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片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12-30 浏览次数: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为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学校打算进行“语文阅读节”活动,一起来参与吧!(23分)
  • 1. (2024九上·萧山月考) 【任务一·文案】

    最美的风景在语文课本里。请你阅读下面的文案,完成题目。

    语文学习犹如一段旅程,上半学期的旅途风景异彩纷呈:折腰江山的热爱,腐身为泥的深沉;一碧万顷(   )的洞庭湖鸥翔鳞跃,蔚然深秀之琅琊山霏幻景异;周树人犀利痛斥求神拜佛等xuán(   )虚的救国行为,顾颉刚冷静分析怀疑精神在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希文忧乐天下情怀家国,艾青歌颂土地倾注真挚热情;杨志谨慎再三却依旧失纲,刘备三顾茅庐终获经世奇才……通过语文学习,使我的心灵得到慰藉。语文不仅带我了解古今历史、风土人情,更让我思索人生、理解生命的厚重。在这条路上,我将继续前行,触摸文字的温度,丰富心灵的世界。

    1.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碧万(     )            
      xuán(     )虚

    2. (2)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习犹如一段旅程,本学期的旅途风景异彩纷呈”是一个单句。 B . “鸥翔鳞跃、救国行为、犀利痛斥、思索人生”这几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 . “顾颉刚冷静分析怀疑精神在治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顾颉刚分析怀疑精神”。 D . “范进醉心功名却中举疯癫,刘备三顾茅庐终获经世奇才”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3. (3) 语段中的杨志因刚愎自用、急功近利而失了生辰纲,这个故事来自笔下的《》。
    4. (4) 语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 (2024九上·萧山月考) 【任务二·文创衍生】

    学校准备制作古诗词挂历作为纪念品,请你补全下面挂历中的古诗文、作者与诗题。

    峰回路转,,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湖上影子,,湖心亭一点。

    (作者)《湖心亭看雪》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3. (2024九上·萧山月考) 【任务三·经典选辑】

    经典阅读部准备就名著经典进行选辑,请你协助。

    1. (1) 【活动一:领通关卡】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之一。要想很好的阅读小说,必须了解并积累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小说三要素:

    2. (2) 【活动二:读文识人】请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人名。

      片段一:
      A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A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片段二:
      B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冻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片段中的人分别是:A.B.

    3. (3) 【活动三:拓展提升】教材为我们推荐了扩展阅读书籍,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林冲挺着朴刀与那汉斗,不分胜败。王伦叫道:“两个好汉不要斗了。”两个收住手中朴刀,王伦说道:“这个是俺的兄弟林冲。青面汉,你却是谁?愿通姓名。”那汉道:“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流落在此关西。”

      请根据小说内容,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林冲上梁山之前的主要经历。

      A→棒打洪教头→B→雪夜上梁山

      ①大闹飞云浦     ②风雪山神庙     ③三打祝家庄     ④误入白虎堂

    4. (4) 【活动四:成长阅历】

      生命中的某一次经历,或许会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其人生中的重要事件。请你就林冲这个人物,简要分析哪一次事件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事件,让他自此走上了反抗之路。

二、【任务四·畅游文海】
  • 4. (2024九上·萧山月考)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学校就选择何种文体阅读进行讨论,请你帮助赏析小说。

    少年的秋天

    原上秋

    ①你不是想上学吗,跟我往城里运砖吧。

    爹说这话的时候是微笑着的,让我看到一丝的希望。那时候,我们家正面临吃不饱饭的危机,五个孩子上学是个不小的负担。尽管学费政府有补贴,吃喝穿用,仍是个不小的数目。

    ③那一年我十三岁,小学刚毕业那天,考试成绩贴在大队部门口,名单上第二个就是我。我混在人群后面,一声不响地享受着这一时刻。我第二名的成绩没有让爹娘高兴多少,他们心里一直想着往后如何负担得起。弟弟妹妹都在上小学。按爹的想法,农村孩子上个小学就够了,有这些知识,足够应付锄头和镰刀。

