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12-25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三上·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在肯尼亚马萨伊马拉草原上,我们总能看到长颈鹿在悠然地嚼着金合欢的叶子。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所以,聪明的长颈鹿自然会找新的地方进餐了。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大利亚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只要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 300 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这种现象其实也发生在大熊猫身上,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挑嘴的大熊猫就只愿意吃冷箭竹,像毛竹、麻竹这样的竹子根本就不入它们的法眼。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相对来说,作为考拉食物的三种桉树中的桉叶油含量远不如柠檬桉、蓝马里桉、辐射桉、丰桉这些应用于精油生产的桉树。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有中毒风险的。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这仅仅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吃下的蔬菜总量,但这却是一只考拉一整天的能量来源。

    考拉会细嚼慢咽,尽可能地避免快速摄入大量的毒素。所以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约为 4-6小时,而吃饭快的人可能一天的进餐时间加起来只有十几分钟。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而考拉的这种做法显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节能”,毕竟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依赖于这半斤八两的桉树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考拉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能量进行剧烈运动,只能选择慢吞吞地生活。

    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1824年,科学家首次在美国落基山脉东坡发现了这种甲虫,谁也没想到这种生活在野生杂草刺萼龙葵上的小小甲虫,最终变成了人类农业生产的“噩梦”。1855年,就在被首次发现的30年后,人们发现马铃薯甲虫开始啃食美国科罗拉多州马铃薯,并且它们的胃口出奇的好,所有的马铃薯叶片都是它们嘴巴里的美味,如果叶子被啃食得过于干净,它们还会去啃食马铃薯块茎。所到之处如风卷残云。因为最早的危害发生在科罗拉多,所以这种虫子也被称为“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目前,马铃薯甲虫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的主要马铃薯产区,成为农田一霸。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马铃薯的茎叶绝对不是什么好食物,因为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说这些物质可以让动物闻风丧胆一点都不为过。首先,龙葵素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酯酶被抑制失活后,乙酰胆碱大量累积,以致胆碱能神经兴奋增强,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再者,龙葵素还能与生物膜上的甾醇类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穿孔,引起膜结构破裂。当龙葵素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胃肠道、肝脏等体内脏器的细胞结构。高剂量的龙葵素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所以人吃下含有龙葵素多的食物时,轻则出现口腔和喉咙刺痒的症状,严重者表现为体温升高和反复呕吐而致失水、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如果剂量更高则会因为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

    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的解毒体系。在马铃薯甲虫体内活跃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这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这个清除的过程,就像在垃圾焚烧厂焚烧垃圾一样清除有害物质,毕竟燃烧通常也是氧气与有机物剧烈反应的过程,只不过在生物体内这种垃圾处理过程会温和很多。至于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就像是点火系统,让马铃薯甲虫拥有了可以熊熊燃烧的抗毒小宇宙。

    更重要的是,马铃薯甲虫对多种农药都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今天人类手中的大多数农药已经无法对抗来势汹汹的甲虫大军。拟除虫菊醋类农药是用量最多的农药之一,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农药几乎已经变成了饮料。就连新型的Bt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类农药在对付马铃薯甲虫的时候也显现出了颓势。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风报信”在文中指金合欢在感受到大量乙烯后,就会主动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B . “只可远观”在文中指食草动物因桉叶油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一般不敢食用桉树叶。 C . “节能”在文中指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 D . “噩梦”在文中指马铃薯甲虫因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和抗药能力强对农业影响很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植物中含有的单宁一旦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B . 考拉采用少吃多消化的进食方式,成功地稀释分解了桉树叶中含有的有毒成分,避免中毒。 C . 马铃薯的茎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这种物质能够保护它不被大多数动物啃食。 D . 马铃薯甲虫体内的解毒体系,能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颈鹿、树袋熊等动物采用挑选食物的方式来对抗植物毒素,都能通过稀释毒素来降低中毒的风险。 B . 桉树能分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桉叶素来抵御动物的侵害,很多动物都难以解除桉树的这一防御武器。 C . 龙葵素既能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中毒症状,也能引起生物膜结构破裂。 D . 马铃薯甲虫对各种农药具有强大的农药适应能力,即使新型的Bt蛋白类农药也难以将它彻底杀灭。
    4. (4) 科普文和科学论文一样,同样讲求严密的逻辑性,这篇文章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 (5) 动物世界的解毒办法究竟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2. (2024高三上·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黄河

    周立波

    二十一日,部队陆续到了黄河边上。这就是历代诗人最爱歌颂的黄河,这就是音乐家冼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了澎湃之声的黄河。

    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这些冰雪的大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迅急地奔流。它们互相冲击着,发出嚓嚓的声音。

    等待渡河的时候,我到镇上去找开水喝,和老百姓聊天。他们说,原先这里的房子要多些。日本兵几次打到了河东,毁了这里好多民房。依靠八路军英勇的守卫,日本兵从来没有渡过河来。我们和日本兵只隔一条水,但是陕甘宁边区始终是一块干净的土地,从来没有被日寇践踏。今天正在渡河东去的王震将军的部队里,就有好多保卫黄河的英雄。

