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4-12-28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2024八上·天河期中) 19世纪初,一位英国商人说:“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反映了(     )
    A . 中国人对英国棉纺织品的喜爱 B . 中英之间交通运输十分困难 C . 英国人对打开中国市场的渴望 D . 曼彻斯特地区生产水平落后
  • 2. (2024八上·天河期中)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应出自(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 3. (2023八上·青县期中) 马克思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好处”主要指(     )
    A . 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B . 获得巨额赔款 C . 在华办厂合法化 D . 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 4. (2024八上·长春月考) “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绘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火烧圆明园 C . 太平天国起义 D . 义和团运动
  • 5. (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太平天国运动中,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劝世良言》 D . 《海国图志》
  • 6. (2024八上·天河期中)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实业救国 D . “三民主义”
  • 7. (2024八上·天河期中) 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张之初只有3艘轮船,后来发展到30多艘,其经营的国内外运输业务,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进程 B .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C . 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D . 引进培养了一批企业管理和科技人才
  • 8. (2024八上·天河期中)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2024八上·天河期中)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
    A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 . 有利于日本进一步侵略 D .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 10. (2024八上·天河期中)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变法,要学习西方(     )
    A . 先进技术 B . 军事武器 C . 思想文化 D . 政治制度
  • 11. (2024八上·天河期中)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加深 B .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 .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 D . 动摇了封建礼教地位
  • 12. (2023八上·南海期中)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 . 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 . 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 . 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 . 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 13. (2016·青岛)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 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们的感慨源于(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14. (2024八上·天河期中)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他们创建的政党(     )
    A . 兴中会 B . 华兴会 C . 同盟会 D . 国民党
  • 15. (2024八上·天河期中)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 . 民族主义 B . 民生主义 C . 民权主义 D . 民主主义
  • 16. (2023八上·仁化期中) 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时       间

    变       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府院之争 B . 军阀纷争 C . 列强侵略 D . 农民战争
  • 17. (2024八上·石林期末) 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由此他们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廓清蒙昧,启发理智。这里“新的启蒙运动”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8. (2023八上·东乡区期中) 下图是1915年某刊物创刊号的目录(节选)。该刊物(       )

    A . 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B . 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C .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 .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19. (2024九下·田阳模拟)  “五四”发生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诸如《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等等,它们”无不言马列”。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这表明五四运动后( )
    A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C . 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D .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20. (2024八上·天河期中)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 . 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 .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C . 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主张 D . 运动席卷全国,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 21. (2024八上·天河期中) 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
    A . 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B . 创办《时务报》 C . 建立中国同盟会 D . 武装起义救中国
  • 22. (2022八上·即墨期末) 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  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 . 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B .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23.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24. (2024八上·天河期中) 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C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25. (2024·广州模拟)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 . 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 .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 D . 1901年,清政府同英美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
  • 26. (2024八上·天河期中) 中国近代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我们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20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据王铭珍《北京有座西洋建筑博物馆》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写出图一在哪次侵华战争过程中发生,图二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个条约签订之后,并指出图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局。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交民巷异域建筑形成的原因,概括将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列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历史意义。
  • 27. (2024八上·天河期中) 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认识历史事件高层次的表现,从中可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历史发展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材料二: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

    ——孙中山《国事遗嘱》(1925年)

    材料三:初期《新青年》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它的作者们认为,为了使中国真正能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就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引起了巨大的激动,尤其是先进分子由此开拓了眼界,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已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的李大钊在1918年到1919年间开始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等等。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孙中山为什么在武昌起义后说“革命以成”,而在后来却说“革命尚未成功”呢?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宣传主流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4. (4)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 28. (2024八上·天河期中) 中国近代前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