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四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3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春秋时期,文武不分家。封君们平时担任民政长官,战时充任军队统帅。而战国时期军队就多由职业军官统率,名将如白起,李牧、赵奢,都专职打仗而不问政治,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职业军队取代了兵农合的民兵 B . 军事指挥学发展到专业化水平 C . 分封制的崩溃和郡县制的兴起 D . 儒家的教育忽视军事
  • 2.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主要以重量为名。621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 . 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C . 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 . 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
  • 3.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    )
    A . 三公九卿制 B . 内外朝制度 C . 三省六部制 D . 一省制
  • 4.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唐朝后期学者李翱提出“复性说”。“复性说”主张:人性本善,圣人不为情欲所累,故未丧本性,一般人往往溺于情欲而迷失本性,以致世风口下,道德沦丧。要扭转道德沦丧造成的社会混乱,必须劝导人们灭掉情欲,从“弗思弗虑”中求得“至诚”。由材料可知,李翱“复性说”(    )
    A . 以佛教思想完善传统儒学 B . 体现三教合一趋势 C . 要求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D . 带有佛、道融合的倾向
  • 5. (2017高三上·遂溪月考) 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出现诉讼纠纷,其缘由是“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时,政府印卖田宅契书。这表明宋代(    )
    A . 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B .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 C . 政府对物业交易进行了干预 D . 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 6.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    )

    A . 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 B . 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 C . 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 D . 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
  • 7. (2019高三上·鹤岗月考) 明朝官员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材料反映丘浚(    )
    A . 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 . 主张以道德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C . 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D . 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
  • 8.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材料(    )
    A . 否认了“天理”的存在 B .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 C . 认为“理”“欲”相统一 D . 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 9.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
    A .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B . 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 . 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 10. (2018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据所学知识推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
    A . 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 B . 封建地主经济的初步发展 C . 手工业生产的种类增多 D . 统治阶级政治军事的需要
  • 11. (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B . 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 . 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 12.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

    A .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 .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C .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D .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13.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近代前期,茶叶占出口商品的很大比例,用茶叶出口量来研究当时的出口业,具有较好的抽样意义。表格数据可推论鸦片战争后(    )

    1843-1860年五口岸茶叶出口数量(单位:吨,以每三年合计统计)

    年份

    上海

    广州

    福州

    厦门

    宁波

    年份

    上海

    广州

    福州

    厦门

    宁波

    1843-1845

    2298

    74149




    1852-1854

    60177

    51529

    12036



    1846-1848

    19959

    88966




    1855-1857

    83996

    30240

    40159



    1849-1851

    46145

    53161




    1858-1860

    62657

    38405

    53635

    7076

    1028

    备注:1843年只有广州出口 8044吨

    A . 广州保持了在中国外贸上的原有地位 B . 机械制茶提高华茶产能带动其出口 C . 《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外贸港口布局 D . 远离产茶区是宁波销茶量少的主因
  • 14. (2017高三上·珠海期中)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
    A . 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 B . 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 C . 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 D . 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 15.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

    A . 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 . 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 C . 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 . 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
  • 16.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
    A . 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 .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C .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 .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 17. (2017高三上·遂溪月考)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    )
    A . 民族危机严重 B . 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C . 强调文学应自由讨论 D . 社会急需思想变革
  • 18.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采取这一行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B . 官僚资本主义的经济压迫 C . 国民大革命的有效推动 D . 日本加剧了对华北的侵略
  • 19.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中共实行土地收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土地革命政策。后来发现农民担心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不热心土地的生产经营。中共又及时将政策调整为: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可自由支配土地。材料反映中共(    )
    A . 改善民生的理念 B . 土地政策经历了由土地公有到私有的转变 C .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D . 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 20.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抗战后期,蒋介石对美国援华政策本质的怀疑日益加深,为此,他于1942年10月阐述对外方针:“我们对于世界,对于亚洲,就只有尽我义务,承担责任,毫不存有任何权利自私的观念”。材料暗示(    )
    A . 美国援华带有控制亚洲之意 B . 抗战后期中美之间矛盾尖锐 C . 国际社会认可中国大国地位 D . 中国积极履行反法西斯义务
  • 21.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英国学者阿德诺·《托因比在1942—1946年的远东》中指出: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中虽然宣称不马上建立一个完全共产主义的中国,重申他过去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的主张,但他坚定地宣布,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论述表明该学者(    )
    A . 站在中共的立场上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 B . 用中国政府的视角看待中共战后的国家设计 C . 客观地记述了中共“七大”关于中国发展的愿景 D . 从第三方的视角看到了战后国共两党的对立
  • 22. (2022高二上·庄河月考) 公元前430年,雅典有三分之二的公民居住在农村,四分之三的城市公民在农村拥有地产。雅典耕地缺乏,公民内部有约五分之一的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外邦人可以在雅典经商、生活、可以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不能购置田产、买卖房屋,因此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重要标志。这说明(    )
    A . 拥有土地是享有公民权的必要条件 B . 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C . 农业和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D . 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低下,农民地位较高
  • 23.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历史学家吴于廑指出:“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出自一个立法者。”材料意在说明中世纪欧洲(    )
    A . 法制趋于完备 B . 深受古罗马习惯法的影响 C . 神权高于王权 D . 君权——定程度上受到约束
  • 24.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在智者运动中,“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据此,“智者运动”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
    A . 政治民主 B . 经济发达 C . 学术浓郁 D . 思想独立
  • 25. (2017高二上·阳东月考)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在此,孟德斯鸠旨在说明(    )
    A . 自由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 B . 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C . 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 D . 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基础
  • 26.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启蒙运动 C . 代议制的确立 D . 工业革命
  • 27.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

