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12-30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活动一:用诗歌歌咏生活(共27分)
  • 1. (2024九上·萧山期中) 学校举办诗歌创作与朗诵大赛,同学们已经摩拳擦掌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主持人小语: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会场。秋风轻抚广(mào)大地,金黄的稻田摇(yè),林间落叶如诗。阳光斑驳,为秋日午后汲取诗意。枫树娉婷,红叶如火,诉说着成长与变化。行走其间,心灵被宁静美好所包围,烦恼随风而去。秋天,以它独有的方式,让世界更加绚烂多彩。A让我们聆听秋天,走进秋天,歌颂秋天。

    1. (1) 小语在撰写主持稿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有些字音和字形不确定,请你帮填写完整。

      广(mào)   摇(yè) 婷 

    2. (2) 小语读到A句时发现有语病,请你修改一下。
  • 2. (2024九上·萧山期中) 请你用诗文名句填空,完成改写的小诗。

    《你听见了吗?》

    你听见响彻云霄的天籁了吗?

    听,更鼓沉重,孤雁哀鸣,边塞冷落沉寂。

    , 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听,雄鸡报晓,夜色朦胧,已有早行人,

     ,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你听见余音绕梁的乐声了吗?

    听,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乐趣无穷无尽,

    “ 渔歌互答 ,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听,朋友在高歌,共同举杯,暂且振奋精神。

    ,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你听见铿锵有力的呐喊了吗?

    听,侍郎的呼声,为国尽忠,不惜自己的余生。

    “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听,他高举酒杯,对月倾诉,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苏轼《水调歌头》)

  • 3. (2024九上·萧山期中) 主持人小文:说起现代诗人的代表,艾青的名字如雷贯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作品吧。

    读书方法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例诗

    阅读思考和收获

    方法一:品味诗歌语言




    诗中有画

    《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①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明确:




    语言朴素、口语化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朗读设计:用低沉的语调开场,语速缓慢,重读“饥馑”“阴暗”“乞援”“颤抖”,读出祖国的苦难,土地的绝望与祈盼。

    方法二:把握诗歌意向


    强烈鲜明的意象

    《黎明》(节选)

    黎明,为了你的到来/我愿站在山坡上,像欢迎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向你张开双臂——因为你,你有她的纯真的微笑,和那使我迷恋的草野的清芬。

    ②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中意象“黎明”的含义及作者的情感。

    明确:

    1. (1) 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 (2) 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中意象“黎明”的含义及作者的情感。
    3. (3) 仿照朗读设计,请你在《刈草的孩子》和《黎明》(节选)中任选一首,写下你的朗读设计。
  • 4. (2024九上·萧山期中) 请你用秋日景物创写诗歌,借助字词库,发挥想象、联想,写4-5行诗。

    要求:主题明确,仿照参考例诗,至少选取字词库中2个词语创作。

    【诗意字词库】
    落叶、田野、果实、太阳
    柔软、枯黄、绚烂、惊艳
    【供你参考】
    芦苇在风里交头接耳
    落叶向枝头潇洒告别
    夕阳慵懒的
    看几道短短的弧线飞过天空
  • 5. (2024九上·萧山期中)  我们的古代诗歌还可以配乐咏唱。宋词和元曲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面属于“曲牌”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 B . 水调歌头 C . 天净沙 D . 卜算子
二、活动二:用心灵感知生活
  • 6. (2024九上·萧山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习题。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晴,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鹳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仔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遛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⑪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⑫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⑬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⑭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A】“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⑮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⑯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⑰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B】“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1. (1) 第⑦段写老人“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小说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2. (2) “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结合全文,说一说文中【A】【B】两处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形象特点。
    4. (4) 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 7. (2024九上·萧山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习题。

    砥节厉行

    松向云

    ①“砥节厉行"出自东汉学者蔡邕《郭有道碑文》,原文为“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也作“砥节励行"“砥节砺行”,意思是磨砺节操和品行。

    ②按照《广韵》等书的解释,“砥"为“磨石也"。“厉"是“砺"的本字,早在周朝铜器铭文里就已经出现。《说文解字》释义为“早石也",意思是质地较粗的石头,可用作磨刀石。所以“砥"“厉”的本义均指磨刀石。但两者粗细不同,精为砥,粗为砺,砥细于砺。后世多以“砥砺”合用,如《山海经·西山经》:“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合指磨刀石,引申为磨炼、锻炼,激励、勉励等义。

    ③古人云:“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不忧其贱,而忧道之不笃也。"古代官箴告诫人们,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而应担心品德够不够完善;不要忧虑地位低贱,而应关注道德修养够不够厚实。如果缺乏足够的道德修炼,职位越高只会摔得越狠。而良好的品行修养,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地位的变迁而自然养成,需要时刻磨砺、摔打。“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只有在通过了逆境、权势和诱惑的考验后,品行修炼方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④面对挫折不气馁。“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而对困难挫折,有的人心灰意冷,踟蹰彷徨,而有的人则愈挫愈勇、愈挫愈奋,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在逆境中磨炼心性、开阔心胸、砥砺品行。明代大儒王阳明平生历经“百死千难”,但他从不把世间荣辱得失放在心上,写下了“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之句举例论证。哪怕是面对“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病"般的艰难困苦,他仍然坚持向学悟道,品行操守蔚为大家。

