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2-03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2024九上·瑞安期中) 现有四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氯化钙中的一种,因失去标签需鉴别。

    小明各取少量上述粉末分别放入试管,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1. (1) 观察到只有一种物质不溶于水,它是
    2. (2) 在溶于水的三种物质中,可以快速判定出硫酸铜,其依据是
    3. (3) 要鉴别另两种溶于水的物质,方法是:。(写出一种)
  • 17. (2024九上·瑞安期中)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瓶口出现白雾,室温下,将白雾导入盛有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 , 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变化如图所示。

    1. (1) 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性。
    2. (2) 试管中的溶液变为7的实质是
    3. (3) 图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选填“①”“②”或“③”)。
  • 18. (2024九上·瑞安期中) 《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挖煤时的情景“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指挖煤时发现一种“毒气”(现俗称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无色、易燃、有毒、密度比空气小。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

    (2)古人挖煤时,先打通竹子中的节,并将一端削尖,插入煤层中,待“毒气”沿竹子内部通向高空后,矿工再下到煤井挖煤。这种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质是

    (3)在现代,人们用氢氧化钠来吸收“毒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2H2O,请将空格处补充完整。

  • 19. (2024九上·瑞安期中)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化学试剂,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质。下图展示了它的发现及发展历史。

    1. (1) 小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红茶茶叶来初步测定自己汗液的酸碱性,发现茶叶颜色变红,则说明小明汗液呈性。
    2. (2) 为进一步精确地获取汗液的酸碱度,小明利用试纸进行测定,操作方法是
    3. (3) 关于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及发展历史,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____。
      A . 现代的酸碱指示剂能够更加精确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因此石蕊试液会被淘汰 B . 酚酞可以用来区分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C . 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勇于探索 D . 人们对于酸碱指示剂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
  • 20. (2024九上·瑞安期中) 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 (1)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2. (2) 判断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剩余,下述方法可行的有

      ①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⑤往容器内滴加无色酚酞,如果没有变色,说明溶液中没有硫酸

  • 21. (2024九上·瑞安期中) 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

    (1)操作Ⅰ的名称是

    (2)A物质的化学式是

    (3)加入适量H2SO4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 (2024九上·瑞安期中) 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试管A、D中加入酚酞试液后均会变为红色,原因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电离时都产生了(填写微粒符号)。
    2. (2) 写出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
    3. (3) 将试管BCEF中的物质倒入烧杯G,得到无色溶液,烧杯G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它们分别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23. (2024九上·瑞安期中) 金属与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现探究酸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室提供如图甲器材和颗粒均匀的锌粒、铁片、盐酸、盐酸、盐酸、碎冰、水等药品。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

    ②打开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倒入毫升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

    ③从加入盐酸开始,每隔30秒,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读数分别为毫升、毫升……,直至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变为止,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读数为

    ④用等量盐酸替换的盐酸,重复实验步骤②③;

    ⑤取等量的铁片替换锌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

    实验结论:恒温下,盐酸的质量分数越大,金属反应越快。

    1.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用止水夹夹住a处橡皮管,往漏斗中加水,液面,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 (2) 实验中试管总是固定在冰水混合物中,其目的是
    3. (3) 步骤③中第一个30秒时反应得到的气体体积
    4. (4) 图乙是某资料中铁与稀硫酸在恒温条件下,生成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利用上述实验结果,画出铁与稀硫酸在相同温度下,生成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 24. (2024九上·瑞安期中) 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疏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小明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如图甲),并设计了评价表。

    模型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不能除去污染气体

    指标二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指标三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1. (1) 选择材料时,小明选择煤粉不选择煤块,其原因是
    2. (2) 对模型测试时,发现该模型能除去大部分。则“指标一”评价等级为
    3. (3) 结合评价表,判断该模型的“指标二”评价等级为合格。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
    4. (4) 结合评价表,判断该模型的“指标三”评价等级为待改进,为此小明改进模型,设计了图乙、图丙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被评为合格是哪一个,判断并说明理由

