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综合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12-25 浏览次数:16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5·天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摘自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材料二: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曾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30年前,库布其风沙肆虐,缺水,无电,无路,缺乏基础设施。农牧民在沙漠里靠着一点沙生植物,艰辛游牧,生活极端贫困。

    这些年来,中国政府先后出台林权制度的改革政策,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内蒙古坚持以社会化的方式推进沙漠治理,加强政策引导,实施奖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企业、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参与荒漠化治理,实现了防沙治沙主体由国家和集体为主向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转变。

    三峡能源集团通过开发本土化耐寒、耐旱、耐盐碱种质资源,挖掘沙漠植物经济价值,适度开发甘草、苁蓉、有机果蔬等种植加工业。同时,按照“宜草则草、草畜平衡、静态舍养、动态轮牧”的原则,在生态修复区适度发展牛、羊、地鷫等本土化畜禽养殖。充分利用沙漠每年3180小时日照的资源,大力发展沙漠光伏项目。通过“板上发电、板间养羊、板下种草”的方式,利用光伏板生产绿色能源,通过光伏板间草林种植防风治沙,通过光伏板下养殖羊及家禽形成的天然生物肥反哺种植,实现了良性互动。

    治沙技术方面,创造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治沙技术,摸索出了系统化治沙的理念,建立了一系列世界先进的示范中心。

    沙区农牧民成为库布其治沙事业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一是通过出租土地,实现了从农牧民到“地主”的转变。二是通过积极参与治沙产业,实现了从农牧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三是通过参与沙漠旅游服务业,实现了从农牧民到小企业主的转变。十多万沙区农牧民实现脱贫。

    如今,库布其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不仅生态资源逐步增长,区域生态明显改善,沙区经济不断发展,而且成功创建了被联合国官方认可、写入联合国决议的沙漠治理库布其模式。

    (摘编自新华社《解析世界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库布其模式》)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习近平强调,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 B .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应坚持正确的方针,处理好收益与投入,发展与保护,利用与修复之间的矛盾。 C . 库布其30年防沙治沙,由理论到实践,逐渐成就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互动多赢格局。 D . 库布其成熟先进的治沙模式获国内外高度认可,为世界防治荒漠化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坚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对之进行优先保护,就能保证人与自然保持良好互动和持续发展。 B .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过程是持久的,倡议者承担着重要责任,但也需各国共同分担、深入合作。 C . 先绿后富、绿富同兴,以协调解决生态、生存问题,这是由当时库布其沙漠的客观形势决定的。 D . 库布其治沙实践使万物各得其所、相互滋养、共同成长,源于其创就了平衡发展与良性循环。
    3.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开展全民绿色行动”理念的一项是( )
      A . 鼓励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减少污染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B . 政府主导兴建大型水电站,利用水能发电,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C .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绿色消费的健康生活。 D . 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骑行、私家车、步行等出行方式。
    4. (4) 材料一第二段有三处引用古典文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5) 库布其的治沙实践是如何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2025·天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这天晚上苍苍婆是紫着嘴唇回到金井的,一看她那逍遥的步态,人们就知道她犯了年轻时的老毛病了。她将空盆子当草帽一样提着,并且不时晃悠两下,像个调皮的少女。她刚进村子,就碰见了从田地归来的患有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二鲁,他们拉着手推车,车上堆着七八麻袋的土豆。大鲁肩上挎着绳子在前拉,二鲁则在车尾推车。他们的脸被泥土和汗水弄成了花脸。

    大鲁二鲁见了苍苍婆,停下车来,等着一贯爱跟他们说话的苍苍婆问他们话,也顺便歇口气。

    苍苍婆晃晃悠悠地走过来,她先是用手中的空盆打了一下装满了土豆的麻袋,骂:“都是你们不懂事,你们就那么俊啊,非让大鲁二鲁把你们从土里起出来,要不他们进山采浆果,能挣多少钱啊!”接着,她又用空盆打了一下大鲁的胳膊,骂:“死心眼,就知道笑!”①大鲁确实笑着,笑得就像刚从乌云中钻出来的太阳。二鲁不等苍苍婆吆喝她,就笑着主动从车尾走到苍苍婆面前,苍苍婆依旧用空盆打了一下二鲁,打在她的肚子上,也轻声骂了她一句,二鲁笑得更欢了。

    苍苍婆就在大鲁二鲁的笑声中叹息着走开了。她没有回家,而是去了收浆果的地方。收浆果的人跟她已经熟了,他逗提着空盆子的苍苍婆:“你采的果子哪儿去了呀,是不是都让狐狸给偷吃了?”②苍苍婆哈哈笑了,她不无得意地用左手的食指点着自己的鼻尖说:“让这只老狐狸给吃了!”