    ⑤面对权贵不折腰。“人无刚骨,安身不牢。”骨气,彰显了品行的硬度。若是因为权势失掉原则、降低底线,在辱没个人尊严的同时,也丢掉了品行中难能可贵的硬气。据史料记载,南宋诗人杨万里为人清直,视富贵犹如敝屣。当朝权臣韩侂胄修筑了一座南园,嘱托杨万里写一篇《南园记》,并许之以高官厚禄。杨万里对韩偏胄的行径十分鄙视,斩钉截铁地说:“官可弃,记不可作也。"面对权贵,有的人卑躬屈膝,巴结奉承,一身媚骨,而有的人则能不卑不亢,宁折不弯。

    ⑥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细微之处,也能照见一个人的品行。《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砥砺操守德行,需要将“致广大"与“尽精微"有机统一起来,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现实中,一些人觉得小事小节“无伤大雅”,认为经济上小贪小占、生活上小事小节不算什么,在细节上不注意、不检点,殊不知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小节失守,大节“塌方”,溃败往往就会随之而来。当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从小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次次迭加,件件累积,久久为功,如此方可俯仰皆坦然、进退无愧作,守住无私无畏的精神家园。

    1. (1) 借助文中关键句,梳理文章内容,补全下面图表。

    2. (2) 文章第①段以蔡邕的作品开篇,有何作用?
    3. (3) 如果将下面资料卡的内容作为论据放在文章中,哪一段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资料卡:

      南宋理学家蔡元定一生不仕,面对逆境坦然自若,不降其志,不其身,并常常训诫其子及门生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在他去世后,朱熹撰文称赞其有“不可屈之志,不可夺之节”。

    4. (4)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请你参照本文第(②)段内容,仿照示例,分析下面的字(任选一字),并谈谈你的感悟。

      【示例】

      “诚”,形声兼会意字,《说文解字》释义为“信也。从言成声。"本义为“真心实意,心意(真实)”,后引申为“真诚,真心”。感悟示例:为人要真诚,做到言而有信,这样才能成为有节操、有品行的人。
      从马,竹声。"本义为“马行走稳而迟缓”,后引申为“坚定,专一"。感悟:信念坚定,专注于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成为有节操,有品行的人。

  • 8. (2024九上·萧山期中) 欣赏古代诗文

    小语在学习《湖心亭看雪》时发现,张岱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书中,偏爱用“梦”为自己的作品命名。请你结合材料,探究其中原因。

    【甲】张岱,字宗子,好接纳海内胜流,园林诗酒之社,必颉颃其间。家累世通显,服食豪侈,梨园数部,日聚诸名士,度曲征歌。

    明亡,避乱剡溪山,不治生产,家益落。故交朋辈多死亡,野服,意绪苍凉,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著十余种,率以"梦”名。而《石匮书》纪明代三百年事,尤多异闻。

    (节选自《嘉庆山阴县志》)

    【乙】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也。

    (节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

    【丙】听太常弹琴和诗(其七)

    明末清初张岱

    中原何处是,到面尽腥风。石马嘶荒冢,铜驼泣故宫。

    星辰沧海北,风雨大江东。默塞无多语,深情老素桐

    [注]①颉颃(xiéháng):形容鸟向上向下飞。②梨园:戏班、剧团。③葛:此处指葛布,一种布料。④秾:花木繁盛。⑤《石匮书》:张岱撰写的记录明朝的史书。⑥石马: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⑦默塞:沉默。⑧素桐:琴。

    1. (1) 疏通文意,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梨园数部

      关注通假:【示例】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不治生产

      查阅词典:素:①白色。②本质。③向来。

      ②(填序号)

      葛巾野服

      词类活用:中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尚得完全无

      联系语境:无恙,用在人身上指没有疾病。

    2. (2) 阅读【甲】文,简述张岱在明亡前后,生活发生了哪些的变化。
    3. (3) 阅读【乙】文,分析张岱"急急走避”的原因。
    4. (4) 小文阅读【丙】诗时,觉得“石马嘶”“铜驼泣”不合常理,请你结合全诗内容,帮他解惑。
    5. (5) 张岱为何偏爱用“梦”来给自己的作品命名?请根据提供的拓展材料,结合以上探究,写出你的结论。
三、活动三:用智慧写生活
  • 9. (2024九上·萧山期中) 欣赏漫画,按要求写作

    上图是我们在地铁站经常看到的画面,假如你面前有这样两条路,你会怎么选择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谈谈这一现象的领悟与思考。

    要求:根据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明确问题,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