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诊断性...

更新时间:2025-01-07 浏览次数:0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三上·自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当我们谈论AI时,通常指的是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的机器学习。事实上,这项技术最初的开发灵感源自人脑结构。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大脑的神经元由具有不同值的节点表示。这些节点通过类似于突触的连接相互影响,这些连接可以变强或变弱。例如,通过在同时具有高数值的节点之间建立更强连接,可以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机器学习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对大量数据的分类和分析。霍普菲尔德和辛顿利用物理学工具构建了新方法,为当今强大的机器学习奠定了基础。

    霍普菲尔德发明了一种联想记忆网络,它能够存储和重建图像以及其他类型的数据模式。

    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将节点想象成像素。“霍普菲尔德网络”利用了物理学中描述物质特性的原理。根据该原理,材料因原子自旋而具有独特特性,这种特性使每个原子成为一个小型磁铁。整个网络的描述方式相当于物理学中自旋系统的能量,它通过寻找节点之间连接的值来进行训练,从而使得保存的图像具有较低的能量。

    当输入扭曲或不完整的图像时,“霍普菲尔德网络”会系统地遍历节点并更新它们的值,从而降低网络的能量。因此,网络能够逐步找到与输入图像最相似的已保存图像。

    辛顿的研究建立在“霍普菲尔德网络”基础之上,他构建了一种使用不同方法的新网络,即玻尔兹曼机(玻尔兹曼是十九世纪的统计物理学家,他提出的玻尔兹曼分布,描述了多个分子组成的系统)。它能够学习识别给定类型数据中的特征元素。辛顿运用统计物理学原理,通过输入机器运行时可能出现的示例对其进行训练。玻尔兹曼机可用于对图像进行分类,或创建训练模式类型的新示例。辛顿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推动了当前机器学习的爆炸式发展。

    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两位“AI先驱”,除了表彰他们在将物理学与人工神经网络深度结合方面所作的贡献之外,可能还有两层隐含意义,一是物理规律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数字世界(计算机模型、模型创建的虚拟世界)中也可能发挥着制约作用。二是AI与物理学等基础科学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基础科学不仅为AI筑起了基座,同时其发现和理论也对AI研究提供了启发和灵感。(摘编自张佳欣、张梦然《推动机器学习技术“爆炸式”发展——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人工智能先驱”》

    材料二:

    本届诺贝尔奖讨论度之高,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争论的核心在于:这究竟是“人类的诺奖”还是“人工智能的诺奖”?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技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然而,此次奖项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于此。AI工具的效能,也不能用传统眼光去看。

    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相反,这恰恰反映了人类智慧的新高度。每一个能够自我学习的算法模型,都是科研人员创新思维的结晶;每一次AI技术的突破,皆意味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进一步。

    AI与人类科学家之间绝非零和博弈的关系。AI当然有它的独特性,它在数据处理、预测模拟等方面不仅强大,还有传统技术手段所没有的“想象力”。但这种创新,恰恰为科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可帮助人们从纷繁信息中快速提取关键线索、给出新的假设方向,加速科学发现的步伐。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所展现的新兴力量,也都会成为推动传统领域进步的强大动力。

    除了提高科研效率,“人机合作”也开启了崭新的研究路径,并带来跨学科合作模式。在AI的助推下,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得以齐聚一堂,共同解决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攻克的问题。譬如,在医疗健康领域,AI结合生物医学知识可更精准地识别疾病早期迹象;在环境保护方面,AI能通过分析气候变化趋势辅助制定更有效的应对策略。不胜枚举的例子共同证明了一个事实: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替代,而是人的合作伙伴。

    诚然,随着AI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我们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怎样平衡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算法决策过程透明公正,能否确保技术发展始终服务于全人类福祉,等等。

