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长度/cm | 粗细/mm2 | 松紧程度 |
甲 | 20 | 0.2 | 紧 |
乙 | 20 | 0.1 | 紧 |
丙 | 15 | 0.1 | 紧 |
丁 | 15 | 0.1 | 松 |
(1)他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琴弦,发现拨动乙琴弦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越细,音调(选填“越高”或“越低”);
(2)为了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两根琴弦;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琴弦,可以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的关系;
(4)在本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空气中探究声现象时的实验现象。乒乓球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容易观察,这种方法叫。(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物距 | 4.2 | 5.0 | 6.8 | 10.0 |
像距 | 3.7 | 4.5 | 6.3 | 9.5 |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填“物距”或“像距”)测量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cm;
实验次数 | 1 | 2 | 3 |
入射角 | |||
反射角 |
(1)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2)调节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如图乙,光屏上已经成像清晰,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若将蜡烛左移5cm,为了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当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图丙中的,此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成的像是图丙中的;
(4)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没有清晰的像,原因是:;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序号);
A.完整的、像变亮 B.完整的、像变暗 C.不完整、像变亮 D.不完整、像变暗
(6)实验过程中,蜡烛会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选填“偏上”或“偏下”),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