    牛桂丽正领着豆芽等着给浆果估价,她说苍苍婆:“你又偷吃都柿了?醉了吧?”

    苍苍婆绷着脸说:“我采的我吃了,怎么是偷?”

    苍苍婆便不再理会牛桂丽,转头问收浆果的人,哪几个坛子还空着?③那人笑着说:“苍苍婆,牙各答和山丁子都收足了,就等您的都柿呢!您看来是不缺钱用啊,全都自己享受了!”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么?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这时候又有三个采浆果的人回来了,他们与其他的金井人一样,每天天没亮就进到深山去采摘浆果,全然忘记了其他的事情。一年一度的秋收本来像根缜密坚实的绳子,可是那些小小的浆果汇集在一起,就化成了一排锐利无比的牙齿,生生地把它给咬断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

    大鲁二鲁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夏天时大鲁打了一些猪草,早已晾干了,他们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干草在他们背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气,让他们觉得背着的不是草,而是戴着花环的小女孩。 

    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那个夜晚,天空悄然凝聚了一团又一团的乌云,星星和月亮全然不见了。乌.云越聚越多,夜色浓重,气温骤降,雪花就像一位端庄、美艳、率性的公主,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乘着冬天的雪橇来了。金井人没人注意到下雪了,因为雪是在夜里来的,在森林河谷中奔波了一天的采浆果的人,都沉浸在梦乡中了。

    雪越下越大,到了清晨,雪深近两尺。当金井的主妇们推开家门抱柴生火时,发现世界已改变了颜色。雪没有停的意思,仍然漫天飘舞着。女人们慌慌张张进屋喊起了丈夫,又吆喝起了孩子,他们纷纷奔到窗前,看着苍茫的大地,一个个目瞪口呆。

    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大地彻底地封冻了。

    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有的女人甚至扑倒在雪地上哭了起来,哭他们的土豆、白菜和红红的萝卜,好端端地就被冬天给糟践了。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他们觉得上了收浆果的人的当,纷纷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朝卡车停放地走去。哪里还有什么卡车的影子,它早已不见了,村路上连个车辙都没留下,可见他是在雪花到来前就走了。想着卡车上那些装载着浆果的坛子,金井人恨不能戳瞎自己的眼睛。他们认定这辆卡车是魔鬼变成的。

    卡车曾经停留的地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只有苍苍婆没有来到卡车平素停靠的地方。不是她没出家门,她出来了,到大鲁二鲁家去了。她站在他们的院门前,隔着白桦木栅栏,望着这户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二鲁推开屋门,她出来抱柴火了。大鲁也出来了,尽管雪仍在下,他还是拿起扫帚清理积雪了。④他们抬头眺望着远处金井的山峦,看着昨天还是花花绿绿的日历,今天就突然变成了白的,他们相视而笑了

    苍苍婆注意到,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东西。虽然离着很远,无法仔细辨别,但她知道那一定是串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野刺莓多生长在田间的高岗上,它们春天开花,夏季结果。到了秋天,它的果实就风干了,像是一粒粒火红的珠子。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描绘苍苍婆贪吃都柿的醉酒状态,设置了悬念,预示着金井人将因采集浆果而陷入困境。 B . 小说多次描写苍苍婆用空盆子打人的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还突出了苍苍婆的严厉和苛刻。 C . 小说对收浆果人的描写虽然不多,但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在利用人们的贪欲来牟取利益。 D . 雪花被描绘成“端庄、美艳、率性的公主”,既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也暗示了其不可预测的力量。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笑”的描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句中的“笑”如同乌云后的阳光,温暖而明亮,体现了大鲁的纯真与憨厚。 B . ②句中的“笑”展现了苍苍婆的幽默,她以自嘲的方式回应收浆果人的逗趣。 C . ③句中的“笑”是收浆果人对苍苍婆的同情与安慰,试图用调侃缓解她的失落。 D . ④句中的“笑”是大鲁二鲁对自然变化的淡然接受,也是他们简单生活的反映。
    3. (3) 站在大鲁二鲁家门前,苍苍婆的内心为什么会涌起“苍凉”和“羡慕”这两种不同的情感?
    4. (4) 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5·天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大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材料二: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朔元年,陇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狩四年,大将军青既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前将军广并于右将军,出东道。东道回远而水草少,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公孙敖新失侯,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广不而起行,意甚愠怒。