  • 25. (2024九上·瑞安期中) 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小明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1:固体酒精并不是固态的酒精,而是将酒精、氢氧化钠等物质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资料2:酒精的化学式为

    资料3: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实验探究】

    1. (1) 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未观察到石蕊变蓝,说明酒精溶液(填“显”或“不显”)碱性。
    2. (2) 同学们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3. (3) 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小明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①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②小明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红。据此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小明在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26. (2024九上·瑞安期中) 小明为了探究某样品中是否存在杂质,进行如下探究。(资料: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但能溶于稀。)

                           甲                         乙                         丙

    1. (1) 步骤一中稀硝酸要足量,目的是
    2. (2) 试管乙中出现(实验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
    3. (3) 步骤二滴加的试剂X为溶液,可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
    4. (4) 小红认为步骤一中的稀硝酸可换成稀盐酸,小明认为不可以,理由是
  • 27. (2024九上·瑞安期中) 钢铁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如何减少钢铁的腐蚀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小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①中几乎没有生锈、②中铁钉稍有锈蚀,而试管③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④、⑤中铁钉严重锈蚀。

    1. (1) 试管②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2. (2) 对于试管②中铁钉稍有锈蚀,小明继续研究,将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迅速倒入植物油铺满水面。然后将溶解氧传感器插入水中,在通风环境中持续三天采集数据,获取图像如图乙所示(室温下。自然状况的水中溶解氧约为)。据此可知试管②中铁钉稍有锈蚀的原因是
    3. (3) 小明取实验结束后的试管④(含生锈铁钉)加入足量稀盐酸,浸泡,以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实验中小明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成了浅绿色。为什么会变色呢?小明设计了如下表的二个实验(持续10小时):

      序号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方案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综合分析上述二个实验,试管④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可能是

    4. (4) 小明查阅资料获得水样温度、溶解氧为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的关系如图丙。当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四、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第28题8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第31题8分,第32题6分,共35分)
  • 28. (2024九上·瑞安期中)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天然气改造,让更多的家庭使用上清洁价廉的天然气。

    1.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所产气体的质量如图甲所示,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清洁能源的原因:
    2. (2) 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乙中报警器安装位置正确的是。(选填“A”或“B”)
    3. (3)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原本以管道煤气为燃料的家庭若要改用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可为________(填字母)。
      A . 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B . 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C . 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D . 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
    4. (4) 二氧化碳、甲烷气体都会产生温室效应,并且一定体积的气体产生的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表为这两种气体温室效应指数及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百分比。小明选择图丙装置探究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在相同的光照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将会发现水柱向(填“左”或“右”)移动。

      温室效应气体

      温室效应指数

      对地球温室效应贡献百分比

      二氧化碳

      1

      甲烷

      21

      备注:温室效应指数是指以二氧化碳为基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 29. (2024九上·瑞安期中) 利用图甲装置,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注射器匀速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且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1. (1)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 (2) 加入烧瓶中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30. (2024九上·瑞安期中) 下图为在密闭容器中,久置的铝片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中气压与温度变化的图象。

    1. (1) 写出铝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时,容器中的气压与温度变化均不明显,这是因为
    3. (3) 时,容器中的气压明显升高,其原因是
  • 31. (2024九上·瑞安期中) 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后,小明想探究残留的废液中溶质的组成(石灰石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废液,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②向废液中滴加溶液,测得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加入溶液的总质量

    10

    20

    30

    40

    生成沉淀总质量

    a

    0.5

    1.5

    2

    1. (1) 表中
    2. (2) 残留在废液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3. (3) 求小明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2. (2024九上·瑞安期中) 焦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明用如图装置来制取。其中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图中盛放晶体的仪器名称是
    2. (2) 为防止排放到大气中,装置C中使用漏斗,其目的是
    3. (3) 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