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三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12-03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各组同学收集、整理了一些材料并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 1. (2024八上·永康期中) 第一组同学分享了他们研究“ 山水与画卷 ”的材料。

    ①山水的世界,始终都是人类心灵的阳光雨露,每当我们的心灵聚焦某种困境时,就敞开胸膛的走进山水:攀一座雄伟的山,看一次浩hàn(     )的海。让山水的自然景观,赋予灵魂自由,给精神滋养启迪,让精力尽的身心得到片刻的休憩。

    ②虽然我不是从山水的襁褓里分娩出来,但流淌的血脉里,却一直对四季的美景有着一份特别的眷恋。喜欢春天柳荫的微风,热爱夏天鱼池塘边的雨,欣赏秋天枝叶间的色彩、铭记冬天天空中轻yíng     )的雪花。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浩hàn()            ②轻yíng()

    2. (2) 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 精力尽   A.pí  B.pì               ②  A.zòu  B.zhòu

    3. (3) 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 2. (2024八上·永康期中) 第二组同学分享了研究“山水与对联”时搜集的对联。请选择恰当的词句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青山有色花含笑

    下联:绿水无声

  • 3. (2024八上·永康期中) 第三组同学研究“ 山水与诗文 ”, 请帮助他们完善古诗文名句整理 。

    古诗文名句

    出处

    ①  ?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②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孤山寺北贾亭西,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⑤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王绩《野望》

    ⑥从视觉描绘清晨薄雾未散, 听觉刻画山林的欢唱的句子:

    陶弘景《答谢中中书》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任务(28分
  • 4. (2024八上·永康期中) 请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题。

    【甲】

    ①毛泽东在前往铜鼓时,也被地方民团抓住了,当时他装扮成了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可以肯定地说,民团的兵丁根本没能把面前这个手拿雨伞、穿着长衫的人的真实身份搞清楚,不然,他们不会在毛泽东掏出身上仅有的几十块银元时,便那么迅速地把钱收下并随即决定放了他。但是,民团队队长反对放了毛泽东,他认定这是一个危险的共产党,坚持要把毛泽东带到民团团部执行枪决。面临死亡的毛泽东决定逃跑。在距离民团团部仅剩两百米的地方,毛泽东终于找到逃跑的机会,他一直跑到一个水塘边的茅草丛中藏了起来。民团的兵丁来回搜查,几次从他藏身的地方经过,但直到天黑下来也没发现他。毛泽东在民团兵丁放弃搜捕后开始赶路。雨伞早就丢了,脚上的鞋也不知去向,光脚赶路使毛泽东的脚肿痛得厉害,幸好他遇到了一位农民。 没人知道毛泽东对这位农民说了些什么,这位农民不但为毛泽东提供了食物和住处,第二天当毛泽东再次上路的时候,他身上居然已经有了钱。毛泽东花七元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干粮,最后安全到达铜鼓起义军的驻地。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与死神迎面相遇却又绝处逢生……他是所有身经百战的共产党高级将领中唯一身上没有留下任何战争痕迹的人。

    ……

    ②文市狭窄的街道上由于数万红军的到达显得格外拥挤。大批的行李散乱地堆放着;大量伤病员的抬进抬出使临时野战医院内混乱不堪;红军指挥部里的电话声不断响起,前方渡口的掩护部队已经与敌人交战了指挥员们在电话里不断地催问,军委纵队什么时候能到达渡口……

    ③A毛泽东在文市边缘的旷野中徘徊,蓬乱的长发无法掩饰他忧郁的神情。这里的西面就是那条名叫湘江的大河了。湘江在毛泽东心中留有挥之不去的情愫,那是一条孕育了他生命的大河,是一条赋予了他浪漫情怀的大河。

    ④毛泽东知道,中国工农红军,包括他自己,已经走到了一个不是走向灭亡就是走向新生的关口。那一刻的毛泽东面色黑黄,消瘦憔悴,手指被劣质的烟草熏得乌黑——整整四十一年后,美国作家特里尔是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八十二岁的毛泽东的:“黑头发下温和的面容,柔软的双手,炯炯逼人的目光,保持头部稳定的宽大的双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是下巴上的黑痣。”“脸的上半部分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阔的前额,探索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下半部分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厚的嘴唇,高隆的鼻子,稚童般的圆 圆的下巴。”“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

