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物质名称 | 化学式 | 俗称 | 用途 |
A | 氢氧化钠 | NaOH | 纯碱 | 造纸 |
B | 硫酸铜晶体 | CuSO4•5H2O | 胆矾 | 配制波尔多液 |
C | 氢氧化钙 | CaOH | 熟石灰 | 改良酸性土壤 |
D | 碳酸氢钠 | NaHCO3 | 苏打 | 焙制糕点 |
物质 | 牛奶 | 蔗糖水 | 鸡蛋清 | 炉具清洁剂 |
pH | 6.3~6.6 | 7 | 7.6~8.0 | 12~13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 产生大量气泡 | 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B |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 |
C | 点燃未知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冷小烧杯 | 烧杯内壁有水珠 | 该气体组成一定含有氢元素 |
D | 将某固体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 | pH试纸变蓝色 | 该固体一定是碱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Fe | 稀盐酸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 |
B | 溶液 | Fe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
C | 溶液 |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 ||
D | 溶液 |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A | B | C | D | |
X | 复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 化合物 | 钠盐 |
Y | 化合反应 | 复分解反应 | 氧化物 | 碳酸盐 |
流程图 | 提纯食盐的评价量表(部分) | |||
评价 指标 | 优秀 | 合格 | 待改进 | |
试剂 种类 | 能与碳酸钠反应,并生成氯化钠 | 能与碳酸钠反应,但 不能生成氯化钠 | 不能与碳 酸钠反应 | |
试剂 用量 | 过量试剂,也不会 引入新杂质 | 适量的试剂才不会 引入新杂质 | \ |
【提出问题】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是否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查阅资料】①常见的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 , 其中Fe3O4是磁性物质。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探究】
①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 ★ 。向试管内加入铁粉,针筒活塞停在A刻度。
②加热铁粉的过程中,活塞发生移动。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最终停在B刻度。③用细线吊着洁净铁钉靠近加热后的固体粉末,发现没有粉末被铁钉吸上来。
④向试管内加入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立即出现黄色。
⑤另取一些未加热过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盐酸的试管内,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经检验,步骤④、⑤产生的气体相同。
【实验结论与反思】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解释与结论】实验Ⅱ中实验现象是。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反思与交流】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金属M(选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与延伸】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均取20mL) | 锌的形状(均取1g) | 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min) |
① | 20% | 锌粒 | 31.7 |
② | 20% | 锌片 | 50.9 |
③ | 30% | 锌粒 | 61.7 |
④ | 30% | 锌片 | 79.9 |
⑴实验①②对比说明。
⑵若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学习小组由此得出影响锌和稀硫酸反应快慢的部分因素。
如表。
序号 | 弹簧 | 被压缩后弹簧长度l/cm | 木块移动距离s/cm |
① | 弹簧A | 5 | S1 |
② | 弹簧A | 10 | S2 |
③ | 弹簧B | 5 | S3 |
④ | 弹簧B | 10 | S4 |
小科设计该实验方案基于的猜想是。
【提出问题】能否“制造现象”获得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
【实验一】小东设计了如方案一所示的实验,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查阅资料:NaOH易溶于酒精,Na2CO3微溶于酒精且两者都不与酒精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石灰石,分液漏斗中装入适量的稀盐酸,按方案二连接装置,乙试管中装入等量的10%NaOH酒精溶液。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a、b,分别向甲、乙两试管通入CO2气体。
步骤三:观察甲、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发现甲试管没有明显现象,乙试管有白色沉淀析出。
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反思】
研习小组通过“制造现象”获得发生化学反应证据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减少。
方法二:通过观察的增多。
【查阅资料】
资料一:火柴头中含有氯酸钾、硫磺、二氧化锰,以及石蜡、炭粉等成分;一般红色火柴头所用的着色剂为氧化铁。
资料二:氧化铁不具有磁性,不能被磁化;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在该条件下不与硫酸铜反应
【建立假设】
假设一: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
假设二: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单质铁。
假设三: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和单质铁。
步骤①:将燃烧后的火柴头研磨成粉末并装入试管。
步骤②:在试管中加入足量CuSO4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③:过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充分干燥,再用磁铁吸引。
【得出结论】
若假设三成立,则作为证据的实验现象应为。
尝试用科学原理解释火柴头中加入氯酸钾的目的。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沉淀总质量/g | 2.24 | m | 6.72 | 6.99 | 6.99 |
①上表中m的值为 ▲ 。
②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