    同时,当我们面对AI“参战”的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如何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创新潮流的人才,也已成为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发展都必须深思的重大课题。(摘编自张梦然《“人类的诺奖”还是“人工智能的诺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机器学习开发灵感源自人脑结构,对大量数据的分类和分析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 B . “霍普菲尔德网络”模拟人类大脑工作的方式,能够存储和重建图像等数据模式。 C . 玻尔兹曼机能学习识别给定类型数据中的特征元素,输出它认为最有可能的结果。 D . 医疗健康领域,AI能比人更精准地识别疾病早期迹象,制定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将人工神经网络和大脑神经网络类比,说明机器学习研究的灵感来自人脑结构,二者工作原理相似。 B . 材料一两处括号中的文字,具有解释说明作用,便于读者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克服阅读障碍。 C . 材料二以“这究竟是‘人类的诺奖’还是‘人工智能的诺奖’”的疑问开篇,能够引发读者兴趣和思考。 D . 材料二使用“前所未有的工具”“开启了崭新的研究路径”等语句,表明AI技术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做材料二中人工智能“自我学习的算法”示例的一项是( )
      A . 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采用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整个过程历时约6.5小时。 B . 对“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互不相让。交警找不到人无奈喊道“你走下子咧”。“萝卜快跑”:可联系客服会及时处理。 C . Sora爆火,用户只需输入一段文字描述便能自动生成一段包含高细致背景、多角度镜头以及富有情感的多个角色的视频。 D . 2024杭州马拉松赛首次引入四足机器人(即机器狗)作为官方配速员,以稳定配速给跑者提供科学的跑步节奏。
    4. (4) 材料二指出“此次奖项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此次奖项背后有哪些意义?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
    5. (5) 面对AI“参战”的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作为个人,应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为能够引领未来创新潮流的人才?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说明。
  • 2. (2024高三上·自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捉迷藏

    刘亮程

    我从什么时候离开了他们——那群比我大好几岁的孩子,开始一个人玩。好像有一只手把我从他们中间强拉了出来,从此再没有回去。

    夜里我躺在草垛上,听他们远远近近的喊叫。我能听出那是谁的声音。他们一会儿安静,一会儿一阵吵闹,惹得村里的狗和驴也鸣叫起来。村子四周是黑寂寂的荒野和沙漠。他们无忌的喊叫使黑暗中走向村子的一些东西远远停住。我不知道那是些什么东西,是一匹狼、一群乘夜迁徙的野驴、一窝老鼠。或许都不是。但它们停住了。另一些东西闻声潜入了村子,悄无声息地融进墙影尘土里,成为村子的一部分。

    那时大人们已经睡着。睡不着的也静静躺着。大人们很少在夜里胡喊乱叫,天一黑就叫孩子回来睡觉。“把驴都吵醒了。驴睡不好觉,明天咋拉车干活。”他们不知道孩子们在黑夜中的吵闹对这个村子有啥用处。

    我那时也不知道。

    许多年后的一个长夜,我躺在黑暗中,四周没有狗叫驴鸣、没一丝人声,无边的黑暗压着我一个人,我不敢出声。呼吸也变成黑暗的,仿佛天再不会亮。我睁大眼睛,无望地看着自己将被窒息。这时候,一群孩子的喊叫声远远响起,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他们在玩捉迷藏游戏。还是那一群孩子。有时从那堆玩泥巴的尕小子中加进来几个,试玩两次,不行,回去玩你的尿泥。捉迷藏可不是谁都能玩的。得机灵。“藏好了吗?”“藏好了。”喊一声就能诈出几个傻小子。天黑透了还要能自己摸回家去。有时也会离开几个,走进大人堆里再不回来。

    夜夜都有孩子玩,夜夜玩到很晚。有的玩着玩着一歪身睡着,没人叫便在星光月影里躺一夜,有时会被夜里找食吃的猪拱醒,迷迷糊糊起来,一头撞进别人家房子。也有孩子玩累了不想回家,随便钻进草垛柴堆里睡着。过去许多年后,我们会知道这个村子丢失了什么。那些永远吵闹的夜晚。有一个夜晚,他们再找不见我了。

