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

更新时间:2024-12-02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 (2024九上·吴江月考) 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 B . 一名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做的功约为 C . 一个标准大气压强为 D . 将两个鸡蛋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约为0.8J
  • 2. (2024九上·吴江月考) 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 .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行走 B . 搬石头没有搬动 C . 用绳子将货物提起来 D . 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 3. (2024九上·九龙坡开学考) 如图,我们平时吃饭用的筷子是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之一,下列工具中与筷子属于同类杠杆的是(       )

    A . 开瓶器 B . 托盘天平 C . 核桃夹 D . 镊子
  • 4. (2024九上·吴江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热量也有可能自发地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 B . 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C . 铝块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D .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 5. (2024九上·吴江月考)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 . 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F1=F2 P1>P2 B . F1=F2 P1<P2 C . F1>F2 P1>P2 D . F1<F2 P1>P2
  • 6. (2024九下·肇庆模拟) 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古人用脚踏碓(duì)舂米(将稻米去皮)的情景,脚踏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木杠绕着O点能够上、下转动,木杠的前端装有锥形石头。不断用脚踩踏木杠后端,就可以舂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脚踏碓相当于省力杠杆 B . 稻米受到的重力和石头对稻米的撞击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使用脚踏碓这种杠杆可以省功 D . 石头下端做成锥形是为了增大压强
  • 7.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如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24九上·吴江月考) 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 . 做功越快的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大 C . 所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 .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 9. (2024八下·市中区期末) 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 . , 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 B . , 因为甲方法的阻力臂短 C . , 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短 D . , 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臀的2倍
  • 10. (2024九上·吴江月考) 有一斜面长为、高为 , 现用力沿斜面将重力为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则下列关于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1.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如图是物体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运动的物体可能是(  )

    A . 由静止下落的乒乓球 B . 竖直向上垫起的排球 C . 从地面斜向上踢出的足球 D . 从肩上斜向上投掷出去的铅球
  • 12.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如图为模拟盘山公路,现将连接了重小球的细线穿入一根长的细管,如图,将细管从竖直放置的圆柱体底部点开始斜向上缠绕5圈后,恰好绕至顶部点,相邻细管间的高度均为 , 在点处通过细线用的拉力(与管的轴线平行)将管口的小球从点匀速拉至点,则缠绕在圆柱体上的细管(模拟的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为(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 13.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如图是某轻轨站的设计方案,站台比正常运行时的轨道高一些,列车靠惯性上坡进站时,它的能转化为能,自动减速;下坡出站时,能量转化正好相反,自动加速。这样设计的好处是

  • 14.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如图所示,在使用该滑轮时(选填“能”或“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若用该滑轮提升同一个物体,使其匀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沿F1和F2方向,则F1(选填“>”“=”“<”)F2

  • 15. (2024九下·丰润模拟) 如图所示,从A点沿水平桌面自由滚落的小球运动轨迹如虚线所示,D为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点,C、F两处等高,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从B向D下落过程中能增大,整个过程中机械能(选填“一定”或“不”)守恒。

  • 16. (2024九上·吴江月考) 2024年4月30日,神舟17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船距离地面几十公里的时,会和大气层高速摩擦,这主要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飞船的内能;如图所示,返回航随降落伞一起匀速下落过程中,它们的机械能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如图所示,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的A点悬挂一个重为6N的物体,在B点施加一个作用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值为N;若保持物体悬挂的位置不变,改变力F的方向,由如图竖直方向到虚线方向,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力F将(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 18.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前半段是背部由平躺地面变成脊柱弯曲,后半段是上半身完全离开地面。如图所示,仰卧起坐时,人体可看成杠杆模型,O为支点,肌肉的拉力F为动力。先将头向前抬起,可以减小力臂;在平躺至坐起的过程中,肌肉所施加的动力变化情况是;同学们可以改变仰卧起坐的快慢,来控制体育锻炼的效果,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其实质是改变的大小。

  • 19. (2024九下·绥棱模拟) 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物体A在F1=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了10m,则重力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 J;如图乙所示,如果在物体A的上面再放一个物体B,使A、B一起在水平拉力F2作用下向右做加速运动,则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

  • 20. (2024九上·吴江月考) 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若空气的温度是25℃,则杯水的内能会增加,其改变内能的方式是