    前将军广与右将军食其军无导,惑失道,后大将军,不及单于战。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遇二将军。大将军使长史责问广、食其失道状,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到。广为人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士以此爱乐为用。

    《资治通鉴·汉纪·飞将李广》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夜半时A胡兵B亦以为C汉有伏军D于旁E欲夜取之F胡G皆引兵而去。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谕,明白,与《唐雎不辱使命》“何至于此!寡人谕矣”的“谕”意思相同。 B . 奈何,怎么办,与《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中的“奈何”意思不同。 C . 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与现代成语“少见多怪”的“怪”用法相同。 D . 谢,辞别,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通过引用古语和谚语,高度赞扬了李广将军的为人和品质,表现了他以身作则、深得人心的形象。 B . 李广曾跟随百余骑兵外出,突遇数千匈奴骑兵,他巧思妙计,致使匈奴误判为大军诱饵而不敢进攻。 C . 当李广迅速出击,成功射杀匈奴白马将军后归队,令士兵休息,匈奴未明其意,李广最终得以全身而退。 D . 卫青决定将李广调至东路,除了受到皇帝的告诫外,还考虑到公孙敖新近失去侯爵,想给他立功的机会。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②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5. (5) 司马迁对李广的品德颇为赞赏,请以材料二最后一段为例,作简要概括。
  • 4. (2025·天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辛弃疾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句总写期思山水特色,数量词和色彩词语的运用,勾画出期思自然风光的雄奇秀逸。 B . 词人借杜甫重回成都草堂的喜悦和陶渊明对斜川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类似的心境。 C . 词人通过对比栖身一枝的老鹤与戴屋而行的蜗牛,表明自己志同老鹤,不愿为外物所累。 D . 词人以酒中豪杰、诗中翘楚者自居,以主宰山水自许,凸显了其自负和狂放不羁的个性。
    2. (2) 词的下片采用拟人的手法,对“青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赏析其妙处。
  • 5. (2025·天河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暑假里,小明和家人一起来到岳阳楼游玩,他纵目远眺,洞庭湖的恢弘壮丽尽收眼底,不由得让他想起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
    2. (2) 小慧近日爱上了种花,十分尽心,但她的花却不如旁边“放养”的花健康茁壮,她向母亲说起,母亲引用《种树郭橐驼传》中的文句“”一举道破原因。
    3. (3) 在唐诗宋词中,常通过将红绿色彩进行搭配使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5·天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通过向AI提问来开展深度学习。以下是小刚同学向AI提出问题后,AI给出的答案。

    在这个世界上,劳动是最古老而又永恒的旋律。它如同大地的脉搏,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劳动的身影总是A存在于每一个地方 , 它是我们生活的基石,是我们梦想的摇篮。

    ①清晨,当薄雾被第一缕阳光穿透,②洒在农田上时,③农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苦劳作。④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被拉长,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⑤每一份努力都凝结成了丰收的喜悦。走进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中夹杂着工人们忙碌的脚步声。他们身穿工装,头戴安全帽,在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一件件产品从原材料变成精美的成品。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劳动者的身影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烈日炎炎下的清扫,还是夜幕低垂下的巡逻,亦或是风雨无阻的送递,劳动者都用辛勤劳动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物质生活。

    劳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物质财富,(甲)。在田野上,劳动是土地与生命的对话,是汗水与希望的交融,它让土地B充满了旺盛的生机 , 也让农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在工厂里,劳动让冰冷的机器迸发出生命的光芒,也让工人们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会建设者的骄傲与自豪。有一些劳动(乙),实际上也能在平凡中书写伟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忽视了劳动的真正意义。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社会中的每一份劳动都是大机器中运转着的一个齿轮,正是因为无数劳动者的共同努力,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文明才得以不断传承。

    1. (1) 将画横线处文字转换为成语,让语言更简洁典雅,但不可改变原意。
    2. (2)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 (4) 文章最后一句将“社会中的每一份劳动”比喻成“大机器中运转着的一个齿轮”,这一喻体的选择是否贴切,请给出评价并阐述理由。
    5. (5) 根据AI的答案,你认为小刚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AI的答案能否帮助小刚进行深度学习?
四、写作(60分)
  • 7. (2025·天河模拟) 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那么,这是否会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