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A | B | C | D |
植物 | 杨梅 | 菠萝 | 甘薯 | 冬枣 |
pH | 4.0~5.0 | 4.5~5.5 | 5.0~6.0 | 8.0~8.5 |
选项 | 甲 | Y | Z | |
A. | 常见的碱 | 烧碱 | 纯碱 | 熟石灰 |
B. | 常见的矿物燃料 | 煤 | 石油 | 天然气 |
C. | 常见的合金 | 钢铁 | 生铁 | 氧化铁 |
D. | 有机合成材料 | 塑料 | 橡胶 | 不锈钢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的为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CaO(CaCO3)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Cu(Fe) | 加入足量的稀HCl,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C | NaCl(Na2CO3) | 加入适量Ca(NO3)2 , 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 |
D | CO2(CO) |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H2SO4 |
(1)浓硫酸:因为我有性,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我的质量增加了。
(2)烧碱固体:我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变质了。
(3)浓盐酸:因为我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我的质量分数。
(4)铁:因为我有性,生活中常用来做炊具。
(1)步骤①②③中均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和洗涤。
(2)操作流程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粗产品中的 完全反应。
(3)向固体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若溶液乙的质量大于溶液甲的质量,则加入的金属X可能是 (选填“铁”“锌”或“铜”)。
(1)【问题情景】某科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于是,同学们提出问题: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甲同学认为是O2 , 收集一瓶该气体,检验方法是。
②乙同学认为是SO2 , 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
③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图一的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 , 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2)【实验探究】经丙同学检验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②滤液中的溶质是。 |
步骤二: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①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流程如图丙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用该技术进行“碳捕捉”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②每生产100吨甲醇,可直接减排二氧化碳吨,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2)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次数 | 1 | 2 | 3 | 4 |
加入稀硫酸质量/g | 70 | 70 | 70 | 70 |
剩余固体质量/g | 18.2 | 16.4 | 14.6 | 13.2 |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 137.0 | 155.0 | 173.0 | M | 210.0 | 230.0 |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稀盐酸质量/g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混合物质量/g | 3.0 | 6.0 | 9.0 | 12.0 |
所得溶液质量/g | 101.9 | 103.8 | 105.0 | a |
剩余固体质量/g | 0 | 0 | m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