    “粪堆后面找了吗。看看马槽下面。”

    “快出来吧。我已经看到了,再不出来扔土块了。”

    谁都藏不了多久。我们知道每一处藏人的地方。知道哪些人爱往哪几个地方藏。玩了好多年,玩过好几茬人,那些藏法和藏人的地方都已不是秘密。

    早先孩子们爱往树上藏,一棵一棵的大榆树蹲在村里村外,枝叶稠密。一棵大树上能藏住几十个孩子,树窟里也能藏人。树上是鸟的家,人一上去鸟便叽叽喳喳叫,很快就暴露了。草丛也藏不住人,一蹲进去虫便不叫了。夜晚的田野虫声连片,各种各样的虫鸣交织在一起。“有一丈厚的虫声。”虫子多的年成父亲说这句话。“虫声薄得像一张纸。”虫子少的时候父亲又这样说。父亲能从连片的虫声中听出田野上有多少种虫子、哪种虫多了哪种少了,哪种虫一只不留地离开这片土地远远走了,再不回来。

    我从没请教过父亲他是咋听出来的。我跟着他在夜晚的田野上走了许多次后,我就自己知道了如何静静地去听寻和如何静静地去躲藏。

    我想让他们听见我的声音。我渴望他们发现我。一开始我藏得非常静,听见他们四处跑动。“方头,出来,看见你了。”“韩四娃也找见了,我看见冯宝子朝那边跑了,肯定藏在马号里。就剩下刘二了。”

    他们说话走动的声音渐渐远去,偏移向村东头。我故意弄出些响声,还钻出来跳了几个蹦子,想引他们过来。可是没用,他们离得太远了。

    “柴垛后面找。”“房顶上。”“菜窖里看一下。”他们的叫喊声隐隐约约,我原藏进那丛干草中,掩好自己,心想他们在村东边找不到就会跑回来找。

    我很少被他们轻易找到过,我会藏得不出声息。我会把心跳声用手捂住。我能将偶不小心弄出的一点响声捉回来,捏死在手心。

    这一次也一样没有意思,我一直藏到后半夜,知道再没有人来找我,整个村子都没声音了。听到整个村子没声音时,我突然屏住气,觉得村子一下变成一个东西。它猛地停住,慢慢蹲下身去,耳朵贴近地面。它开始倾听,它听见了什么。什么东西在朝村子一点一点地移动,声音很小、很远,它移到村子跟前还要好多年,所以村子一点不惊。它只是倾听。也从不把它听见的告诉村里的人和牲畜,它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起身离开。或许等那个声音到达时,我、我们,还有这个村子,早已经远远离开这地方,走得谁都找不见。不知村子是否真听到了这些。不管它在听什么我都不想让它听见我。它不吭声。我也不出声。村子静得好像不存在。我也不存在。只剩下大片荒野,它也没有声音。

    这样不知相持了多久,村子憋不住了。一头驴叫起来,接着另一头驴、另外好几头驴叫起来,听上去村子就像张着好几只嘴大叫的驴。

    我松了口气,心想再相持一会儿,先暴露的肯定是我。因为天快要亮了,我已经听见阳光唰唰地穿过遥远大地的树叶和尘土,直端端地奔向这个村子。曙光一现,谁都会藏不住的。而最先藏不住的是我。我蹲在村东大渠边的一片枯草里,阳光肯定先照到我。

    从那片藏身的枯草中站起的一瞬我觉得我已经长大,像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动物在一丛干草中寂寞地长大了,再没地方能藏住我。