    ④考试过后我们就放假了。我们的假期和种地有密切联系,它啥时候放,放多少天,都受农事指挥。我喜欢这样的安排,我想趁着假期打工挣点钱,去县里上初中。不这样的话,将面临辍学的危机。

    ⑤你真的想挣钱?爹问我。

    ⑥我想上学。我说。

    ⑦爹在我的头上不知轻重地拍一巴掌。然后说,你挣钱还得几年。

    ⑧走,拉砖去。爹把自己套在架子车上,吹着口哨出发了。我坐在车上,怀里抱着一个酱紫色的瓦罐和一个白瓷碗。瓦罐里是从三十多米深的水井里打上来的清水。远行的人别的可以不带,不能忘记带水。窑厂的负责人问我爹,送一车挣八块,干不干?爹看看我,我看着远处大杨树上的一群麻雀。爹吆喝我,下车吧。一趟八块钱,拉两趟就够我全年的学费了。这样的诱惑激发起我对劳动的渴望。

    ⑨从窑厂到县城有二十八里,都是土路。如果晴天,一辆马车就弄得尘土飞扬,雨天就更难走了,但它是去县城唯一能走车的路。爹把一条绳子套在肩膀上,朝两只手里吐口唾沫,朝我一笑,大声喊一声,走。车轮碾在凹凸不平的车辙上,发出嘎嘣嘎嘣的声响。

    ⑩我在生产队见过马车往地里送粪,是牲口拉套。赶马车的人手拿一根长鞭,用鞭梢指挥长套里的牲口用力或者转向,驾辕的牲口用一根笼头绳子控制着。爹撅着屁股用力的样子,让我想起驾辕的骡子。和生产队的拉粪车相比,他显得势单力薄。

    ⑪车是不能坐了,我挑着瓦罐和碗,跟在后面。二十八里路太过遥远,感觉两条腿怎么也走不到头。我身上的褂子湿了,风一吹,贴身的凉。实际上,爹身上的衣物早就湿透了,由于汗水源源不断,凭体温是暖不干的。

    ⑫歇会吧。爹一松懈,车子很听话地停在原地。我们就坐在路边的田埂上,捧着大碗喝水。爹擦着汗水问我,累不累?

    ⑬我没说累,也没说不累。我问这些砖是不是给我们盖学校?

    ⑭爹点头,估计是吧。

    一群麻雀飞过头顶,落在身后的几棵大树上,叽叽喳喳,很是热闹。爹点上一支烟,笑着冲麻雀喊,是不是来找小虎玩,小虎今天没空,他要去给学校送砖,快点盖学校,还等着开学上学呢。

    ⑯我被爹的话逗笑,但我没和麻雀搭话。麻雀叽叽喳喳,无忧无虑的样子。可我现在没有心情,等我有学上了,也可以像麻雀一样,飞来飞去的,大喊大叫。

    ⑰那天,我们赶到县城,太阳已经落山了。回转的时候,天空飘起了细雨。这是我第一次走到县城,雨雾中的城市灰蒙蒙的,既冷又乱。爹将八块钱装进衣兜,一路上按了又按。

    ⑱出县城的时候,他停下来,在路边买了两块烤红薯。他说,外面的东西真贵,就这,五毛钱。他递给我一块大的,笑着说,垫垫饥,咱们抓紧往回赶,你娘说不定在村口迎咱们呢。

    ⑲我的脚似乎有了泡,钻心地疼。爹让我上车,护好空空的瓦罐和瓷碗。回去的速度明显加快,一路上他没有吹口哨,也不说话。但呼呼的风在四周响起,像在助他。

    ⑳回到家,村庄已经沉睡。爹把湿漉漉的衣裳脱来,从口袋中摸出七块五毛钱。可能是贴身的原因,那钱干干的,没沾一点湿气。

    ㉑那卷纸票,在娘点起的油灯下,微微晃动,似乎在炫耀地说,你可以继续上学了。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小说学习研读单

