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1-34每愿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
-
-
A . 粉碎矿石
B . 五谷酿酒
C . 棉线织布
D . 楠木制舟
-
A . -6
B . -3
C . +3
D . +6
-
A . 双氧水溶液
B . 冰水
C . 碘盐
D . 食醋
-
5.
(2024九上·奉贤期中)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旨在提高全球人民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A . 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B . 乘公共交通出行
C . 垃圾分类放置
D . 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
A . Ag——银
B . 2K——2个钾元素
C . Cl2——2个氯原子
D . 2SO3——3个二氧化硫分子
-
-
A . 碳:产生红光
B . 镁带:生成氧化镁
C . 硫: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 铁丝: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A . 二氧化碳
B . 二氧化硫
C . 氮气
D . 氧气
-
A . 液氮作制冷剂
B . 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C . 氦气充探空气球
D . 氧气用于炼钢
-
11.
(2024九上·奉贤期中)
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
3 2Ag+2X↑+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 )
A . N2O
B . NO2
C . N2O5
D . NO
-
A . 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空气是混合物,它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 . 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够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
A . 质量
B .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C . 分子个数
D . 摩尔质量
-
14.
(2024九上·奉贤期中)
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的变换过程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 . 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 . 反应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 . 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二、35-3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水
D . 空气
-
A . 蔗糖和食盐
B . 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C . 水和油
D . 泥沙和氯化钠
-
17.
(2024九上·奉贤期中)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
| | |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 B.物质的分类 | C.空气的组成 | D.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
A . A
B . B
C . C
D . D
三、简智题(共30分。第38题8分。第39题9分。第40题6分。第41题7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
18.
(2024九上·奉贤期中)
从1936年固体镁金属燃料到1996年后采用丙烷等燃料,奥运会火炬燃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火炬“零碳”燃料甲醇(化学式为CH
3OH),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
(1)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
。
-
(2)
甲醇(化学式为CH3OH)由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该物质中碳元素以(选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
(3)
2mol甲醇分子中约含个氧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
(4)
如图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保持乙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填微粒名称),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
(5)
目前,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
某小组同学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采用图二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f→→→i.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其中量筒的作用为。
-
(2)
若某同学用B装置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写出1条即可)。
-
(3)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填字母)组合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该反应类型属于(选填“分解”或“化合”)反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改进方法:是对A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是(写出1条即可)。
-
(4)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4.8克氧气,至少需要消耗摩尔的氯酸钾。
-
20.
(2024九上·奉贤期中)
某粗盐中含氯化钠、可溶性杂质和泥沙,进行粗盐提纯并计算产量。提纯流程如下:
(不溶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
-
(1)
操作A名称是,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2)
本实验过程中至少3次用到玻璃棒,其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
已知粗盐提纯实验中,氯化钠的产率=
×100%,如果该产率超过100%,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 . 蒸发过程中液体飞溅
B . 过滤时漏斗内液体高于滤纸边缘
C . 实验结束后称量的精盐很潮湿
D . 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
(4)
粗盐溶解过程中加入的水过少对本实验的影响是。
-
-
(1)
实验过程:夹紧弹簧夹,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进橡胶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待火焰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
-
(2)
实验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写化学式)。
-
(3)
若某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 则造成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Ⅰ条即可)。
-
(4)
利用图2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得到3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X曲线表示(选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趋势。压强曲线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