    A .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B . 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C . 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D . 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 28.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图9为18世纪主要年份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情况,据此可知英国(    )

    A . 海上贸易发展迅速 B . 成为“世界工厂” C . 海上霸主地位确立 D . 重商主义思想盛行
  • 29.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央视《大国崛起·德国篇》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主义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经登上高峰以后,就会把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材料中的“梯子”是指(    )
    A . 殖民主义 B . 自由主义 C . 贸易保护主义 D . 民族主义
  • 30.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判断“全新的政治体制”是(   )

    A .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 .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C . 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D .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 31.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有学者认为:“这个初时不受欢迎的意外诞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现在博得了绝大多数法国人民的忠诚。……共和主义向来都是最好斗的革命运动之一,如今在法国却已经显示出与秩序、法律、议会政府和经济繁荣的和谐性,以及一种阶级间的相互容忍。”这反映出(    )
    A . 民心的导向说明共和政体已经巩固 B . 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C . 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D . 共和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 32.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A . 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 . 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 . 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 . 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二、非选择题
  • 33.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简表

    时代特点

    初等教育

    代表人物

    17-18世纪,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通过国教教会管理.

    1校:面向贫民的宗教团体慈善机关私立收费学校,设备简陋,师资缺乏,教学质量差,学校与入学入教严重不足;学校课程的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2.家庭教育:富人阶段的启蒙和升学教育,通常是在家学习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宗教伦理道德及社交技巧。

    培根

    弥尔顿

    洛克

    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

    1870年《福尔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

    斯宾塞

    赫胥黎

    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

    1918年《费舍教育法》;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


    ——摘编自顾明远等《世界各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宜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与清末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次,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未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及中学各减少一年,大学院不定年限。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教育改革产生的各自社会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英国和中国初等教育改革内容的相同之处,并分析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东。
  • 34.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站在系统演化的角度,社会的根本变迁就意味着社会系统从一种稳态演进到另一种稳态,它将同时要求“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子系统发生相应的转变,并伴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

    根据材料,提炼其中的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答题提示: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 35.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考核,被称之为“考课”或“课绩”,原则上是对于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既是对官员业绩的检查与督励,也是朝廷多方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在考课令文中,对于“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构成为“四善”。在考核各级官吏时,基本实行“三等考第”之制来评价官员任内表现,以特行升黜。宋廷要求在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地方官员要逐年申报任内业绩。宋代考课法实施中,“官给历纸,验考批书”。“历纸”即官员功过的明细登录单,“批书”即由负责部门核验填报的内容,是课绩定等的主要依据之一。课绩制度在其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课绩定等通常是根据职务高低要冗等既定因素而非实际表现,对绝大多数官员书以固定的“常考”。能力、绩效互异,考第却无不同。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宋朝考课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朝的考课制度。
  • 36.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兴起了影响广泛的和平主义运动。成千上万的人发誓,不让美国重演1917年卷入战争的过程,对所有与战争和军备相关的事务表示反对和厌恶。1935年2月,墨索里尼向意属东非增派军队。3月,德国公开宣布重振军备,法国为此延长士兵的服役期。这引起美国和平主义团体对战争的恐惧,加上罗斯福提出和平时期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军事预算,便采取了新的行动,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运动倡导者要求当局做出努力,尽快结束西班牙战争。和平主义者既要求美国不卷入战争,又要求政府为结束西班牙内战做出努力,这对联邦政府来说,确实很难予以满足。罗斯福只能在中立法的框架内施加政府的影响。“为确保同全国和平主义者的立场一致”,他必须谨慎行事。与孤立主义者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同,和平主义者认为,世界已进入“单一的经济整体”,只有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合作,才能避免战争的暴力。

    ——摘编自熊伟民《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
  • 37.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玄宗即位时精勤于治,在吏治方面革故鼎新,兴利除弊。为整饬吏治,玄宗对监察制度加以改革并发展。御史台发展出殿院、台院、察院。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台院设侍御史6人,职掌推荐、弹劾等事。殿院设殿中侍御史9人,监察对象是包括丞相在内的殿廷百官的活动,维护朝廷礼仪秩序。察院设监察御史15人,职掌是分察百官,巡按州县。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陈洪权《论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 (1) 根据材料,指出唐玄宗时期御史台的职责,并归纳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并简析唐玄宗推行这一改革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