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六校2017-20...

更新时间:2018-01-08 浏览次数:34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shuì)     校(lìn)        嗟(dào)        长歌哭(dànɡ) B . 流(sù)       伤(chuānɡ)     号(shì)        忸不安(ní) C . (pǐ)       寥(kuò)        骜(jié)        身不恤(sǔn) D . 目(chēnɡ)    骨(lòu)        舔(shì)        弱不风(jīn)
  • 2.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施舍            悲怆        作揖        绿草如茵 B . 戮力            竣工        逡巡        惮精竭虑 C . 谍血            箴言        踌躇        独辟溪径 D . 沧茫            煎熬        租赁        弥留之际
  • 3.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网络热词“duanɡ”具备了广为流传的诸多_________,它短小精悍且娱乐性十足,而且网友的使用让它的意蕴愈发丰富,它成了一个所有人都_________的暗号,所有的惊讶、意外都可_________其中,就像“你懂的”,言尽而意无穷。网络热词在表现情绪的形象生动上确实有一手,所以,它们会被_________。

    A . 要素            家喻户晓        浓缩        奔走相告 B . 要义            家喻户晓        压缩        口口相传 C . 要义            心领神会        压缩        奔走相告 D . 要素            心领神会        浓缩        口口相传
  • 4.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烟雾污染日趋严重,使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眼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B . 上海打捞局企业联合体与韩国海洋水产部签署了“岁月”号打捞合同,赴韩国实施“岁月”号打捞工程,目前对沉船事故的打捞工作已经完成。 C . 奥斯卡金像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D . 由于特朗普此前的一系列政策引发巨大争议和政治动荡,把这次演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美国新总统集中阐述施政纲领、缓解国会种种顾虑的一次难得机会。
  • 5.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下列对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操本欲废汉献帝,被程昱谏止。程昱认为,曹操因奉汉家名号,才能号令天下,如今诸侯还未平复,若废汉帝,必然引起战乱。 B . “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下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C . 毛宗岗评论《三国演义》人物有“三绝”: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此外,董卓也是大奸臣,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D . 曹操在杀吕布之前征求刘备的意见,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其意为:吕布是无义小人,只能杀不能留。丁原字建阳,董卓字仲颖,玄德称丁原的字而称董卓的名,也表现了他对丁原的尊重和对董卓的厌恶。
二、现代文阅读
  • 6.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报纸广告、印刷广告、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如今,几乎在人类生存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充斥着广告的身影,它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属于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已经相当发达。

        “当日晌午时分,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这是《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中的情节。

        也许主人公武松以及作者施耐庵对这个场景并不会认为有什么特别,但那面招旗其实是一张构思独特、创意高超的酒旗广告,“三碗不过冈”的广告语更是巧妙地道出了酒的质量。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随着商业的兴起,广告也随之产生。只不过由于战争的原因,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广告与商业经济都一同处于停滞状态。到了中国历史五个时期中最鼎盛的唐宋时期,这种局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唐朝国力强盛,相继出现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业规模扩大,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超越以往,城市、市镇繁荣,产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为唐宋时期的广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的广告丰富多彩,竞争加剧,使得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纷乱错杂的唐宋广告,大概可以分为五种形式。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唐宋的诗词中,出现最多的当属“招幌”。这种东西又称望子,原指布幔,后被引申为扩展的各种行业标记的专称,是旧时商店的重要标志。如酒幌、理发幌、膏药幌等。

        除了“招幌”之外,唐宋时期的商人对招牌字号非常重视。招牌是商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是传家之宝,他们会倾全力来保护和珍惜招牌的信誉,因此在招牌形式与制作上也非常讲究。

        除了上述两种之外,唐宋时期的广告形式还有欢门、灯箱、印刷广告等。其中欢门就如同目前搞大型庆祝时使用的充气拱门,而灯箱广告则是在灯笼上题字用作广告宣传。值得一提的是印刷广告,随着纸张与印刷术的出现,宋朝时期就出现这种新的广告形式,在如今能够看到的宋代文物中,大都带有私人标记,既有工匠的籍贯、姓氏,又有生产作坊的记号、产品介绍等。

        同样的瓷器,有铭文的总比没有的好。多一个铭文就会多传达出一份信息。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对广告的狂轰滥炸产生了厌倦,但假如是在一千多年前的瓷器上作广告,那就能让人耳目一新了。唐代的长沙窑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铭文;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釉花口瓶,腹上刻有“丁道刚作瓶大好”。这样的自吹自擂,一点也不比现代广告逊色。相对明清瓷器上的“玉堂佳器”、“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等等,却没有唐人的直率,反而给人一种羞羞答答的感觉。

    有人认为,瓷器上的广告说明了当时行业竞争的激烈。备受人们喜爱的诗词铭文瓷器的出现,也是行业竞争的结果。湖南望城县唐代铜官窑出土几百件有铭诗的瓷壶,诗的体裁主要有五言、六言两种,其中大部分是五言诗,有近50种字体以行楷为主,不见草书,更不见篆书,说明识读的对象主要是文化不高的广大群众。壶上已发现唐朝著名诗人的诗3首,而且,这些诗绝大部分未收入《全唐诗》。有人称这些诗为出土的唐诗,是陶瓷诗的鼻祖。