    我翻过渠沿,绕过王占家的房子,像个大人似的迈着重重的步子踏上村中间那条马路。村子不会听见我,它让自己的驴叫声吵懵了。只有我知道我在往家走,而且,再不会回到那群捉迷藏的孩子中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写到大人们“不知道孩子们在黑夜中的吵闹对这个村子有啥用处”“我那时也不知道”,两处“不知道”所表达的含义、情感是相同的。 B .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多角度描述童年捉迷藏的经历,以此引出对成长过程中失去纯真与自由的思考,表达了作者不愿长大的想法。 C . “有一个夜晚,他们再也找不到我了”,是因为“我”从父亲那里知道了如何静静地去躲藏,不让玩伴们轻易找到,这是“我”成长的转折点。 D . 文章在着力描写孩子们在黑夜中玩捉迷藏的过程中,特别写天亮时“站起的一瞬我觉得我已经长大”,这使得“天亮”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2. (2) 关于文中“这一次也一样没有意思”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一次也一样没有意思”“知道再没有人来找我”,捉迷藏再无对手令我兴趣寡然,同伴们又有意疏远,正是这种种刺激,让“我”瞬间长大。 B .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村子以人的意识和情感,它倾听却不言语,寂静中蕴蓄生命活力,在细腻的描写中表达出对村子特有的情感。 C . 有一些东西在靠近村子,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明,但它的存在给村子增添了一种不可言说的神秘感,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 . 本段极力描写村子的静,“它不吭声。我也不出声”“村子静得好像不存在。我也不存在。只剩下大片荒野”,是在为后文写我寂寞地长大做铺垫。
    3. (3) 文章开篇说“我从什么时候离开了他们”,结尾又说“只有我知道我……再不会回到那群捉迷藏的孩子中了”,请谈谈你的理解。
    4. (4) 刘亮程曾说,“童年决定了一个作家后期的写作,至少我是这样的。”童年是怎样决定刘亮程后期的写作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4高三上·自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虞世南,会稽余姚人也。贞观初,太宗引为上客,因开文馆,馆中号为多士,咸推世南为文学之宗。授以记室,与房玄龄对掌文翰。尝命写《列女传》以装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书之,一无遗失。贞观七年,累迁秘书监,太宗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世南虽容貌懦弱,如不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及高祖晏驾,太宗执丧过礼,哀容毁悴,文武百寮,计无所出,世南每入进谏,太宗甚嘉纳之,益所亲礼。尝谓侍臣曰:“朕因暇日,每与虞世南商榷古今,朕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治?”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及卒,太宗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丧事官给,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太宗手敕魏王泰曰:“虞世南我,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吾有小善,必将顺而之;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任贤第三》)

    材料二:

    小石附于山,山力能得持之;在沙丘之间,小石轻微,亦能自安。至于大石,沙土不覆,山不能持,处危峭之际,则必崩坠于坑谷之间矣。大智之重,遭小才之将,无左右沙土之助虽在显位将不能持则有大石崩坠之难也。或伐薪于山,轻小之木,合能束之。至于大木十围以上,引之不能动,推之不能移,则之于山林,收所束之小木而归。由斯以论,知能之大者,其犹十围以上木也,人力不能举荐 , 其犹薪者不能推引大木也。孔子周流,无所留止,非圣才不明,道大难行,人不能用也。故夫孔子,山中巨木之类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效力篇》)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无左右A沙土之助B虽在C显D位E将不能F持G则有大石崩坠之H难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胜,能承担,经得起,成语有“不胜枚举”,其中的“胜”字意思与此相同。 B . “虞世南于我”与《鱼我所欲也》“万钟于我何加焉”的“于”用法相同。 C . 成,使动用法,与《屈原列传》中“同死生,轻去就”的“轻”用法不同。 D . 委,抛弃,舍弃,与《过秦论》“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的“委”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虞世南的文学才能为人信服,唐太宗开文学馆,大家推崇他为文学的宗主,太宗命他与房玄龄共同掌管公文信札,他能默写《烈女传》一字不差。 B . 唐高祖去世,太宗服丧超过了礼制,容颜悲哀憔悴,文武百官没有办法,虞世南常常入宫劝谏,太宗十分赞赏并接受,对他也更加亲近和礼敬。 C . 虞世南为唐太宗说的每一句善言高兴,每一句错话遗憾,唐太宗赞叹他这种恳切忠诚的态度说,如果大臣都像世南一样,还担忧天下治理不好吗? D . 王充认为,孔子是山中巨木一类的人物,他周游列国,而没有地方留用他,并不是圣君明王识人不明,而是他的道义太深奥很难实行,人们做不到。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②知能之大者,其犹十围以上木也,人力不能举荐。