  • 21.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帮助汽车脱困,滑轮B的作用是;汽车被水平匀速拉动 , 用时 ,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 汽车受到的摩擦力 , 则此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2.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如图所示,水平实验台宽为l,边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C、D(C、D体积忽略不计),现将长为3l的一轻质杆平放在C、D上,其两端到C、D的距离相等,两端分别挂有质量均为m0=0.4kg的空容器A、B,实验中向A中装入一定质量的细沙,要使杆始终水平静止不动,可向B中注入一定质量的水,请分析:(ρ=1.0×103kg/m3 , g取10N/kg)

    (1)若操作中,向B中注入水的体积为3L时,观察到传感器C示数恰好为零。则容器B中水的质量为kg,容器A中细沙的质量kg;

    (2)若向A中装入细沙的质量为mA(mA>m0),当杆始终水平静止不动时,B中注入水的质量范围为(结果用mA、m0表示)。

三、简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8分,解答28、29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1. (1) 如图用直棒提升重物,画出图示位置所用最小力和阻力的力臂

    2. (2)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是力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的力臂和力

    3. (3) 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绳子的绕法。

  • 24.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如图,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1. (1) 小球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 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 (选填“木块”或“小球”) 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2. (2) 分析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出的结论是:相同的物体,越大,动能越大。
    3. (3) 如果水平面光滑,则(选填“能”或“不能”) 完成本实验。
    4. (4) 小球在撞击木块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小球具有
  • 25.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小冰利用铁架台、杠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使用的钩码质量均相等,杠杆上每格长度均相等。

    1. (1) 实验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小冰可以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2) 如图乙是小冰在实验中记录一次数据的情景,此时,杠杆平衡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小冰如果将这时两侧的钩码都向外移动一格,则杠杆的(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3. (3) 杆秤就是杠杆平衡条件的一个应用,是中国最古老也是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的一种称质量的简易工具,由带有秤星的秤杆、秤砣、提纽等组成。如图丙所示,此杆秤有两个提纽,使用它称较重的物体时,常用离秤钩较(选填“近”或“远”)的提纽。
  • 26.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表:

    物理量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 (1) 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 (2) 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 (3)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 图做的;
    4. (4) 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 (5) 通过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6. (6) 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 27.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小明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A.同一个斜面,所推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明用木板搭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

    物重

    拉力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长度s/m

    有用功

    总功

    斜面机械效率

    1

    30°

    3

    2.5

    0.6

    1.2

    1.8

    3

    60%

    2

    30°

    5

    3.8

    0.6

    1.2

    3

    4.56


    3

    42°

    3

    2.8

    0.8

    1.2

    2.4

    3.36

    71%

    1. (1) 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木块;
    2. (2) 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整数);
    3. (3) 对比实验1、2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猜想(填字母序号);细心的小明发现第2次实验中的额外功大于第1次实验中的额外功,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第1次实验中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是N;
    4. (4) 请写出小明验证猜想B综合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28.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工人需把重600N的木箱A搬到高h=2m,长L=5m的斜面顶端。如图所示,工人站在斜面顶端,沿斜面向上用时20s 将木箱A匀速直线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顶端,已知拉力F为320N。求:

    (1)拉力F的功率大小;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木箱A在斜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 29.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起重960N的物体,小明站在地面上用力F匀速往下拉绳,拉力F=400N时,使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2m(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求:

    (1)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多大?

    (2)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3)若小明的重力为500N,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600N,小明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所能达到的最大机械效率为多少?

  • 30. (2024九上·吴江月考) 压缩的弹簧可以将小球向上弹起,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小萌同学利用甲图探究“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将弹簧和金属球(球上有一直小孔)(足够长)上面,每次将小球压缩弹簧后松手。

    实验次数

    弹簧压缩量x(cm)

    上升的高度h(cm)

    1

    1.00

    1.50

    2

    2.00

    6.00

    3

    3.00

    13.50

    4

    4.00

    24.00

    5

    5.00

    (1)实验时每次将弹簧压缩(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分析比较(“小球第一次弹起的高度”、“小球最终静止时的高度”或“任意某一次的弹起高度”),从而比较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

    (2)当压缩的弹簧x=5.00cm时,小球离开弹簧后继续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H时能。小萌记录小球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小球在“t1”、“t2”、“t3”时刻的动能最大的是时刻;

    (3)上表中的数据是小萌同学的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正比(选“成”或“不成”),表格中第5次实验小球上升的高度应为c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