ D . 4×107Pa、500℃
    4. (4) 一定条件下,氨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表1等相关信息,氨替代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填一点即可)。
  • 17.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归纳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请从上述现象的角度,可将实验A与(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变化过程中都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C.木条燃烧

      D.碳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2. (2) 请认真阅读资料卡片,并根据其中的内容和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两组物质中,甲组不能发生反应的原因: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填“有”或“没有”)减少,对比甲、乙两组中的物质可以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必须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因为这些物质都(填“难”或“易”)解离出自由移动离子。

      甲组

      Ba(NO3)2与HCl不反应;NaCl与H2SO4不反应

      资料卡片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可以从离子的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离子间发生反应,可以直接写出离子方程式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可表示为:H++OH-=H2O。

      乙组

      NaOH+HCl=NaOH+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CuSO4+2NaOH=Na2SO4+Cu(OH)2

  • 18.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化工工艺流程一般为: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分离提纯→目标产物。某铝业集团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 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冶炼金属铝的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①氨水(NH3•H2O)为弱碱,可沉淀溶液中的Cu2+、Zn2+、Al3+等离子。

    ②溶液中Al3+遇强碱会发生分步反应【以Al(NO3)3溶液和NaOH溶液为例】:Al(NO3)3+3NaOH=Al(OH)3↓+3NaNO3 , Al(OH)3+NaOH=NaAlO2+2H2O。回答下列问题:

    1. (1) 原料预处理过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
    2. (2) 滤液A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3. (3) 补充该流程核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O34Al+
    4. (4) 此工艺流程中不能用“过量NaOH溶液”代替“过量氨水”的原因是(文字表述)。
  • 19. (2024九上·长春期末)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I.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1)制备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氧气性质的验证实验时:将烧至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集气瓶中预留少量水的原因:

    II.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气体:

    (3)仪器d的名称是

    (4)用已有的仪器制取并检验CO2气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长颈漏斗和胶塞已连接好。其操作步骤如下:

    A.倒入石灰水;B.加入大理石;C.加入稀盐酸。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字母)

    (5)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该从端(“a”或“b”)进入F装置。

    (6)用装置G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G中无植物油,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20.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图中A、B、C、D、E、F为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红棕色固体,各物质间的反应及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有些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别写出A、D物质的化学式:A:,D:
    2. (2) 写出C→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写出F与过量B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21.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测定其中硫酸铜的含量,取废液100g进行实验,向废液中慢慢滴入8%的NaOH溶液,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注:本题不考虑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

    1. (1) 写出①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
    3. (3) 若用20%浓度的NaOH溶液来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的NaOH溶液200g,则需要补充水的质量是
    4. (4) 所有物质均恰好完全反应时,向此时溶液中补充114.7g水,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 (5) 工业上常用纯碱制烧碱,若用21.2t的碳酸钠(俗称纯碱)理论上可以制得烧碱的质量是
  • 22. (2024九上·哈尔滨期中)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学习并填写空格。

    探究一:甲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

    (1)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填物质名称)反应,观察到明显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2)探究二:乙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无明显现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猜想:只有Na2SO4;乙组猜想:有Na2SO4和H2SO4;丙组猜想:有Na2SO4和NaOH。

    (3)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是组猜想,原因是

    【实验探究】

    (4)乙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同学们重新取烧杯中少许剩余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看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自己组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评价他的结论

    【得出结论】通过继续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乙组猜想是正确的。

    探究三:

    (5)丙组同学取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8.6g,放置于空气中较长时间待其完全变质后将其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212.4g,请你帮助丙组同学计算一下所取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质量分数)。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了肯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