    我们挨次下了船。每船水手十一人,船一解缆,水手使劲地荡桨,大声地呼喊。那是一种粗犷的吼声,声音那么大,竟至超越了风声和波浪冲激船头的声音。到了中流,船不停地起落,并且一直往下流。水手们使尽力量摇桨,使尽一切力量呼吼。这是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的场面。河风吹着,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颤,水手们只穿着单衣,脸上的汗竟像雨点一样滴落。

    到了河东的沙滩上,王首道同志站在那里遥望着河西,有一刻钟之久不肯走开。我们已经离开陕甘宁边区了。王震同志还没有过来。他正在西岸指挥队伍,分拨船只。

    我们沿着黄河走了十里路,才转入东边的山路。在河边看见的第一间房子的砖墙上,写着“时刻准备反扫荡,坚决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我记起了早晨在螅蜊峪看见有一堵墙上写着:“展开赵占魁运动,发展手工业”。隔一条黄河,一边是生产运动,一边是对敌斗争。

    在河边。我们碰见了两个农民。他们都穿着蓝布棉衣和白布棉裤,头上挽着干净的白毛巾。其中一位提着一个大型手榴弹,另外一位腰间插着一支土造的手枪。这是民兵。提着大手榴弹的小伙子,仔细打量了我们的制服和武器,小声地对同伴说:“咱们的人。”我们要他们带路,他们十分高兴地走在前面,并且告诉我们,这里是临南县界。这里的民兵都会使用地雷,每个村庄的大路和小路都挖了雷坑。敌人一出来,地雷就埋好。我们经过的村庄,果然到处有雷坑。民兵送了我们十来里路,我们怕走得远了,耽误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请他们回去。但不料他们回去以后,我们碰到了一点麻烦。

    我们经过一个名叫马塔的山村时,突然被一群孩子包围了。他们手执红缨枪,不让我们走,索看路条。我们说:“咱们是八路军,从河西来的,没有带路条。”一个为首的孩子说:“你们是八路军,咱们欢迎,可是八路军也得有路条。”我们又告诉他:“你们的民兵哥儿还送了我们一程,刚走。”他说:“咱不管,只要路条看一看。”我们被阻拦着,幸亏村里出来一个人,问什么事,知道我们是从河西来的八路军以后,他叫孩子们赶快让开路,让我们前进。

    一路上,我们赞赏着村民组织的严密,有着这样的人民组织的地方,敌人是不容易逞凶的。

    我们走了五十五里路,到了临南县府所在地刘家会。县政府把镇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给我们住。晚上,睡在炕上,我们谈起了今天在黄河岸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张米贵是一大队的战士,参加八路军已经有七年。他母亲听说儿子要经过家门,就拄着一根拐杖,来到黄河边上,等了三天,真就看见儿子了。她只是流眼泪,说不出话来。张米贵抱着枪伴着她坐了一会儿,要她好好地保重,并且说,自己会很快地回家。最后,他站起来说:“打日本兵,打那些反动派,是大事。娘,你回去吧。”于是,他赶快走开,怕她看见自己的眼睛。

    就是这样,他别了母亲,赶上队伍,把一切经过报告了班长。从家门经过,他没有回家。

    (节选自《南下记》)

    文本二:

    小品文很小,人家或以为它只配供人消遣,不能载道。我则以为除供人消遣外,还须载道,其寿命才能长久。不过道也有一个分别。假如我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未免太艰深了。小品文所载之道,应该是众人易于明白的道理。世间有不少长篇大论,因其太长太大,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有工夫去读它。又因其说理复杂曲折,也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能读得懂。很好的小品文,就形式说,第一个原则,当为短小。近来,常见一些小品文,其开张白往往占一两百字,太不经济。不过经济之极,也足以使小品文丧失其文章之“文”。小品文毕竟是“文”章。虽极短小,内部仍可以有严密的组织,仍可以有起承转合。一句抽象之道理,可以写三两句具体之说明,正面说了,还可以说反面。总而言之,小品虽经济,然而是“文”章。

