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兰溪市实验中学共同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12-03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 8小题,每小题 1分,共 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A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B涂黑)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9. (2024八上·兰溪期中) 1839年,他在广州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提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他是(  )
    A . 李鸿章 B . 林则徐 C . 邓世昌 D . 关天培
  • 10. (2024八上·兰溪期中)  近代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条约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划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②割九龙司给英国

    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        ④赔款2100万银元

    A . ④②①③ B . ④②③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③①④
  • 11. (2024八上·兰溪期中) 主题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形式。下列史事研讨的主题是(   )

    ①左宗棠率军抗击沙俄入侵收复新疆

    ②张簪弃官回乡创办大生纱厂

    ③田汉、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④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

    A . 救国图存 B . 变法图强 C . 思想解放 D . 科技振兴
  • 12. (2024八上·兰溪期中) 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到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尽一国之力。他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  )
    A .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 . 京师大学堂 C . 京师同文馆 D . 黄埔军校
  • 13. (2024八上·兰溪期中) 有人把中国近代化的各种探索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脑”。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 . “自我疗伤”——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 B . “温药治疗”——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 C . “猛药重治”——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开颅洗脑”——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 14. (2024八上·兰溪期中)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关于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30多万同胞在此惨遭日寇杀害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太平天国定都于此     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④
  • 15. (2024八上·兰溪期中) 《清议报》针对义和团运动发表时政评论:“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忍之 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置生死于不顾乎”。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 .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 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 C . 彰显农民大无畏爱国精神 D .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 16. (2024八上·兰溪期中) “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英法联军侵华——公车上书   ②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③西安事变——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④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24八上·兰溪期中) 报刊、图片、历史文献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如图所示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

    A . 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B . 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 .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 . 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 18. (2024八上·兰溪期中) 如图所示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二次革命 C . 国民革命 D . 土地革命
  • 19. (2024八上·兰溪期中) 2024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8周年,小史整理了《长征组歌》中的相关歌词,若按照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遵义会议放光芒,全党全军齐欢庆”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③“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④“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③①②
  • 20. (2024八上·兰溪期中)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北伐战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B

    南昌起义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

    日军占领武汉

    意味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辽沈战役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A . A B . B C . C D . D
  • 21. (2024八上·兰溪期中) 在中国的革命进程中,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为我党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1 八七会议                                                        ②遵义会议

    ③古田会议                                                        ④中共七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2024八上·兰溪期中)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的描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B .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 .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工会议” D .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 23. (2024八上·兰溪期中)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 470多家,新增资本达 1.3 亿元。促成此增长的原有

    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民国政府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③洋务派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     ④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2024八上·兰溪期中) 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杭州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 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 . 学校孩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C . 书店里陈列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 D . 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 25. (2024八上·兰溪期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下列可入选“抗日战争”英雄的是
    A .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 B .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领导者林祥谦 C . 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 D . 马克思主义宣传者李大钊
  • 26. (2024八上·兰溪期中) 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在路在何方》中唱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那么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区与最迟“送走晚霞”的地点是(   )

    ①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②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③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④曾母暗沙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7. (2024八上·兰溪期中) 下图简称豫的省级行政区划的是(  )
    A . B . C . D .
  • 28. (2024八上·兰溪期中) 下列关于中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为分界线,西密东疏 B . 大兴安岭山脉位于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上 C .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D . 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聚居小散居格局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 4小题,共 52分)
  • 29. (2024八上·兰溪期中)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摘自《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  ——摘自《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

    材料四:亿万获得土地、粮食、房屋的农民,以“保田参军”为口号,踊跃加入解放军。……粮食、棉布、军鞋等各种物资源源输入军队。蒋家王朝在大陆生存的最后一个机会,就这样在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之下化成了泡影。 ——摘自《北京日报•土改风暴》

    1. (1) 材料一文件是中国近代哪次运动颁布的文件,并说说该文件颁布的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体现的是谁提出解决中国土地问题什么主张?
    3. (3) 根据材料三,概述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4. (4) 当时的农民获得土地、粮食、房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指出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胜利之间的联系。
    5. (5) 结合上述材料,从土地政策的变迁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30. (2024八上·兰溪期中)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登楼骋怀望南湖,百年风云涌心头。反帝救亡五四起,开天辟地七一谋。”

                                          ——黄继明(2019年)

     材料二: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材料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与国民党方面达成一致。但随后国民党公然违背协议,发动内战,毛泽东制定出相应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请回答:

    1. (1) 在材料一中“南湖”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何意义?“五四起”指的是“反帝救亡”进入了哪一新阶段?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依据中国怎么样的实际情况摒弃“城市中心论”?“‘上山’的思想”表明中共将革命重心转向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后中共闯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哪些因素。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了哪些努力?“军事较量”中,国民党反动派被推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 31. (2024八上·兰溪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挫折篇】 1931年,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材料二【团结篇】

    材料三【影响篇】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这些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但是,抗日战争经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终于取得胜利。

    ——部分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它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它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节选)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位时间1933-1945)

    1. (1) 根据年代尺的信息,在空白处填入对应的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4. (4) 综合以上篇章,你有什么感悟?
  • 32. (2024八上·兰溪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 (1) 写出图中字母代号表示的地形区名称:

      A.高原;B.高原;C 平原;

    2. (2) D海。
    3. (3) 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呈状分布。
    4. (4) 据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