    (节选自王树增《长征》 有删改)

    【乙】

    ①毛泽东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之称的传教士的旁证。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毛泽东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

    ②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表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附带说一句,“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最有趣的歌曲叫《红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对自己活着供人吃食没有意义感到不满,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的浑浑噩噩、没有骨气的生活,终于领导了一场蔬菜的起义。这首《红辣椒》是毛主席最爱唱的歌。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B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不过我听到别人说,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 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

    (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有删改)

    1. (1)
      相关文段概括内容感悟形象
      甲文
      第①段
      ②王树增和斯诺都提及毛泽东一生中从未受过伤, 请根据本段内容, 用词语概括毛泽东从未受伤的原因:
      乙文
      第②段
      ④《红星照耀中国》再版讨论会上,有编辑认为本段 B句的“毛泽东几次大发脾气使人害怕 ”不仅与上文矛盾,还会破坏开国领袖的伟岸形象,建议删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并感知人物形象。请阅读甲文第①段与乙文第②段,完成下列表格。
    2. (2) 请结合上下文为甲文划线句A写赏析性批注。
    3. (3) 同为纪实写作,同学们却发现甲、乙两文中都有“虚构”的影子,请结合文章内容,针对小浙的提问发表你的看法。

      小浙:乙文是斯诺对其亲眼所见的叙述。都说真实是纪实文学写作必须坚守的原则,但斯诺还是 认为毛泽东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是有根据的,是不是把毛泽东的形象塑造得过于传奇性了?

      小江:这正是毛泽东给老百姓们的印象。老百姓和红军中传颂着这些富有传奇性的故事,说明毛泽东是很被人爱戴的。这也是一种历史事实。

      小浙:甲文第④段描写“毛泽东知道,中国工农红军,包括他自己,已经走到了一个不是走向灭亡就是走向新生的关口”,作者怎么知道毛泽东在想什么?这种“虚构 ”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4. (4) 斯诺曾评价:“不要认为毛泽东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但他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不喜欢或不景仰他的中国共产党人。”王树增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能让当时的贫苦农民、底层劳动者至死不渝地追随他们?请结合以下作品(课文选一篇,名著选一部)来谈谈原因。

       

      可供选择的文本

      课文

      毛泽东《消息两则》、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

  • 5. (2024八上·永康期中) 小语和小文想去浙江博物馆,去之前,他们俩搜索并阅读了相关的展馆新闻,为参观博物馆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材料后,完成下题。

    【材料一】

    “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杭展出。

    【本报讯】

    ①9月17日起,“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对三星堆感兴趣的观众可至现场,一睹文物真容。

    ②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该展以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为载体,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 一步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从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到沟通天地的“巫”与祭祀,再到神秘多样的“神”,勾勒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展现古蜀文明瑰丽奇幻、神秘浪漫的宗教礼仪及文化艺术成就。此外,古蜀先民夸张且大胆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鼎盛转向衰亡的传奇故事,也将伴随着一件件文物走入我们的视野。

    ③展馆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由序厅、三个内容单元,以及尾厅构成走进序。厅,一件高262厘米的青铜立人像矗立于展馆入口,它的神秘与威严,好似在召唤着观众一起探索古蜀文明正式开始。第一单元“人间物语——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从古蜀人的生存环境,介绍他们的物质生活,探讨古蜀文明产生的条件。第二单元“群巫之舞——古蜀先民的祭祀大典”,介绍古蜀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职务——“巫”,帮助观众了解“巫”的人员构成,并介绍古蜀国祭祀活动使用的各种器物。第三单元“神”国万象——古蜀先民的信仰之源”。人们在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与太阳、鸟、虎、蛙、蛇等自然 景象或生物有关的意象。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本单元向观众介绍古蜀人的原始信仰和世界观。

    ④该展利用“人一巫—神”的故事线将古蜀文明置于古代文明的视角中进行解读,通过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带领人们一步步揭开古蜀谜团,让古蜀文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只是“神秘”,还有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让观众感受到包含古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宽容与博大精深。 

                                                            (《美术报》)

