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5-01-10 浏览次数: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5高二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唯书”,即“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

    (摘编自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缺乏调查研究的发言就是“瞎说”,这种人没有发言的权利。 B .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非凭空想象。 C . 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就要执行,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是要不得的。 D . 《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党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领导脑子不能“空”,必须要走出门才能获得调查材料,解决各种问题。 B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得好与坏,关键是看能否将它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C . 没有《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三个重要观点,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D . 要去除“本本主义”中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必须实事求是,向实际情况做调查。
    3.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毛泽东三个重要观点中的“群众路线”的一项是(   )
      A .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B . 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C . 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 D . 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4. (4) 材料一中画线两处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5) 《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请根据材料谈谈《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
  • 2. (2025高二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赶队伍的小兵

    王羽

    ①枪声和爆炸声忽然停了,山上山下顿时一片寂静。

    ②抗联官兵陷入了绝境——弹尽粮绝。山下的日军讨伐队一时不明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趁着难得的空隙,战士们趴在皑皑积雪上,慢慢爬到了连长的周围。连长从怀里取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低声说:“最后的时刻到了。”战士们谁都不说话,只是悲壮地点了点头。

    ③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人性的日军禽兽不如,抗联战士如果落入日军手里,生不如死。所以,无论战斗多么惨烈,抗联战士都要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或与鬼子同归于尽,或用于自爆,决不当俘虏。突然,一个一直看天的老战士说:“连长,要起大烟炮了。”连长一愣,忙追问:“老程,快看看,得多长时间才能起?”老程非常有把握地说:“一袋烟吧。”连长兴奋地说:“有救了!”战士们看看黑沉沉的天空,也不觉面露喜色。连长命令道:“两人一组,大烟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别犹豫,只管跳下去。”连长又命令说:“只要能走,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活下去,然后追上队伍。”

    ④老程拍拍身边的小战士说:“柱子,咱俩一组,跟紧我。”说着,老程解开腰间的麻绳,将一头递过去,让柱子系在腰上。柱子的脸冻得发青,两手僵硬,好不容易才将麻绳系好。

    ⑤山下的日军终于反应过来,判断山上的抗联战士没有弹药了,嗷嗷叫着向山上冲。鬼子离得越来越近了,连长猛地甩下去一颗手榴弹,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的同时,战士们用尽力气高喊:“冲啊!杀呀!跟小鬼子拼了!”

    ⑥突然的爆炸声和呐喊声,吓得鬼子惊慌失措,急忙又趴在雪地上,拼命向山上开枪。山上仍然没有还击,鬼子很快又停止了射击,只是不敢轻易地往上冲了。又过了好一会儿,鬼子试探着爬起身,往山上摸。连长看看老程,老程指指天空,肯定地点点头。连长毅然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山下。

    ⑦爆炸的声音刚刚传来,天就变了。肆虐的北风突然膨胀了无数倍,狂风打着旋,笼罩了茫茫林海。大雪从天而降。因为狂风的作用,雪片都变成了雪粒子,狂风裹挟着雪粒子,呜呜怪叫着抽打着大地万物。眨眼的工夫,雪粒子抱成了团,变成了一个个雪球,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转着,飞舞着,铺天盖地,天地之间顷刻变得一片混沌。这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北大烟炮。

    ⑧趁着山下的鬼子一片混乱,抗联战士们立刻爬起身,两人一组,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山顶拼命攀登。狂风暴雪中,人们睁不开眼睛,大大小小的雪球打得人浑身生疼。战士们顾不得这些,凭借脚下升高的地势辨别方向,做着最后一搏。柱子人小腿短,力气早已经用尽,全凭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强迈开腿。很快,老程凭借以往的经验,知道到了山顶。老程转回身将柱子拉进怀里,凑到柱子的耳旁喊:“要下山了,死命抱紧我。”

    ⑨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搂在怀里,倒退着跳了下去。

    ⑩两人先是在狂风暴雪中急速落下去,接着重重地跌落在冻得坚硬如石的山坡上,然后快速向山下翻滚。落地的一瞬间,体力早已透支的老程摔成了重伤,在昏迷前的一刻,他将柱子搂得更紧了。

