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孟子》三章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孟子》三章 夯实基础训练

更新时间:2024-12-30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乏(kòng)   丈夫之(guān)   侯(zhū)     傅(yuè) B . (zāi)      (yíng)         亩(quǎn)    百里(xī) C . (yǎn)     胶(gé)          于虑(héng)  乱(fú) D . (yān)      益(zēn)        士(bì)      忧(huàn)
  • 2.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A . “舜发于畎田之间”,发,是“起”的意思。 B . “管夷吾举于士”,士,是狱官的意思。 C . “百里奚举于市”中的市,是指市场。 D . “人恒过,然后能改”中的恒是永远的意思,过,是犯错误。
  • 3.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富贵/不能淫 B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 必先/苦其心志 D . 一怒/而/诸侯惧
  • 4. 下列对《富贵不能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 .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C .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人。 D . 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5. 下列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 . 作者从城高、池深、兵器锐利、粮食充足四个方面强调作战方所具备的“地利”,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即使如此,仍有人弃城而逃,自然地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 C . 本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即行仁政的君主。 D . 本文集中反映了孟子的“仁政”“法治”思想。
  • 6. 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 . 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 . 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 . 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 7. 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阐述思路是,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更清楚。 D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二、填空题
  • 8. 按要求填空,完成孟子与《孟子》

    读书卡片。

    1. (1) “子”在古代有时是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列子、韩非子等。
    2. (2) 孟子,名,战国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思想。被后世称为“”,与孔子并称“孔孟”。
    3. (3) 孟子的故事、文章广为人知。请列举两个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或成语:
    4. (4)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长于雄辩,极富感染力,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与《》《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1) 民不以封疆之界(        )
    2. (2) 丈夫之也(          )
    3. (3) 富贵不能(          )
    4. (4) 贫贱不能(          )
    5. (5) 威武不能(          )
    6. (6) 傅说于版筑之间(        )
    7. (7) 百里奚举于(          )
    8. (8)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
    9. (9)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
  • 10. 一词多义。
    1. (1)  之曰(      )       必敬必(      )
    2. (2)  天下之广居(      )      居天下之广(      )
    3. (3)  是焉为大丈夫乎(      )   志(      )
    4. (4)  行天下之大(      )      妾妇之也(      )
三、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以顺为者,妾妇之道也(   )

      ②往之家,必敬必戒(   )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 (3) 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4. (4) 下列有关《富贵不能淫》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 . 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 . 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 .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 12. (2023八上·绥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而攻之而不胜。环:非不深也 池 :

      而去之。委 : ④亲戚之。畔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3) 下列各组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里城 的   委而去之 不译 B . 子之嫁也 ”和“ 往之家”读音不同 C . 湍绿潭 白色 可以调琴 白色 D . 与朱元思 信 答谢中书 信
    4. (4) 下列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 . 第二、三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四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 . “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 . 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仁和”。
  • 13. (2023八上·衡山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舜发于畎亩中(的) B . 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到) C . 行拂乱所为(他的) D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因而)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孙叔敖举海 百里奚举 B . 无法家拂士 欲速不达 C . 出则无敌外患者 则去怀乡 D . 国恒 河曲智叟以应
    3. (3)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4. (4)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