    5. (5) 王充认为,用人就像“薪者不能推引大木”一样,据此看材料一,虞世南能得到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4. (2024高三上·自贡模拟)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徐步

    杜甫

    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芹泥随燕背,蕊粉上蜂须。

    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

    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

    【注】①芹泥,燕子筑巢所用的草泥。②如愚,《论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回”就是颜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写诗人整衣出门,通过描写动作的从容优雅,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境。 B . 虽有草色青青,但庭院荒芜,又值黄昏时候,浓重的落寞哀愁让诗人欲说还休。 C . “敢论才见忌”照应吟诗,让人联想到诗人遭遇同时,又见出杜诗布局之谨严。 D . 结尾用颜回的典故,“实有醉如愚”在自嘲中展现了诗人豁达、无拘束的心态。
    2. (2) 金圣叹评此诗“‘徐’字妙,篇中并无一‘徐’字,而实句句皆‘徐’也”,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赏析。
  • 5. (2024高三上·自贡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儒家讲仁义,重恕道,能从人情出发,比如,“”,孔子对子贡的这一告诫,强调立身行事要将心比心,对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2. (2) 小刚和同学们到江边游玩,看着岸边树叶纷纷飘落,江水滚滚涌来,不禁随口诵出杜甫《登高》中的诗句“”,同学们都拍手称赞贴切。
    3. (3) 学习经验分享会上,小明引用古代先哲名言说,“”,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有一个积累、提升的过程。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4高三上·自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香甜软糯的无花果正大量上市。我们熟悉的无花果,按照植物学分类,应为桑科榕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从植物学角度看,榕属植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隐头花序,就是看不见它们开花的景象。实际上,①它们也有自己的花,②虽然开花方式独特,③在瓮状花托内部开花,④不易被察觉,⑤不少人以至认为它们没有开花就结出了果实,“无花而实”,通称无花果。

    无花果不仅有花, (甲) 。无花果的花藏于被称为隐头花序的特殊构造内,花序高度特化,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掰开无花果,会看到密密麻麻、小而繁多的丝状物,这些其实就是无花果的花。这些花很小,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细节。细算下来,一个无花果里其实往往有1000朵以上的花。无花果起初就长在叶腋间,也就是每一片叶子的“胳肢窝”里。最开始是凸起一粒米大小的“小火柴头”,长到直径2厘米左右时,它的内部就悄悄地开花了。

    那么,瓮状花托里被封闭起来的花 (乙) ?所有无花果的外端都有一个小孔与外界相通,被称为果孔,是授粉的专用通道。果孔就像一个锁眼,从无花果雄果果孔飞出的专性榕小蜂,可以再从雌果的果孔钻进去,为无花果授粉。而且,目前栽培最广泛的普通型无花果品种早已进化出了单性结实的能力,不需授粉即可结出果实。

    无花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栽培历史悠久,很早就传入我国,现在我国多地均有栽培,以新疆南部、胶东半岛和四川威远居多。无花果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非常坚韧,在庭院种植不太需要修剪,管护成本较低,便于采摘。在不少地方,无花果种植已经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1. (1)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下列句子中的“悄悄”与文中加点的“悄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鸦都睡了,满园悄悄无声。 B . 虽然不让声张,但他悄悄地全跟我说了。 C . 部队在深夜里悄悄出了村。 D .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 (4) 文中第四段用“坚韧”来写无花果生命力坚忍、有韧性,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以“山峰”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拟人;拟人贴切,表达流畅。
    5. (5) 文中画波浪线的“抓手”,有人说不合语境,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写作(60分)
  • 7. (2024高三上·自贡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西方谚语说,“好奇害死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