    ⑪柱子终于清醒了,他轻轻推推老程,又摸摸老程的脸,没有感到丝毫的暖意。柱子心慌起来,摘下狗皮帽子,将帽子覆盖在老程的脸上,将冻僵的两手焐在老程的脸上,试图让老程在这一丝温暖里缓醒过来。让柱子惊喜的是,老程真的慢慢醒了。

    ⑫柱子喜极而泣,流着泪问:“老程叔,你醒了?”老程断断续续地说:“我,我,不行了,你,你要,追上,队伍。”冰凉的泪水在柱子脸上流淌,他紧紧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着说:“老程叔,你别离开我,我怕。”老程喘息了好一会儿,又艰难地说:“孩儿呀,虽说,你还,不到,十五,可你,是抗联战士。”柱子说:“老程叔,别说了,你再睡会儿,再歇歇。”老程真就不说话了。

    ⑬柱子耗尽了力气,才将两个人身上的雪推到一旁。这时柱子才惊讶地发现,两人被一棵粗壮高大的红松树挡在了半山腰,自己的胳膊腿都能动,说明第一个撞上树的是老程叔,他拼命拂去老程身上的雪,却发现老程已经静静地走了。

    ⑭柱子将没有子弹的三八大盖枪从老程的身上轻轻摘下,又将老程的狗皮帽子扶正,然后跪在老程身前。柱子大哭着说:“老程叔,没有你,我早就死多少次了,我向您老人家保证,我一定活下去,一定追上队伍!老程叔,我一定多杀鬼子,给你们一家人和我爹我娘报仇。”

    ⑮柱子用洁白的雪将老程掩埋了,然后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枪,慢慢地向山下走去……

    ⑯终于下了山,柱子一下子跪倒在厚厚的积雪上。他喘息了好久,连吃了两口雪,然后站起身,继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⑰实在走不动了,柱子才休息一会儿。天黑透了,柱子才找到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用刺刀挖一个深深的雪窝子,钻进去,搂着冰凉的枪睡一夜。醒来后,仍是重复前一天的一切。在茫茫林海里无休止地翻山越岭,柱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追赶上队伍。

    ⑱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次爬起来。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峻岭中顽强地行进着……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写忽然停下来的枪声和爆炸声,既能让读者紧张起来,又以简洁的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探寻故事的原委。 B . 虽然小说没有过多地描写战争,但是从抗联官兵的处境中,读者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感受到侵华日军的凶残。 C . 小说通过描写抗联战士的一次战斗过程,既交代了柱子的成长经历,也表达了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的主题。 D . 小说写柱子“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枪,慢慢地向山下走去”,说明柱子成熟了,他应该可以追赶上革命队伍。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写“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搂在怀里”,并且“倒退着跳了下去”,为下文柱子的“胳膊腿都能动”做铺垫,使情节合乎情理。 B . 小说写没有人性而又胆小如鼠的日军,与机智、英勇无畏的抗联战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说情节由此发生转变,战士们突围成功也成为可能。 C . 小说人物对话语言通俗明了,而且大都比较简短,这是由紧张的战争氛围所决定的,老程临终的话语则是因为他受伤严重而断断续续。 D . 小说着重刻画老程这个老兵形象,运用语言、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写他革命经验丰富、不怕牺牲、善于保护年轻战士的一面。
    3. (3) 请简要分析第⑦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4. (4) 小说题目为“追赶队伍的小兵”,却详写“小兵”“追赶队伍”之前的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5高二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二年,伐灭郯,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管仲曰:“夫劫许之,而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材料二: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豮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 (1) 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隰朋A可B其C为人也D坚中E而廉F外G少欲H而多信。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倍:指违背、背叛,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词义相同。 B . 世家,《史记》中传记的一种体裁,司马迁以其记诸侯贵族之事。 C . 迁,指调动官职,与《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词义相同。 D . 爱,指爱护、爱惜,与《过秦论》“宽厚而爱人”中的“爱”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桓公之所以要讨伐郯国,是因为当初桓公逃亡时路过郯国,郯子对他无礼。 B . 桓公想杀掉曹沫,管仲认为杀人一事虽可速决,但会因此失去援手,不可取。 C . 桓公请管仲推荐治国人选,管仲推荐隰朋,认为隰朋品行正直适合辅佐君王。 D . 桓公不听管仲忠告执意任用竖刁,最后落得死后三个月没人收葬的悲惨结局。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