    任务一:梳理小说

    探究

    知识积累

    梳理情节,补全左边图表。

    ①____

    ②____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最后得到解决的过程。

    任务二:品读人物

    探究

    知识积累

    A 关注反复

    ①爹说这话的时候是微笑着的,让我看到一丝的希望。

    ②爹把一条绳子套在肩膀上,朝两只手里吐口唾沫。朝我一笑,大声喊一声,走。

    ③爹点上一支烟,笑着冲麻雀喊。

    ④他递给我一块大的,笑着说,垫垫饥,咱们抓紧往回赶。

    联系上下文,参考“知识积累”,分析反复出现的“笑”这一细节对于刻画父亲形象的作用。

    反复出现的典型细节对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丰富作品内涵起着无可替代的有效的强化作用。

    B关注对比

    ①爹把自己套在架子车上,吹着口哨出发了。

    ②回去的速度明显加快,一路上他没有吹口哨 , 也不说话。

    C、 关注矛盾之处

    我没说累,也没说不累。我问这些砖是不是给我们盖学校?

    A联系上下文,参考“知识积累”,分析比较B处加点字背后的父亲的心理。

    B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描述C处“我”此刻的心理。

    请从A和B中任选一题回答。

    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

    任务三:聚焦环境

    探究

    知识积累

    ①一群麻雀飞过头顶,落在身后的几棵大树上,叽叽喳喳,很是热闹。

    ②麻雀叽叽喳喳,无忧无虑的样子。

    文中多处写到“麻雀”,请分别分析这两句描写麻雀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环境描写,为小说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在小说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任务四:赏析结尾

    探究

    知识积累

    那卷纸票,在娘点起的油灯下,微微晃动,似乎在炫耀地说,你可以继续上学了。


    这篇小说的结尾别具特色,请参考“知识积累”,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好的结尾就是文字虽完了,而意义却没有尽。例如结尾给予人物评价的,却又含而不露;结尾充满温情的,让感情的脉络继续向前;结尾有一些暗示的,与文本形成呼应,余韵悠远。

    1. (1) 梳理情节,补全图表。
    2. (2) 联系上下文,参考“知识积累”,分析反复出现的“笑”这一细节对于刻画父亲形象的作用。
    3. (3) 请从A和B中任选一题回答。

      A联系上下文,参考“知识积累”,分析比较B处加点字背后的父亲的心理。

      B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描述C处“我”此刻的心理。

    4. (4) 文中多处写到“麻雀”,请分别分析这两句描写麻雀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 (5) 这篇小说的结尾别具特色,请参考“知识积累”,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 5. (2024九上·萧山月考) 学校还进行了议论文专题研究,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在我们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在选取好材料后,如何处理好材料呢?

    ①学会使用多个材料

    ①尽可能多用事例材料,使论据丰富,说服力更强。【甲】

    ②论据丰富,不等于只求数量,不等于机械罗列,也要注意多角度搭配。材料的角度不雷同,例如从古今中外角度组合论据,可以增加思想厚度和文化积淀;【乙】从正反角度组合论据,可以使论据更有思辨性,从而增加说服力。【丙】

    ③语言表达的方式也可以生动多样,可以运用比喻修辞,增加文采;对于有相同点的材料,可以浓缩,并放在一起,构成“排比”。【丁】

    2学会处理同一材料

    同一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灵活处理。一般来说,材料需要精心剪辑取舍,扣住论点的关键内容进行表述,使材料与观点高度统一。

    3学会“点例”和“详例”搭配

    议论文论据最好是详略搭配,不要平分笔墨。能充分论证观点的论据,有新意的论据,很有代表性的论据就应该详写(“详例”);大家熟悉的、不够典型的论据就可以略写,或者把多个熟悉的材料压缩在一起(“点例”)。

    【材料二】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学生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学生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有很多学生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 , 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四年。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笑声)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

    但是,大家也都道,还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是只能爬上去。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掌声)

    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学生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那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我们大部分人也许不是雄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蜗牛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断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在无限风光的险峰俯视和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所以,人的进步是一辈子的事情。

    (节选自俞敏洪北大演讲《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有删改)

