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中国...

更新时间:2025-01-13 浏览次数:3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上·丰城开学考) 20世纪80年代,“合资企业”“包产到户”“转换机制”“个体户”“下海”等成为时代“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折射的时代特色是(     )
    A . 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进 B .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 . 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D . 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突破
  • 2. (2024九上·南宁开学考)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     )
    A .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 . 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3. (2024八下·重庆市期中) 2023年3月24日,九龙坡区组织开展了第二期“龙行全球荟”外贸沙龙活动,这反映出九龙坡区在践行哪一新发展理念(     )
    A . 创新 B . 协调 C . 开放 D . 共享
  • 4. (2024九上·游仙开学考) 在我国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 . 私营企业 B . 外资企业 C . 乡镇企业 D . 国有企业
  • 5. (2024九上·游仙开学考) 贴春联是中国的一项传统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
    A .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C . 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 .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6. (2024八下·罗江期中) 1978—1979年,四川省开始建立工业责任制,国营企业与其主管部门签订一份“盈亏包干书”,同意将一定额度的利润上交国家,但提留在这个额度以上的“基本利润”份额。这一做法(     )
    A . 否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 . 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 C .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 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
  • 7. (2024八下·怀宁期末) 农业部数据显示,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为2263.6亿斤,1962年开始稳定在3000亿斤以上,1978年超过6000亿斤,此后一路攀升,到1996年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1978年后粮食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 .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B . 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 C . 农村生产关系得到重大调整 D .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8. (2024八下·樊城期末) 下面是1980年以来深圳历史第一高楼的手绘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深圳历史第一高楼一览图

    A . 深圳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 . 改革开放促进城市的巨变 C . 中国的建筑水平不断提高 D . 深圳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 9. (2024八下·大兴期末)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货物贸易规模从2001年的4.22万亿元,至2021年接近40万亿元,20年间增长了约8.3倍。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这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A . 有利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B . 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C . 促进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D . 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 10. (2024八下·大兴期末) 绘制知识结构图有助于理清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图空白方框处应填写(     )

    A . “两个凡是”方针提出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 . 发展新中国工业建设
  • 11. (2024八下·衡阳期末) 1978年11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材料反映了(     )
    A . 美国对华敌视政策影响了改革进程 B . 改革面临旧的观念和体制束缚 C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法进行下去 D . 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缺乏制约着改革
  • 12. (2024八下·玉田期末)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国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其中,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九大 C . 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
  • 13. (2024八下·安庆期末)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内监督,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这些举措体现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     )
    A . 不断深化改革 B . 完善经济体制 C . 全面从严治党 D . 优化生态环境
  • 14. (2024八下·安庆期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内容有(       )

    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③④⑤⑥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③④⑤⑥
  • 15. (2024八下·安庆期末) 浙江全省1982年春节前,全地区95%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联产承包。人们总结这次改革的成果是:“革了大锅饭的命,鼓了勤劳人的劲,治了懒惰人的病。”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 公有制下的集体生产 B . 计划经济的弊病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6. (2024八下·天桥期末) 如图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1979—1982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 . “一五”计划的圆满完成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
  • 17. (2024八下·宽城期末) 苏格说:“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 . 中国经济腾飞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 B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C . 中国一直以来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D . 加入世贸组织说明中国积极拥抱世界
  • 18. (2024八下·济南期末)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能够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词汇,其中属于2012以来的是(     )
    A .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 一国两制   三个代表   新发展理念 C . 科学发展观   乡镇企业   国企改革 D . 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 19. (2024八下·苏州期中)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 . 深圳、上海 B . 珠海、汕头 C . 深圳、海口 D . 厦门、珠海
  • 20. (2024八下·内黄期末) 据统计,1979年秋,小岗村全队共收粮食13.2万多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向国家出售粮食2.99万斤,是任务的10倍;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上升到400元,“讨饭庄”一跃为“冒尖庄”。小岗村成为“冒尖庄”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国有企业改革 C . 民主政治建设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4八下·秦州期中)

    “中国梦”必然要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力更生】

    材料一   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管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1957年6月26日)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所述的“大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工业起步】

    材料二   1951年国家着手编制“一五计划”,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

    ——摘自新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

    【推进改革】

    材料三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它领域之随之迈出改革步伐。……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扩大开放】

    材料四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4年5月)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中心任务又是什么?
  • 22. (2024八下·青原期末)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某中学举办了关于“改革开放及伟大成就”的展览活动,假如你有幸参观展览,请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篇】材料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开放篇】材料二: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成就篇】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指出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启航地在哪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哪一次党代会上确立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让世界进入中国”的最早举措和第二阶段“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事件,列举一例“中国改变世界”的做法。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