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2024)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3节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培优卷: 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

更新时间:2024-12-28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下·东台期中) 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大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用以下器材,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  )
    A . 天平、量筒、烧杯 B . 天平、烧杯、刻度尺 C . 弹簧测力计、细绳、矿泉水瓶 D . 量筒、烧杯、刻度尺
  • 2. (2020八上·马鞍山期末) 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特殊测量”,下面的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 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 . 用量筒“量”出小钢球的质量 C . 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D . 用量筒“量”出1kg的酒精
  • 3. (2020八上·晋江期末) 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1 , 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 , 则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块A的密度为 B . 金属块A的密度为 C . 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m3-m2+m):(m2-m1+m) D . 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m2+m-m3):(m1+m-m2
  • 4. (2024八上·自贡期末) 小李同学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在烧杯内盛上部分纯水,在水位线处做好标记,并称出总质量

    倒出水,擦干烧杯后换上待测液体,使液面到刚才的标记处,再称出总质量

    则待测液体的密度为(水的密度用表示)(  )

    A . B . C . D .
  • 5. (2022八上·红山期末)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张将液体倒入量筒,利用天平测出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并读出液体的体积V,根据数据绘制出了m﹣V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液体密度为1g/cm3 B .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 . 40cm3的液体质量是60g D . 所用量筒的质量为40g
  • 6. (2021八上·深圳竞赛) 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打算用天平(含砝码)、水和量筒完成下列实验课题:

    ⑴测量牛奶的密度;

    ⑵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

    ⑶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⑷鉴别小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⑸测定一堆大头针的个数。

    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A . (1)(2) B . (1)(2)(4) C . (1)(2)(4)(5) D . (1)(2)(3)(4)(5)
  • 7. (2018八上·通州月考) 若给你一只弹簧秤、一杯水、细线和一个金属块,你能完成下列四种实验中的哪几种?①测金属块的质量; ②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③金属块的体积;④测金属块的密度.(   )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 8. (2024·宿迁) 五一假期,小红在骆马湖沙滩捡到一块小石头,回到学校,进行了如下测量:

    1. (1) 测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g;
    2. (2) 用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石块密度
    3. (3) 将石块放用量筒时有水溅出,则密度测量值偏.
  • 9. (2024·南京模拟) 小强利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测量某消毒液的密度.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向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 (2) 测量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消毒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消毒液的总质量为78g;

      ②将烧杯中部分消毒液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消毒液的质量如图丙所示;

      ④消毒液的密度为kg/m3

    3. (3) 小强测量一个木块(ρ<ρ)的密度,由于木块体积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于是利用电子秤、一根细钢针、烧杯和水设计如图丁所示实验,测出了木块的密度.

      ①如图丁(A)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电子秤的示数为m1

      ②如图丁(B)所示将木块放在水中,木块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

      ③如图丁(C)用细针把木块压入水中,使木块浸没在水中,电子秤的示数为m3

      ④木块密度ρ=(用m1m2m3ρ表示).

    4. (4) 测完密度后,小强发现由于电子秤没调零,每次测量结果都偏大2g,则测得的木块密度将
  • 10. 小明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液体密度为,容器的质量为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cm3

    5.8

    7.9

    16.7

    35.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7

    12.8

    21.6

    40.0

  • 11. (2020八上·马尾期末) 小平最爱喝的饮料是橙汁。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平想在家里自己动手测橙汁的密度。能用得上的器材有:一瓶橙汁、弹簧测力计、水和一些线绳。下面是 测出橙汁密度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⑴观察并记下瓶中橙汁液面的位置。

    ⑵用线绳将一瓶橙汁系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1

    ⑶倒尽橙汁,再在瓶中装入同体积的水,测出此时的总重力G2

    ⑷倒尽橙汁瓶中的水,测出。利用上述实验步骤测量出的物理量计算橙汁密度表达式 ρ橙汁(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

  • 12. (2016八上·平南月考) 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m,小明同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L,瓶底的直径为D,然后倒出部分液体(约小半瓶,正立时近弯处),如图所示,测出液面高度L1 , 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L2 , 则液体的密度为

三、实验探究题
  • 13. (2024八上·潮南期末) 十一期间,壮壮去泰山旅游,从泰山捡回来几块泰山石作纪念,他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泰山石的密度。

      图1 图2

    1. (1) 壮壮摆放好天平后,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调好后把泰山石放在天平的(选填“左盘”或者“右盘”);
    2. (2) 壮壮通过图1所示方法测得泰山石的密度是
    3. (3) 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若泰山石吸水,则会造成测量出的泰山石密度值偏(选填“大”或“小”);
    4. (4) 壮壮重新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测量另一块泰山石的体积: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泰山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②取出泰山石,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④泰山石的密度表达式(泰山石质量为 , 水的密度为)。

  • 14. (2024·扬州) 小华测量手链上花生形状小饰品的密度.

