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12-18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15题,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4九上·诸暨期中) 某同学在家里厨房学习烹任,以下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纯牛奶变酸 B . 煤气燃烧 C . 铁锅生锈 D . 自榨果汁
  • 2. (2024九上·诸暨期中) 下列有关酸碱溶液配制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量NaOH固体 B . 配制NaOH溶液 C . 稀释浓H2SO4 D . 测稀H2SO4的pH
  • 3.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各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下列选项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

    A . 红色 B . 蓝色 C . 红色 D . 蓝色
  • 4. (2024九上·诸暨期中)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铜丝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银白色固体 B .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放入水中,液体的温度都会升高
  • 5. (2024九上·诸暨期中)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 . HCl、ZnSO4、K2CO3、NaCl B . KNO3、BaCl2、Na2SO4、NaOH C . NaOH、K2CO3、NaCl、Na2SO4 D . HCl、NaNO3、H2SO4、KCl
  • 6.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小明发现放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很快变成如图“浆糊”状态,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

    A . 吸热熔化 B . 吸水潮解 C . 与二氧化碳反应 D . 受热分解
  • 7. (2020九上·温岭期中) 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下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的没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 . 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C . 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 . 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 8. (2024九上·诸暨期中) 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甲和乙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的时间相等,如图,则( )

    A . 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 . 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 . 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 D . 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
  • 9. (2024九上·诸暨期中)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节顺序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丁 B . 甲→丙→乙→丁 C . 乙→甲→丙→甲→丁 D . 乙→甲→丙→乙→丁
  • 10. (2024九上·诸暨期中) 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打水漂”的方式返回,返回轨道如图所示。通过多次进入大气层成功降低速度,避免了返回器燃烧破损的风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进入大气层前,返回舱机械能减小 B . 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会与大气摩擦产生内能 C . 跳出大气层时,返回舱的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 D . 第二次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的动能比第一次进入时小
  • 11.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塞甲是玻璃塞 B . ③反应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 . ⑤中稀释浓硫酸时,倒入的乙物质是水 D . ⑥中酚酞试液用完后,滴管及时清洗
  • 12. (2023九上·永康月考) 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科学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科学书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A . 0.02焦 B . 0.2焦 C . 2焦 D . 20焦
  • 13. (2024九上·诸暨期中) 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依次可能是Mg、Zn、Fe B . 金属活动性:甲>乙>丙 C .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 .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 14.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OQ 是水平地面(粗糙程度不同),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 O 点匀速直线运动到 Q 点,OP段拉力 F1 为 300N,F1 做的功为 W1 , 功率为 P1;PQ 段拉力 F2 为 200N,F2 做的功为 W2 , 功率为 P2 . 则 (  )

    A . W1>W2 B . W1<W2 C . P1>P2 D . P1<P2
  • 15.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将一定质量的Fe粉加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渣质量与加入的Fe粉质量可能相等 B . 滤液中一定有Mg(NO32、Fe(NO32 , 可能有Cu(NO32 C . 若加入的Fe粉过量,则得到的滤液呈无色 D .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Cu、Fe、Mg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2024九上·诸暨期中) 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常见物质:①烧碱溶液;②苏打溶液;③食醋;④食盐溶液;⑤熟石灰。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完成下面填空:
    1. (1) 农业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2. (2) 久用的茶壶常常会在壶底出现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可以用来清理。
    3. (3) 蚂蚁分泌的蚁酸具有酸性,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可在叮咬处涂抹来缓解症状。
  • 17.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如图是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小球代表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1. (1) 请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
    2. (2) 微粒“O”代表的是(用符号表示)
  • 18.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在中考体育测试的跳绳项目中,某同学取得了每分钟跳180次的好成绩。假设他的体重为500牛,每跳一次所用时间相等,每次跳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4 cm。则他跳绳时的功率为 瓦。
  • 19.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

    1. (1) 二氧化碳应放在处(填序号); 
    2. (2) 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0. (2024九上·诸暨期中) 由含铜废料制铜的一种方案是:

    1. (1) 写出下列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Ⅲ:.步骤V:

    2. (2) 步骤Ⅱ后形成的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是

    3. (3) 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

  • 21.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系在运动员双脚上,另一端固定在跳台O点。运动员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A点处弹性绳正好处于原长;B点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相等;C点处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整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弹性绳的自重不计)

    1. (1) 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
    2. (2) 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下同);运动员的动能
  • 22. (2024九上·诸暨期中)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钾、硫酸铜、氯化钡、硫酸镁、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确定其中的成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请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判断:

    1. (1) 沉淀部分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为
    3. (3) 固体粉末中(填“一定有”“可能有”或“一定没有”)氯化钠。
  • 23.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 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2秒末时,物体处于状态,第6秒末到第9秒末,推力F做功是 焦耳。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24.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 (1) 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
    2. (2) 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在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3. (3) 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P1 P2。(填“>”、“=”或“<” )
  • 25. (2024九上·诸暨期中)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图所示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2. (2) 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环节。
    3. (3) 【改进创新】小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CO,对CO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B、C、D装置,替换F、G装置,改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