      ②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5. (5) 齐桓公为何得天下?又为何灭亡?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 4. (2025高二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蓟中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 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 , 归来独闭门。

    【注】①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②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③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时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任魏国将军时曾大败秦兵。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二句以写景为主,通过“沙漠”“塞垣”这些塞外的特有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典型的边疆图画。 B . 第三、四句以白描的手法勾勒诗人登上塞垣所见之景,漫天黄沙令“白日”昏暗,茫茫荒漠显得格外萧条荒凉。 C . 第五、六句既抒发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定的深沉担忧之情,同时也揭示出了第三句“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之所在。 D . 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邃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精练绮丽,情感极其浓烈。
    2. (2)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2025高二上·衡阳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赤壁赋》中,苏轼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观察水与月,认为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但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因此,并没有什么好羡慕的。
    2. (2)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3. (3) 子路认为,让自己前去治理“千乘之国”三年,可以达到“”的效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5高二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用完饭一般会说“吃完了”,而陕西话与河南话则可能会说“吃毕了”或“吃毕咧”。普通话里大多将“完”“毕”连用,或单取“完”字,很少搭配使用“毕”字,但①____。《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这里“毕”表示“完成”,“寿毕”即“祝酒完成”。而杜牧挥洒自如写下的《阿房宫赋》里,亦有“六王毕,四海一”之句为证。由此可见,陕西、河南的朋友真是开口就有“古人之风”。

    古语是别于今语的存在,方言对标的则是普通话。②____,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

    古语的方言不仅有趣,还很美,甚至能够打破各地方言的刻板印象。“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烟雨之感,在活泼可爱的四川朋友口里,③____。如此诗意的叫法,实则来自《诗经·采薇》所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飞飞”即“霏霏”,就是描述毛毛雨之细小的情状。此外,还有类似“纸飞飞儿”的说法,指碎纸或小纸片。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吃毕咧”的“咧”与《荷花淀》中“小华哩”的“哩”都是地方方言,但意思不同。 B . “寿毕”中“毕”字在古语中“完成”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如:礼毕、锋芒毕露。 C . “挥洒自如”应改为“洋洋洒洒”,两者虽意思相近,但是“挥洒自如”不能作状语。 D . “口耳之间”的“间”读jiān,和《祝福》中“眼珠间或一轮”中“间”的读音不同。
    3. (3) 《红楼梦》中的方言词语表现力极强,有雅俗共赏之效。请简要分析加粗词语的含义及妙趣。(任选一例)

      ①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来。

      ②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凤丫头成日家说嘴,霸王似的一个人,昨儿唬得可怜。要不是我,你要伤了他的命,这会子怎么样?”

  • 7. (2025高二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尔茂在得知这一切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的消极负面影响之后,一副丑陋的嘴脸便马上呈现了出来。海尔茂口中的一切将恢复原样只是他①____的痴心妄想。观众都知道真正需要被原谅的其实是海尔茂,而他却毫无歉意地对娜拉说已经饶恕了她。如此②____,一个伪君子的内在已展露无遗。此时的娜拉已经非常清醒,知道奇迹是不会出现的,海尔茂不是一个靠得住的男人。讽刺的是,海尔茂却反过来斥责无私的娜拉。听到这里,娜拉③____,海尔茂其实是一个冷酷无情、自私虚伪,而且丝毫没有责任心的男人。

    1. (1) 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四、写作
  • 8. (2025高二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为赓续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五校中学组织了一次总行程为25公里的师生徒步活动。对此次活动,有同学认为,在安定富裕的今天,这是“没苦硬吃”;也有同学认为,新时代的青年恰恰需要“自找苦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