    【材料二】

    这个展馆突然火了!浙博最新通知:延长开放时间,改为现场购票。

    ①中秋假期第一天,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西湖美术馆的“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吸引 到了大量观展游客。

    ②有游客在抖音上传了展馆外拍摄的视频,在视频中,展馆外等待的游客不少。

    ③浙江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开展后参观人数比较多,我们也在和合作方沟通中。”

    ④19日晚,浙江省博物馆发布关于“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最新观展公告——针对中秋假期 第一天“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观展人数较多以及部分观众的建议,浙江博物馆对预约、购票、参观等服务作如下调整:

    ⑤中秋国庆假期延长开放时间、增加观展人数。为更好地服务观众,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晚上20时,展览每天预约人数从2000 人增加至3500人。其中上午9:00—13: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1300人,下午13:00—17: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1500人,晚上17:00—20: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700人。

    ⑥暂停网上售票,采取线上预约、现场购票的模式。线上预约仅支持预约当天观展时间。观众预约成功后,凭预约码现场购票。预约通道:搜索微信公众号“浙江省博物馆”,点击菜单栏“参观预约”——“参观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此为本次收费展唯一预约平台)。针对之前没有购票的观众,请先线上预约,后至现场购票。针对之前已经购票的观众,请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 观展。

     (《钱江晚报》)

    1. (1)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杭展出》这则新闻属于消息,结构按照“金字塔结构”,导语放在首段,简洁交代“三星堆”在杭展出的主要事实,后文是对展览更具体详细的介绍。 B . 我们可以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领略古蜀先民理性严谨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 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衰转盛的传奇故事。 C . 同学们选择普通的周末(非国庆、中秋假期)前往观看“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可选在晚上7:00,场馆还未闭馆。 D . “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在中秋国庆假期期间采取线上预约、现场购票的模式。 没有购票的观众,要先线上预约,后至现场购票。之前已经购票的观众,还需要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观展。
    2. (2) 阅读材料一,根据新闻内容,选择采访对象,推测采访问题,请还原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①下列选项中(  )最有可能是本文的采访对象。

      A.浙江省博物馆经理 B.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  C.参加展览的观众

      采访目的

      了解展览的布局状况及其意义。

      采访问题

      a.此次展览共计多少文物?

      ②b.  

      c.这样布局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3. (3) 小语和小文两位同学对这两则新闻内容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他们的讨论片段。

      ①小语:我觉得材料一的标题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我想改换一个,【甲】《神秘“三 星堆”亮相西子湖畔》和【乙】《三星堆文物来杭州,观众直呼大开眼界》这两个标题,你觉得哪个更好?

      小文:我觉得换成   (填甲或乙)更好,因为  。 

      小语:你说得有道理。

      ②小文: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第一特点,在材料一、材料二中,我感觉作者在下面这两句话的表述上十分严谨,你能选择一句结合加点的内容分析吗?

      【甲】展馆共展出文物139/ , 其中一级文物65/

      【乙】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 , 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晚上20时。

      小语:我试试,我选  句 ,

三、古诗文阅读 (18分
  • 6. (2024八上·永康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 (1) “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色,请就【乙】诗颔联试作品析。
    2. (2) 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吗?请具体分析。
  • 7. (2024八上·永康期中)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 , 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欣然起行           
      无与为乐者  。

      ③共买之    
      ④饮酒饮湿 

    2. (2) 翻译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 (3) 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 . 【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 . 【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 . 【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4. (4) 读完以上选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两文相关内容作分析。
四、作文 (55分+3分
  • 8. (2024八上·永康期中) 在刚刚闭幕的校运会上涌现了许多精彩感人的瞬间,请你用“新闻特写”的手法描述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100字左右)
  • 9. (2024八上·永康期中) 按要求写作 。

    隐居东皋, 是王绩的选择;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是苏轼的选择;弃医从文, 是鲁迅的 选择;将一生奉献给寂寞的实验室, 是居里夫人的选择;长征, 是中国革命生死关头的道路抉 择……

    在你的生活中,又遇见过怎样的选择呢?你又是如何做出选择的?这些选择带给了你怎 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这, 是我的选择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文章不少于600字, 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 、班 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