    【注释】①内蒙古文科高考状元,北大艺术团团长,留校任教,后成为新东方合伙人。

    1. (1) 请根据【材料一】提炼“议论文材料应用秘钥”,补全思维导图。

    2. (2) 下面语句在排版的时候漏掉了,请你根据上下文判断,它放在【材料一】甲乙丙丁四处中哪一处最为合适,并阐述理由。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3. (3) 【材料二】运用了【材料一】中的“议论文如何处理材料”秘钥,请你选择其中2个秘钥,结合【材料二】内容说明。
    4. (4) 请你阅读【小贴士】,根据“同一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秘钥,将【链接材料】剪辑取舍,写2段话使它们能分别阐述下面两个观点。

      小贴士:议论文主体段落一般运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叙例部分是概述,需简明扼要地把事实摆清楚,一般表达如下:事件的核心要素+分析、议论、评价(扣关键词或观点)。
      ①只要拥有一技之长,技校生也能奔向星辰大海。

      ②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链接材料】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七号乘组欢迎神舟十八号乘组入驻“天宫”,两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飞天组合”第五次会师“天宫”。中国载人航天取得又一个“新突破”。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对接成功,其对接机构的装调出自王曙群团队。王曙群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100-1=0”,毕业第一天,他就明白“航天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才能保证每一项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保证对接、分离成功,他走路时想、睡觉时想,有时在饭桌上还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从业30多年,他努力钻研,好比一颗“螺丝钉”,扎根在航天生产一线,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大国工匠,带领着一群匠人打造国之重器。

      (摘自《央视新闻》《新闻晨报》)

三、为了拓展素养,学校开展古代"亭台楼阁文化"专题探究,请你参与。
  • 6. (2024九上·萧山月考) 【"亭"之溯源】

    亭,甲骨文  ,小篆  。“亭”的本义为:①古代设在道旁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②指在边塞用来观察敌情的岗亭。③引申指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④亭子,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设于路边,供人休息。⑤正,直。如:亭亭玉立。

    1. (1) 刘熙《释名》说:“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这表明亭的初始功能是(  )
      A . 远观鉴赏 B . 驻足休息 C . 祭祀神灵
    2. (2) 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为义项④选择合适的例句(   )
      A . 《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 《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 . 《爱莲说》:“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7. (2024九上·萧山月考) 【"亭"之内涵】

     “亭”在诗文中有许多别称,如“长亭”“短亭”“亭台”“云亭”等,在中国诗文中“亭”承载着文人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情结。请结合下面两首诗歌内容及“链接材料”,探究“亭”这一意象在诗歌作品中的内涵。

    暮春日宴溪亭
    【南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链接材料】

    ①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

  • 8. (2024九上·萧山月考) 【“亭”寓情怀】

    【甲】喜雨亭记

    【宋】苏轼

    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月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 , 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相得与优游以乐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 , 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转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注释】①忭(biàn):欢喜,欢乐。②禾:水稻。③荐饥:连年饥荒。④滋炽:更加猖獗。⑤二三子:你们。 ⑥游:悠闲自得。⑦暖: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⑧掖:搀扶。⑨沤:水中气泡。⑩都:汇聚。

    1. (1) 根据文意,从下列句中选择与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选项。

      扶风之明年(   )    A.寡助之 , 亲戚畔之          B.余人各复延其家

      岁之春(   )              A.故外户而不闭,谓大同   B.问今何世

      寓山之(   )              A.环而攻之而不                 B.予观夫巴陵

    2. (2) 请品析两篇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句末标点蕴含的情感。

      ①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②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3. (3) 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本次活动收获卡。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苏轼将亭子命名为“喜雨亭”,抒发了的情怀;祁彪佳将亭子命名为“妙赏亭”,抒发了的情怀。

      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四、【任务五·成长画卷】
  • 9. (2024九上·萧山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这幅精致而又动人的写意长卷中,每一处的细微落笔都在描摹着我们终生铭记的多彩画面:一抹温暖的微笑、一次及时的伸手、一场快乐的聚会……成长的故事百转千回,色彩纷呈。

    请选取你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人,写一篇文章,或发表你对成长的看法和见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