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5-01-07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 11.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比较。地质队员把质量为60g的矿石从矿山带回实验室后用测量其质量,测出质量为kg。轧钢机把钢块轧成薄薄的钢板,其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2.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力的单位是。小明用头顶球时,球向上飞出,这说明力能,同时小明的头也感到疼痛,这说明
  • 13.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距离她的像m,当她向镜面前进2m,则她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的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说明平面镜成(选填“实”或“虚”)像。

  • 14.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为入射光线,折射角为度,(选填“上”“下”“左”或“右”)端是空气,折射光线相比于入射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度。

  • 15.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们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月下的人影是因为光的而形成的,酒杯中的倒影是光的而形成的(后两空均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 16.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人眼前端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当人从看远处景物转向看近处景物时,物距(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选填“睫状肌”“角膜”或“眼轴”)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焦距(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使光重新会聚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 17.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如图(a)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图(b)是它的成像示意图。物体到物镜的距离(选填“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成(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目镜的目的是使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成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显微镜看到的像最终是(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 18.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汽车拍头显示系统

    如图甲是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ead Up Display),简称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工作的,如图乙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前挡风玻璃观察前方路况的同时,不必低头能够轻易的将车外的景象与车辆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分散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乘积为定值,其图像如图戊所示。

    1. (1) 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 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不可逆的 B . 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 . 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夜间为了安全行车,应打开车内所有的灯
    2. (2) 已知某车辆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低,不便于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3. (3) 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如图丙所示),前挡风玻璃产生重影的主要原因是玻璃的(选填“厚度”或“透明度"),为减弱重影影响,厂方对前挡风玻璃进行了改造,应选用如图丁中所示的玻璃(选填“A”、“B”或“C”);
    4. (4) “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这样就可以利用挡风玻璃对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当车外光照度为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
三、综合题(3+3+3+4+4+9+7+13,共46分)
  • 19.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如图所示,小樱用 F=260 N的力竖直向上提起水壶,请你作出力 F的示意图。

  • 20.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所成的像A'B'。

  • 21.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如图甲所示,潜水员在潜水时,抬头看到水面上有一只飞翔的小鸟。A点为小鸟实际的位置,B点为潜水员眼睛的位置,请在图乙中画出反映这一过程的光路图,并画出潜水员所看到的“小鸟”的大致位置。

  • 22.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23.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a)所示是,其中(选填“A”或“B”)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使用托盘天平测石块质量的过程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b)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石块的质量为g。测量过程中会产生误差,误差(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

  • 24.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闯黄灯”已成为引发路口交通事故的主因之一、在某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红灯亮之前,会有3s亮黄灯的时间。行人以1.2m/s的速度匀速走在人行横道上,当行人抵达路口时,东西方向的交通信号灯变为绿灯,甲车向西运动且车头恰好到达停止线A处;此时南北方向的交通信号灯恰好由黄灯变为红灯,乙车向北运动且车尾恰好到达停止线B处。若两车始终如图所示紧靠道路中心线保持匀速行驶,且v=9m/s,两部轿车的尺寸均为:长度L=4.8m,宽度d=2.2m。停止线到前方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均为13.8m。求:

    1. (1) 行人通过12m路程所用时间;
    2. (2) 黄灯刚亮时,乙车车头到停止线B的距离;
    3. (3) 甲车车速在什么范围,甲乙两车不相撞。
  • 25.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一小块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放置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

    1. (1) 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选填“显示光路”或“降低温度”),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束ON相当于
    2. (2) 将绿色激光笔固定在玻璃罩上后,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重合,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3. (3) 利用量角器,测出对应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到(选填“ON”或“镜面”)的夹角,并比较大小;多次测量是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性;
    4. (4) 实验时,小雨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光的传播路径用铅笔描下来非常不方便。认真思考后,她认为在正确操作时,只要在光传播的路径上标记两个合适的点就能确定了,用到的光学知识是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5. (5) 如图丙,用固定激光笔照向鼓面上的平面镜,墙面出现一个光点,轻压平面镜左侧鼓面使其稍许凹陷,则墙上光点位置会(选填“上移”、“不变”或“下移”)。
  • 26. (2024八上·上海市月考) 小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1. (1) 小勇选取了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在薄玻璃板前点燃,小勇应在蜡(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同时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
    2. (2)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移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得出:物体远离平面镜时,所成像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小勇想继续探究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实验室有焦距分别为5cm、10cm、15cm的三个凸透镜。

      ①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小勇选择的凸透镜焦距是cm。

      ②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一次出现清晰的像,对比两次光屏上像的大小得出: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所成的像变(选填“大”或“小”);

    4. (4) 小勇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度数合适的眼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他放置的应该是(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该眼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5. (5) 小勇选取了一支高度为6cm的发光体,同时选取了2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各做了5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找到了清晰的像。他把实验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凸透镜的焦距(cm)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高度(cm)

      物体到像的距离(cm)

      10

      1

      40

      13.3

      2

      53.3

      2

      30

      15

      3

      45

      3

      20

      20

      6

      40

      4

      15

      30

      12

      45

      5

      12

      60

      30

      72

      15

      6

      60

      20

      2

      80

      7

      40

      24

      3.6

      64

      8

      30

      30

      6

      60

      9

      20

      60

      18

      80

      10

      18

      90

      45

      108

      ①分析实验序号1、2、3、4、5或6、7、8、9、10中的像距与物距以及成像情况,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②分析实验序号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不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③分析实验序号3或8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可猜想当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

      ④分析表格中最后一列的数据,可得到:当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体从较远处慢慢靠近凸透镜的一倍焦距的过程中,物体到像的距离的变化关系是

      ⑤小敏同学通过分析这张表格,认为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与像之间的最短距离一定是当物体处于2倍焦距处时,他的这种看法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