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夜晚,天空深邃,洁净得如清水洗过,家乡小镇的戏台上锣鼓声震耳欲聋 , 台下所有人都伸长脖子、扬起脑袋,目眩神迷地看着台上一出出熟悉的好戏。儿时的往事历历在目 , 这里的一切让人们忘却了川流不息的城市中的喧闹迷离。
根据你对选段的了解,选出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周夜①
【唐】杜甫
岁幕阴阳催短景② , 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③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④寂寥。
【注】①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作者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威、高适等人均先后去世。②景:同“影”,日光。③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④漫:任凭,听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淘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投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既至杭,大早,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① ,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桌常平米,多作镗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绍圣初御史论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逆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初僦②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③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注】①赐度僧牒: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②僦:租货。③运甓畚土:搬运砖土。
玉绽金莲
①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纯手工金镶玉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以前会这种技艺的多在宫中,乾隆皇帝甚至规定金镶玉为宫中独有。清代末期,皇族没落,金镶玉技艺也近乎失传。莒东冯家是一金镶玉制作世家,其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00多年。据说,冯家祖上曾在宫内制作金镶玉,离开皇宫后,一直低调处世,技艺世代相传,不曾收外徒。
②至冯淳这一代,制作技艺更是炉火纯青,作品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但对他来说,制作金镶玉只能算业余爱好,他的作品甚少,再加上其为人怪异,我行我素,所以更是千金难求。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个是从土里刨食的地道农民。
③莒地历史悠久,民间多有老物件流传。这日,多年的老友村长老孙拿来一只玉碗,做工精细,造型古雅,美中不足的是碗口处有一半指甲盖大小的破损,下面连着一道几乎到达碗底的裂纹。冯淳拿到玉碗后先是叹惋,然后仔细斟酌,他思忖:修得好,这玉碗的价值必定超过从前,修不好就彻底毁了。
④为了修复玉碗,冯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十多天他一直在琢磨,中间十多天只是描图样、制模具,最后十几天他才动手修复:将玉碗破损处轻轻抛光,熔化黄金,倒入磨具,定型取出,寸寸镶嵌 , 最后完善成品。当老孙再次见到玉碗后,顿时惊呆了,碧绿而通透的玉碗宛如一湾深潭,潭底两条金鱼轻盈游弋,栩栩如生,从碗侧生出一朵金莲,婷婷绽放,高洁典雅。碗底雕刻小篆“玉绽金莲”四字。做工精细,图案逼真,老孙似乎都忘记了这碗曾是件残品。
⑤一年后,冯淳突然接到了获奖通知,他这才知道“玉绽金莲”获得了市里民间艺术大赛手艺类唯一的一等奖。这时他才想起来,此前老孙和自家儿子都曾劝他报名参加评选,他拒绝了。不曾想老友和儿子瞒着自己将作品送上去了,他心有波澜,说不清是喜是怒。
⑥冯淳获奖后声名鹊起,前来求他镶嵌玉器的人与日俱增,有些人甚至故意把玉器弄坏来找他修补。冯淳总不愿接活,拒绝的时候多,越拒绝,人家越求他,邻居们都不理解。只有儿子懂,父亲依祖训要好好守住冯家的手艺,守住制作金镶玉的澄明心境,活多,钱来得快,金镶玉就不精了。遗憾的是,做儿子的帮不上手,他似乎生来就手笨,也耐不住性子做“金镶玉”,只愿去城里闯荡。
⑦两个月后,两件难事让老冯一筹莫展。一是近30岁的儿子因为在城里没法买房而耽误结婚,二是村里进行旧村改造,冯家要投入20万元购买新村居楼房……冯淳家收入有限,几乎没有盈余。面对困境,冯淳颇感迷茫。与此同时,有好几个人找老孙求购“玉绽金莲”,老孙一开始坚决拒绝,最后还是悄悄卖掉了,据说卖了30多万元。后来冯淳知道了玉碗是老孙花2000元从古玩市场上淘来的,他心里颇感不平。
⑧这年下半年,冯淳深居简出。最后,干脆闭门谢客,与家人也很少交流,多数时间独自呆在制作间,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这天,冯淳突然向家人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筹钱在县城繁华地段开一家金店,经营金玉制品,同时承揽定制各种金镶玉。
⑨“冯家金店”开业之际,前来祝贺者络绎不绝。老孙送来一个神秘礼盒,冯淳打开后顿时惊呆:“你不是早把它出手了吗?”“是有无数人想买,可我能卖吗?这是你的名声和手艺呀……我为什么到处说卖掉了,那可得靠你自己琢磨了!”说这话时,老孙笑得高深莫测。冯淳定定地看着老孙,突然间脸色大变,继而朝老孙深深地作拼,孙也急忙作拼回礼。
⑩两个月后,金店更名为“玉绽金莲”,匾额由市文化馆的老馆长亲笔书写,据说是老孙和儿子求来的墨宝。店中央的玻璃大柜里摆放着镇店之宝——“玉绽金莲”,玉碗碧绿通透,金莲高洁典雅。店内的制作间里,冯淳正带着从文化馆内选拔出来的两个徒弟,手把手地教他们金镶玉的制作方法。老孙在店门外静静看着这一切,眼中似有泪光在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