    (节选自周谷城《泛说小品文》)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开头写水浪奔流、阳光灿烂、冰雪团块明亮,这些景物烘托了作者看到黄河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对取得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 B . “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颤,但船上的水手们“脸上的汗竟像雨点一样滴落”,通过对比生动地表现出水手们奋力划船时的艰难。 C . 提大手榴弹的民兵说:“咱们的人。”这简短而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显示出充分的信任,反映了八路军与农民的亲密关系。 D . 文本一以“黄河”为题目,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确实发生在黄河边,另一方面是把黄河作为一种象征,寄寓刚毅、勇敢的民族精神。
    2.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音乐作品,文本一提到它,旨在引出渡河时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场面。 B . 陕甘宁边区是以陕北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文本一写王首道遥望河西,透露出思念党中央、保卫党中央、不甘心放弃根据地的心理。 C . 张米贵是一名普通战士,为了抗战,他从家门口经过都没有回家,文本一记述他,是要表现这位战士超出其他士兵的家国情怀。 D . 周谷城在文本二中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等抽象艰深的句子为例,来说明小品文不应该晦涩而应该明白易懂,很有说服力。
    3. (3) 文本一的环境描写非常出色,对表达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 (4) 周谷城认为优秀的小品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特点对文本一作简要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4高三上·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陵蛮寇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披甲上马。”遂遣授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谒者南阳宗均监援军。援既卒,军士疫死者太半,蛮亦饥困。均乃与诸将议曰:“今道远士病,不可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诸将皆伏地莫敢应。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长,命种奉诏书入虏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后。蛮夷震怖,冬十月,共斩其大帅而降。于是均入贼营,散其众,遣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群蛮遂平。均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上嘉其功,迎,赐以金帛,令过家上冢。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光武之于功臣,恩至渥也,位以崇,身以安,名以不损,而独于马援寡恩焉,抑援自取之乎?尽力以佐人取天下,而卒逢罪谴者,或忌其强,或恶其不孙,而援非也,为光武所厌而已矣。老氏非知道者,而身世之际有见焉。其言曰:“功成名遂身退。”盖亦察于阴阳屈伸之数以善进退之言也。平陇下蜀,北御匈奴,南定交趾,援未可以已乎?武溪之乱,帝愍其老而不听其请往,援固请而行。天下已定,功名已著,全体肤以报亲,安禄位以戴君,奚必马革裹尸而后为愉快哉!光武于是而知其不自贵也;不自贵者,明主之所厌也。夫亦曰:苟非贪俘获之利,何为老于戎马而不知戒乎?老而无厌,役人之甲兵以逞其志,诚足厌也。故身死名辱,家世几为不保,违四时衰亡之数,拂寒暑进退之经,好战乐杀而忘其正命,是谓“逆天之道”。老氏之言,岂欺我哉?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马援贪功取厌》)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前舒A上书当B先击充C粮D虽难运而E兵马得F用G军人数万H争欲先奋。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为,认为,与《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中的“以为”意思相同。 B . 行,副词,将要,与《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中的“行”用法不同。 C . 矫,假托,诈称,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意思不同。 D . 南,名词作状语,与《赤壁赋》“东望武昌”中的“东”用法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武陵蛮人攻打临沅,李嵩、马成征讨未能取胜,马援一再请行,终于得到允许,于是他率领马武、耿舒等人前往征讨。 B . 宗均担任马援军队的监军,军中病疫严重,他命吕种奉诏书招降蛮人,怕对方假意投降,又亲入敌营,遣散其部众,平定了蛮人之乱。 C . 马援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却身死名辱。王夫之认为,马援没能在“功成名遂”后及时身退,让皇帝觉得他不“自贵”。 D . 王夫之认为,做人做事应当遵循阴阳屈伸之数,不违背规律,明晓世间的进退之道,以免给自己甚至家族招来祸端。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陵蛮寇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

      ②全体肤以报亲,安禄位以戴君,奚必马革裹尸而后为愉快哉!

    5. (5) 请简要概述光武帝为何对马援“寡恩”,并结合材料一谈谈相关的事实依据。
  • 4. (2024高三上·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居寄同志

    杜荀鹤

    茅斋深僻绝轮蹄,门径缘莎细接溪。

    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

    风生谷口猿相叫,月照松头鹤并栖。

    不是无端过时日,拟从窗下蹑云梯

    【注】①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曾数次进京应考,不第还山;后于晚唐大顺年间得中进士。②云梯:高山石路,喻仕进之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山居住所非常偏僻,远离尘嚣,少有车马经过,门口的莎草小径与溪水相接。 B . 颔联描写垂钓的石台,招待宾客的茶灶,真实再现了诗人富有雅趣的日常生活。 C . 以“绝轮蹄”写归隐之心,但又说“茶灶待宾”,表现出彷徨无奈的矛盾心理。 D . 描绘风起时猿猴互相呼唤的情境与月下鹤栖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谐。
    2. (2) 有人评价此诗“有陶诗表,无陶诗骨”,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5. (2024高三上·汕头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表达的意思相似并成

      为后世儒生修身养德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2. (2)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写剑阁的险要,告诫人们警惕战乱。
    3. (3) 好的文章“言近旨远”,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4. (4)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一句,吐露真情,表明诗人心中的无限愤懑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足见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4高三上·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是红色的季节,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色彩。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妆,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树,正庆幸他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他们的尖叶,鲜红欲滴。走近看, , 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绿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淡的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纸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就像暗夜里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正要去点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映着粼粼的光,突然来去的秋风,落叶扬起又落下。

    1. (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如果将文中加点的“喷”“舞”换成“发”“挂”,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 (4) 下列选项中的冒号与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遇见谁摔倒了,他去扶;遇见石头挡路了,他下车也要把石头挪开:他就是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B .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C . 同学们: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个同学聚会。 D . 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5.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7. (2024高三上·汕头期中) 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军团既有如潘展乐、郑钦文等健儿创造历史突破,也有巩立姣、石智勇等老将遗憾未能蝉联冠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会见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说:“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