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17-12-21 浏览次数:280 类型:期中考试
一、新添加的题型
  • 1. (2017七上·宁波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孔子告诉我们不义之财不可取,要安贫乐道的句子是:,于我如浮云。《述而》
    2. (2)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雍也》
    3. (3)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4. (4) 我们本学期学过的描写月的诗句有许多,如曹操《观沧海》:“,若出其中”,言的是诗人借日月来表明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峰前沙似雪,”言的是边城月色,凄神寒骨;李白《峨眉山月歌》:“,影入平羌江水流”言的是月映江中的美景。
  • 2. (2017七上·宁波期中)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①读《朝花夕拾》,严谨治学的日本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朝花夕拾》,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过的百草园和

    ②《西游记》中孙悟空从处学得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

    ③唐僧师徒西行到达(国家名称),见五百佛教徒被道众暴力驱使,鬼哭狼嚎。悟空化为道徒,打探情况后劝慰众僧人,说圣僧唐僧将取经路过,唐僧大徒弟孙悟空法力无边,能救众僧出苦难。

  • 3. (2017七上·宁波期中) 作文: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

    请以“________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温馨提醒:(1)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件具体的事情,写作思路务必清晰。(3)恰当地进行一些细节描写,会让你的文章亮起来。(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500字左右。

二、字词书写
  • 4. (2017七上·宁波期中)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安静的等待;好好睡觉;锻炼身体,无论何时好的体pò都用得着;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基本上不发牢sao,主要是回忆快乐的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méi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趁机做家务,把平时忙lù顾不上的活儿都干完。

三、语言表达
  • 5. (2017七上·宁波期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未若柳絮风起             ②为人谋而不

    ③三军可帅也               ④元方入门不

  • 6. (2017七上·宁波期中) 对联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体现汉字魅力和传统文化意蕴,体会故事,选择下联。

    北宋欧阳修生活贫苦,生活的艰辛令他磨练出刚强的个性。一年,来了一位老者,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他日必成大器,但过于刚强,老者有意开导他,于是提出和他对对子,老者的上联是:“齿刚唇柔,刚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刚。”

    欧阳修一时不明老者之意,还以为老者讥笑他,他思考了以下,答出了下联(    )

    A . 眉前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上。 B . 眉先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上。 C . 眉先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者居之。 D . 眉先须后,老者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之。
四、现代文阅读
  • 7. (2017七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芭蕉花

    郭沫若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母亲因为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河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花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下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罢?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1. (1) 这篇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关于“芭蕉花”的一件怎样的事?概括回答。
    2. (2)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划线词蕴含的情感。

      ①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

      ②我到母亲的床前。

    3. (3) 以下两个句子出现在文中不同的地方,他们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①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②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4. (4) 文末“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这句疑问,含意隽永。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综合性学习
  • 8. (2017七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啦!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来源: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lì chūn]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编辑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中文名:立春                          后一节气:雨水

    外文名:Start of Spring                  风俗活动:迎春、春游、鞭春牛、咬春等

    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多个领域。根据材料判断,“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以下哪一类遗产领域,其最恰当的选项是(    )
      A .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B . 表演艺术 C .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D .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2. (2) 材料一说,“该遗产项目(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请以“立春”这一节气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3) 联系材料中的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①诗歌首句写了立春时的习俗。

      ②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一节气的到来,在气候、物候等方面都有哪些变化?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来谈谈

  • 9. (2017七上·宁波期中) 《中华诗词大会》的热播,掀起了一股古诗词学习热潮。的确,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语言文化运用水平等都离不开诗词的涵养。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诵读诗词 传承文化”的朗诵活动,但李明同学觉得学业繁重,影响期末复习,不乐意参加,请你劝一劝他。(60字左右)
六、文言文阅读
  • 10. (2017七上·宁波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丙】

    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王叹曰:“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厷后看《庄》《老》,更与王语,便足相抗衡。

    1. (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有自远方来

      ②温而知新

      以修身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⑤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

      与王语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③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

    3. (3) 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王叹觉得学习不光要有天资,更要肯钻研。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