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3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九上·山亭期中) 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 .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 .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二、综合性学习
  • 2. (2017九上·山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著名电视女导演杨洁日前去世,其导演的“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引发社会热议。该电视剧30年间播出3000多次,如此反复播出而观众依然爱看,kan称电视剧的一个“神话”。“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敬畏之心,决定了所有主创诠释名著审慎、认真的态度,使“86版”《西游记》成为名著二度艺术创作的一个标志。正是凭着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实践,加上电视艺术手段的运用,中国电视剧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一个个辉煌……

        而今,人们对“86版”<西游记》的回望,对杨洁的怀念,代表了对一个时代的追忆,也折射出对当下艺术创作的再思考。30多年过去,中国电视剧也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然而,_________的资本注入、_____的立项剧目、_____的摄制条件、______的工作报酬,与精品佳作产出并不成正比,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要。“六年磨一剑,与一年磨六剑,比的是敬业精种,是大浪tao沙般的艺术沉淀。只有留下的才是精品。”网友表达对“86版”《西游记》致敬、怀念的同时,反思影响和阻碍当下影视剧创作的症结,可谓一语中的。

    (摘自新华社北京2017年4月19日电,有删改)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kan

      tao

      大浪

    2. (2) 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选项是(    )
      A . 庞大  巨大  丰厚  优裕 B . 巨大  庞大  优裕  丰厚 C . 巨大  庞大  丰厚  优裕 D . 庞大  巨大  优裕  丰厚
    3. (3) 写出下面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六年磨一剑:

      ②一语中的:

    4. (4) 选出与“精品佳作”这一短语结构类型一致的短语(    )
      A . 反复播出 B . 严肃认真 C . 艺术创作 D . 时代的追忆
  • 3. (2017九上·山亭期中)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名入故居分布图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三、语言表达
  • 4. 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

    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歼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①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②》乃历史剧先锋

  • 5. (2017九上·山亭期中) 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②轻唤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四、默写
  • 6. (2017九上·山亭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1)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2)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 (3)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4) 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5. (5) 登斯楼也,,把酒临风,。(范仲淹《岳阳楼记》)
    6. (6) 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
五、文言文阅读
  • 7. (2017九上·山亭期中) 阅读诗歌和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江上往来人,

    君裔一叶舟.

    但爱鲈鱼关。

    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回:“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寨。”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 (1) 选文(乙)出自西汉编订的史书《》。
    2. (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日 B . 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 . 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 . 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3) 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 . 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 . 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栗与饥寒者 D . 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 (5) 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诔的目的分别是:(乙);(丙)
    6. (6) 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六、现代文阅读
  • 8. (2017九上·山亭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关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亘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 (1) 请简要说说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2) 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⑧自然段加横线的“苦涩的东西”内涵丰富,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4. (4) 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 9. (2017九上·山亭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据2月20日《新京报》)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足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另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2)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⑦段中划线字“这”指什么?
    4.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
      A . 《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 . 《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 . 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七、材料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