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24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八上·黄陂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lóng     芳xīn      归xǐng      返归真 B . 望zhǔ      璀càn      休qì        玲珑 C . ǎi       叫áo       挑xìn       齐心协 D . 旗jīng     战lì       动rú        不守舍
  • 2. (2017八上·黄陂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那篓紫红色的杨梅,每一粒的样子都很好看,像一个个深红色的绒线球似的,从我的记忆中_________过。

    ②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_________;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

    ③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________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A . 掠     温暖     游览 B . 滚     温柔    瞻仰 C . 滚     温和     瞻仰 D . 滑     温暖    观看
  • 3. (2017八上·黄陂期中)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8日下午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B .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认同、支持和理解,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C . “双11”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大促销力度,以红包、优惠券、超前预售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D . 参赛选手不仅能尽情欣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景,还可以真切感受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厚重历史。
  • 4. (2017八上·黄陂期中)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艺工作者自由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B . 一年来,习主席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态度”,在国际社会刮起一股“中国风”。 C . 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D . 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老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二、现代文阅读
  • 5. (2017八上·黄陂期中)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微时代的欣喜和焦虑

        ①什么是微时代?先不管学界究竟怎样定义,单看看我们的生活,当阅读、传播、购物,乃至情感交流都仅仅通过百余字就能够实现,你就会发现,一个时代真的来临了。

        ②如今对很多人来说,微博和微信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你开微博了吗?互粉吧!”“你有微信吗?加我吧!”正逐步替代“吃了吗?”“天气不错!”等中国人传统的问候方式,成为陌生人初次见面的寒暄用语。

        ③“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互联网的新形态、媒体传播的新格局,也让我们每个处于这个时代的人,被裹挟着,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生活的方式、思维的方式。

        ④这份改变,给人们带来了欣喜。

        ⑤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便捷,它们共同构成了“微时代”信息获取和新型社交的巨大场域。人们惊喜地发现,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粉丝并拥有自己的粉丝,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与明星大腕对话、调侃。突然之间,我们发现,以小人物的微形态和微行动低调地呈现自我,发出声音,这样的呈现和声音最终竟然也可以凝结成巨大的力量。

        ⑥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欣喜与狂欢竟是短暂的,接踵而至的,是更多的集体性焦虑。

        ⑦“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面前,却在玩手机。”对“微博控”、“微信控”们来说,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信息获取和社交软件似乎为每一个当下提供了更有趣、更神秘的“别处”,而活在当下、专注眼前,则逐渐成为一件极奢侈的事。

    ⑧尤其令人焦虑的是,一方面,网络世界中泛滥的各种资讯被切割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段,使得资讯呈现出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的特点,让完整的表述、逻辑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每一个在“微时代”网络世界中呈现的个体也是由无数个碎片拼凑起来的,不论是微博的140个字还是微信中的聊天及“朋友圈”的状态描述,都经过了带有选择性和情绪化的加工,这使得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表达和认知只能在重重包装和多次塑造下进行。这种认知和社交上的片面化、模糊化在带来一定“审美”效应的同时,也在认知和社交心理上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使得“微博控”、“微信控”们在心理上长期处于“居无定所”的漂泊状态、焦虑状态。

        ⑨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的焦虑,表现为“逃遁”。所谓“微遁族”,指的是一类使用微信的人群,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一些“群”,一方面他们渴望并享受被拉进“群”里带来的集体认同感,另一方面又害怕被海量的无用信息所困,更担心退群造成的自动边缘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恰到好处地说出了他们的茫然无措。

        ⑩很多人都有的体会——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正常运转时,我们是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的,但当某个器官发生病变时,不适感造成的“存在感”就会变得异常明显。人类社会几千年来都自然得几乎被视为无物的认知和社交过程,在“微时代”正体验着这种不快的“存在感”——信息获取看似更加便捷,实则又效率更低;人际关系看似更加粘稠,实则愈发疏离。“微时代”的我们,更忙碌了,却也更空虚了;朋友更多了,却也更孤独了。

        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2012年二季度到四季度,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下降了近40%;腾讯2013年一季度财报也显示,腾讯微博的日均活跃账户已经从8700万的最高点下降到8100万。更多人开始从“广场式”的微博平台向“熟人社会”为主的“微信平台”转移。微博诞生仅4年,便已经被预言“微博已死”,这一方面被解读为“人们不再满足140字的喧嚣,而是选择更加沉稳和理性”;一方面也被解读为更多人开始回归传统信息获取和社交方式,而这些传统的方式能给人内心更多的安全感。