    1. (1) 拆下穿过“花生”的细绳,用天平测“花生”质量,操作正确,如图所示,“花生”的质量为g.
    2. (2) 因“花生”体积较小,选择分度值更小的注射器来测“花生”体积.其步骤如下图,步骤②中摇动注射器的目的是:
    3. (3) 测得“花生”的密度为 g/cm3.若在步骤③中,不慎挤出少许水,则密度测量值偏
  • 15. (2024·烟台)  橡皮泥可以被捏成各种形状,深受同学们喜欢。学习了力学知识后,小红利用家中的量杯、茶壶和垫块,测出了橡皮泥的密度。已知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橡皮泥的吸水忽略不计),操作过程如下:

    ①如图,把茶壶的一侧垫起并装满水,将橡皮泥轻轻放入茶壶中,用量杯接住溢出的水;

    ②倒掉量杯中的水,从茶壶中取出橡皮泥,将量杯和橡皮泥擦干;

    ③把茶壶重新加满水,将橡皮泥捏成空心碗放入壶中,让其浮在水面上,用量杯接住溢出的水。

    1. (1) 操作①是为了获得橡皮泥的,操作③是为了获得橡皮泥的
    2. (2) 假设操作①量杯中水的体积为 , 操作③量杯中水的体积为 , 水的密度为 , 请写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3. (3) 如果操作③中茶壶里的水有少量进入橡皮泥捏成的空心碗中,则橡皮泥密度的测量结果(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 (2024·新兴二模) 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在路边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路沿石样石,他想知道这块路沿石是不是大理石制成的(大理石的密度范围:2.60~2.80 g/cm),于是将样石带人实验室进行测量。

    1. (1) 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 台上。
    2. (2) 天平调平后,将样石放在左盘中,往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重新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样石的质量为g。
    3. (3) 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再将样石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则样石的体积是cm3 , 样石的密度是 kg/m3。由此可判断路沿石 (选填“是”或“不是”)大理石制成的。
    4. (4) 小明将样石放入量筒中时,不小心溅出了几滴水,则所测样石的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 (5) 若样石体积较大,量筒中放不进去,小明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后,重新设计实验(器材:电子秤、大烧杯、记号笔),方案如下:

      ①电子秤测出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的总质量 m1 , 如图丙;

      ②将样石缓慢浸没在水中,测得烧杯、水和样石的总质量m2 , 如图丁,并用记号笔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取出样石;

      ③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3 , 如图戊。则样石密度的表达式:ρ=. (用测得量和水的密度 ρ 表示)。

  • 17. (2024·吉林)  小明同学在学校复习了“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向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 (2) 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3.8g。然后将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空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为。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当天平横梁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为
    3. (3) 小明同学回家后经过思考,发现利用家中现有器材也能测出盐水的密度。已知空柱形容器外部底面积为 , 水的密度为 , g取10N/kg。步骤如下:

      ①将金属片固定在空柱形容器底部,测出金属片和柱形容器总质量为100g。将它们放入水中,稳定后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丙所示,则此时金属片和柱形容器排开水的总体积为。测出此时柱形容器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cm;

      ②将金属片和柱形容器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再将它们放入在家配制的盐水中,稳定后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丁所示,测出此时柱形容器露出液面高度为5.8cm;

      ③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求出在家配制盐水的密度为

  • 18. (2024九下·合肥模拟) 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

    (1)他第一次测得空瓶的质量m1=15g;

    (2)他第二次测得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45g;

    (3)他第三次测得瓶子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其结果m3g;

    (4)最后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酱油的密度是 g/cm3。(ρ=1.0g/cm3

  • 19. (2024九下·忠县模拟) 如图所示,爱探究的小明在实验室做测量木块密度的实验。(g取10N/kg)

    1. (1) 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移动至零刻度线,此时指针如图乙所示,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2. (2) 小明将木块放在托盘天平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木块质量为g;
    3. (3) 小明用图丁测量木块体积,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1N,则木块所受浮力为N,计算得木块体积是
    4. (4) 小莲认为弹簧测力计不够精确,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图甲电子秤示数为

      ②图乙木块漂浮时,电子秤示数为

      ③图丙用细针将木块压入水中,木块未触底,静止时电子秤示数为 , 则该实验测得木块密度为

    5. (5) 小明和小莲兴趣正浓,继续探究盐水密度。

      ④图丁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电子秤示数为

      ⑤图戊用细针将木块压入盐水中,木块未触底,静止时电子秤示数为;则盐水密度(用字母表示)。

  • 20. (2024·广元模拟) 为了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某学校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器材:溢水杯、空塑料杯、烧杯、量筒和水

    实验步骤:

    先将溢水杯中注满水,然后将小石块浸没水中,此时溢出的水的体积为 , 如图甲所示。将小石块取出,让空塑料杯漂浮于溢水杯中后,将溢水杯中再次注满水,如图乙所示。将小石块放入塑料杯中,塑料杯仍漂浮于水面上,测得此过程溢出的水的体积为 , 如图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石块的体积为
    2. (2) 小石块的重力为
    3. (3) 小石块的质量为
    4. (4) 小石块的密度为
    5. (5) 图甲、图乙和图丙三个相比,溢水杯杯底所受水的压强;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是选填“甲大”或“乙大”“或“丙大”或“相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