                      

      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4. (4) 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
  • 26. (2024九上·诸暨期中) 某些铜器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了铜渍。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层锈渍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 (OH)2CO3】,俗称“铜绿”。

    1. (1) 【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CO2、O2 共同作用而生成的。
    2. (2) 【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刚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写试管字母编号)。
    3. (3) 【解释与结论】实验B的目的是
    4. (4) 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5. (5) 【评价与改进】小明认为小刚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
  • 27. (2024九上·诸暨期中) 超氧化钠(NaO2)在常温下能分别与CO2、H2O、HCl发生反应,均可生成O2。为了验证CO2能跟NaO2反应生成O2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超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稀盐酸具有挥发性)。

    1. (1) Na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填字母);
      A . NaCl B . NaOH C . Na2CO3 D . NaHCO3
    2. (2) 推测B装置中X溶液的作用是
    3. (3) 在G装置中,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同时微热红磷和白磷,可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4. (4)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D中固体,加足量水,有气泡产生。为验证所得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写出后续的实验操作与现象
  • 28.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科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做法是:重物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物上连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时打出一系列的点

                     

    (每隔0.1秒再取另一个计数点A、B、C等),测出打点计时器在纸条上打出点的间距大小,如图乙所示,计算出重物重力势能和动能,并将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小科用质量为0.5kg和1kg的重物做了两组实验,获得表一和表二两组数据。请分析实验过程和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质量为0.5kg的重物

    位置

    A

    B

    C

    D

    E

    动能增加量(焦)

    0.09

    0.27

    0.45

    0.63

    0.81

    重力势能减少量(焦)

    0.15

    0.45

    0.75

    1.05

    1.35

    表二:质量为1kg的重物

    位置

    A1

    B1

    C1

    D1

    E1

    动能增加量(焦)

    0.36

    1.06

    1.76

    2.46

    3.16

    重力势能减少量(焦)

    0.4

    1.2

    2.0

     

    3.6

    1. (1) 请在表2中的空格上填上合适的数据
    2. (2) 小科认为重物下落时动能增加,请从图乙中找出证据并说明理由 
    3. (3) 分析表格数据,小科发现动能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其原因是 
    4. (4) 为了使动能的增加量更接近于重力势能减少量,以便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现有1kg、2kg、3kg三个重物,选择哪个重物进行实验更合理?为什么?

四、 解答题(本题共有5小题,29题、30题、31各7分,32题6分,33题各8分,共35分)
  • 29.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 (1) 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或“减小”);
    2. (2) 图二C点时溶液中溶质有
    3. (3) 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0. (2024九上·诸暨期中)  “碗池比赛”属于滑板比赛之一,是在一个“碗形”的镂空的道具上进行,比赛场地中的一部分可以看成是如图甲所示的半圆形轨道,A点高度H为1.8米,B点高度h为1.2米。比赛出发前,小科如图乙站立,他和滑板的总质量为64千克。

    1. (1) 小科从A点静止下滑,经过O点到达B点后立即返回,在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的速度变化为 
    2. (2) 滑板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10-42 , A点时小科与滑板对地面的压强为 帕。
    3. (3) 出发后从A到B的过程中,小科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 31.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学校项目化小组要制作一艘“化学船”,小宁设计了如图模型,其部分评价量表如表所示。该模型的原理是:漏斗流下的液体A与塑料罐里的物质B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使船前行。

    ​“化学船”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 秀

    良 好

    待改进

    指标一

    船体稳定

    船体略有倾斜,但不影响行驶

    指标二

    航行速度

    可调

    航行速度不可调

    不能

    行驶

    1. (1) 将量表中“指标一”的待改进内容补充完整:
    2. (2) 使“化学船”前进的动力的施力物体是 
    3. (3) 以下是项目化小组制作的“化学船”的三个方案,你认为他们的指标二能达到优秀的是哪一组?请简要说明理由

      方案

      液体A

      物质B

      器材

      甲方案

      稀盐酸

      大理石

      长颈漏斗

      乙方案

      稀盐酸

      大理石

      分液漏斗

      丙方案

      稀硫酸

      大理石

      分液漏斗

  • 32. (2024九上·诸暨期中) 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苏翊鸣勇夺单板滑雪大跳台金牌。图甲是他在决赛中的完美飞行轨迹,AB 是飞跃跳台的上升阶段,BC 是下落阶段。请在图乙中画出他在飞行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图并说明理由。(v0 为 A 点的速度,不计空气阻力)

  • 33. (2024九上·诸暨期中) 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g与含有杂质的废铁屑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 (1) 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 
    2. (2) 第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 (3) 铁屑中铁的质量为多少?
    4. (4) 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