        ⑫新技术或将改变载体,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纯粹思想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1. (1) 下列关于“微时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微时代的阅读、传播、购物,乃至情感交流都仅通过百余字就能实现。 B . 微时代带来互联网新形态、媒体传播的新格局,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C . 微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欣喜和集体性焦虑,但更多的是焦虑。 D . 微时代微博、微信用语正逐步代替传统问候方式,成为大家初次见面的寒暄用语。
    2. (2) 下列关于“微时代的欣喜”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令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更加便捷,场域变得更大。 B . 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与明星大腕对话、调侃,都成为别人的粉丝并拥有自己的粉丝。 C . 微信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令使用者获得被拉进群里带来的集体认同感。 D . 我们发现小人物的低调的自我呈现和发出声音,最终竟然也可以凝结成巨大的力量。
    3. (3) 下列关于“微时代的焦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表达和认知,给人们心理上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使人们长期处于“居无定所”的漂泊状态和焦虑状态。 B . “微遁族”害怕被海量的无用信息所困,担心退群造成的自动边缘化,感到茫然无措。 C . 微时代人们信息获取效率更低,人际关系更疏离,人们更忙碌,朋友更多,因此人们感到更加空虚和孤独。 D . 回归传统信息获取和社交方式,给人们内心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或许能够缓解微时代的人们的焦虑情绪。
  • 6. (2017八上·黄陂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

        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1. (1) 阅读第④——⑩段,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每空四个字)

      勤做笔记————敬畏红字——

    2. (2) 体会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

    3. (3) 在第⑧段的结尾处作者感叹“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说说觉得少了些什么呢?
    4. (4) 文章结尾写道“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少年时的情怀是什么,请联系全文作答。
三、文言文阅读
  • 7. (2017八上·黄陂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齐桓公立管仲为父

        齐桓公将立管仲为仲父,令群臣曰:“寡人将立管仲为仲父。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东郭牙中门而立。公曰:“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牙曰:“以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公曰:“能。”“以断为敢行大事乎?”公曰:“敢。”牙曰:“若智能谋天下,断敢行大事,君因专属之国柄焉。以管仲之能,乘公之势,以治齐国,得无危乎?”公曰:“善。”乃令隰朋治内、管仲治外,以相参。

    ----《韩非子·外诸说左下》

    1. (1)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者入门而左         善:善良 B . 为敢行大事乎     断:决断力 C . 君因专之国柄焉     属:托付 D . 乘公之            势:权势
    2. (2) 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A . 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 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B . 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C . 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D . 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3.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齐桓公想要重用管仲,但又心存疑虑,所以才征求群臣的意见。 B . 东郭牙站在中门,敢于直言相谏,并讨论国事。 C . 东郭牙认为管仲为人智慧有决断力,但为人有野心,很危险,不能够重用。 D . 齐桓公最终还是重用了管仲,但同时也任用隰朋对管仲的权力进行了牵制。
    4. (4) 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管仲之能,乘公之势,以治齐国,得无危乎?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默写
五、综合性学习
  • 9. (2017八上·黄陂期中) 10月25日上午,由《长江日报》超级课堂等单位发起的“超级木兰少年”研学旅行活动在黄陂区大余湾花海乐园文化景区拉开序幕。学校开展了“超级课堂,放飞梦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为了保证本次活动顺利进行,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需要向学生强调几个方面的事项,请你写出三个方面。
    2. (2) 为了动员大家积极参加这次活动,在班会课上,作为班长的你有必要向大家介绍此次“超级木兰少年”研学活动的意义,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出来。(100-120字)
六、材料作文
  • 10. (2017八上·黄陂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雄壮的鹰在空中翱翔,直击长空。旁边一只受伤的小鹰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像哥哥一样在高空飞翔!”母鹰告诉他说:“孩子,你现在受了伤,不能像哥哥那样在高空飞翔,你先必须养好伤。”于是,小鹰每天积极治疗,不断锻炼,终于养好了伤,和哥哥一起在蓝天翱翔。

        其实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先要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再采取相应的行动。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