    ——节选自《探索·发现中国千年前的广告》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今广告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实作为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就已经相当发达。 B .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巧妙设计武松看到“三碗不过冈”的招旗来宣传酒的质量。 C . 早在先秦时期,广告就产生了,由于战争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广告曾经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D . 唐宋时期广告的发展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竞争的加剧,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宋时期的商人在招牌形式与制作上非常讲究,因为招牌是他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 B . 宋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印刷广告,在如今能够看到的宋代文物中,大都带有私人标记,对工匠和手工作坊的信息也有相关介绍。 C . 瓷器上的铭文,让人耳目一新,唐宋明清瓷器上的铭文大都直率,因为他们知道多一个铭文就会多传达出一份信息。 D . 铜官窑出土几百件有铭诗的瓷壶,其中近50种字体既不是草书,更不是篆书,这主要是为了便于文化不高的广大群众来识读。
    3. (3) 下列不含有唐宋时期主要广告形式的一项是(    )
      A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 . 长安酒榜醉后书,此日骋君千里步。 C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 . 酒肆门首,排设杈子及栀子灯等,盖因五代时郭高祖游幸汴京,茶楼酒肆俱如此装饰,故至今店家仿效成俗也。
  • 7.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忆江南

    方令孺

        ①天气真好。月光下,山川都像是浮起来了。清寂的广场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走。我买了一根甘蔗,一边走,一边吃。秋千架下仿佛有一个人在看着我,他是在惊讶么?

        ②我也不愿意独自在月下眺望了,想起中古时候的修道士,遇见山川美景,就不敢抬头,因为凡是美,都是诱惑人的。美景更增加人的寂寞,更引诱人的悲哀,所以古人独自对月的时候,总是爱饮酒,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酒,真是一个寂寞人的最好的伴侣,能把冷寞化成朦胧。

        ③我吃完甘蔗,把渣滓用大张报纸包起来。因为有一天,我和友人谈心,我说要买一整根甘蔗独自吃完,这位朋友说:“你要是有那样的勇气,我就佩服你。”现在我要把这渣滓留给他看。

        ④记得廿六年春天,我忽然想作画,无意中把这意思说出来了,有一个人说“你才没有这耐性呢”,我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我就动笔画,发觉自己对于画大有兴趣,在一枝,一叶,一片崖石,一簇树林之间,极感消魂的迷醉。我画得一张比一张进步。自己得意极了。后来抗战事起,我回到故乡,住在一座小破楼上,夜晚仍抽空作画;记得曾仿倪云林的石树,并临写他的题字,裱成册页,配镜框献给父亲,父亲把画挂在书房里,听来客评谈,自己就拈须微笑。自从故乡遭了敌人的蹂躏,这张画不知道可还存在人间?而我所最敬爱的老父就在我们远行之后逝世了!再也不会在藤萝萧瑟的庭院里看见父亲雍穆而翛然的风度,再也不会在寒夜的书斋里看见父亲白发苍苍在灯前垂首。故乡的庭院里每一片石,每一条径,每一棵古树,每一个残缺浓阴的门,都和父亲的风仪连合着,我想到父亲,就联想到那些醇雅的情景,想到那些情景,就牵记到父亲。现在都完了,我失去了一生所最心仪的一切。我不能想,我是被这样一位朴素盎然的老人遗弃在这浅陋的坑中。

        ⑤家里来信说:敌兵进城,把城里的房子大半烧掉了,把我们家的凌寒亭也拆毁了。这座亭子共有三间傍着城墙,城墙像一座山,因为时间的古老,从砖墙缝里生出许多藤萝和灌木。亭子的左边是一片竹林,右边是一座尼庵,前面隔道女墙,就是一个小湖似的池塘,长年听到浣衣妇的碪杵声;夏天有很多孩子在里面游泳,记得有一次在这池塘里还淹死了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我亲眼看见人把他从水里捞起来,他的母亲听到这消息,就像飞鹰落地一样,奔扑到这男孩的尸首上号哭,到现在事隔廿年,想起那情状,还有些怆恻。亭子的周围都是古木参天,有大可合抱的槐树,有枝干夭矫的五谷树,有双干的梧桐,还有父亲亲手种的柏,石楠,柿和杉等树。这些树都是我几个兄弟的小名,父亲带着多少温良的深意把他们每一个名字都种植在土地上。看他把一瓢瓢的清水灌溉到树根上,是存着多少的希望!要是风雨的时候,这些木叶响动着,浑和成一片河流似的声音,或是被风雨激荡,枝条锐鸣得像有人在旷野上号叫,这不正是他担心着远处的孩子们,忧心戚戚的时候吗?还有一片云石,是父亲从园后草丛里发现出来的,石上有不知道是哪一年代,是谁,镌刻着“立云”二字,字体苍劲,父亲欢喜得像发现一件宝物,把石竖起来,砌一座花台供设着,周围种着很多的书带草,细长的叶子,因为多年的生长,像狮子一样蹲伏在石下。这地方四时都有各种奇怪的鸟雀,啄木鸟的剥啄声,夜晚猫头鹰的颤叫;还有彩色的锦鸡,在竹林里穿飞。我小的时候,常常担心那华丽的长尾巴,会在竹林里碰断。小松鼠故意逗人似的捧着一个松果坐在窗台上玩耍。这地方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现在提起来,还有无限的亲切,和一些甜蜜的感觉。亭子里父亲收藏了一些书画碑帖。这是我们看作圣坛不敢渎犯的所在,这次也被敌人扫荡完了!家里人又告诉我:当敌兵退出这城以后,父亲从山中归来,看见这样残破,并不十分痛惜。只因满地残书断帖,父亲一一拾起来,偶然有一两部还可以凑成完整的时候,就大喜过望。我写到这里,心上涌起一阵泉水似悲凉,想父亲一生爱书如命,平时再也不许我们随意翻动,这次竟如此糟蹋了!父亲所以不十分痛惜,是因为一般广大的丧亡,比起个人的损失又算得什么?可悲痛的有比这更大,更大的事,父亲是明白的。

        ⑥今晚因为看见月光下的山川太美了,诱我这许多的沉思。如果回忆只给我枉然的磨折,以后该学中古的修道士,不再抬头看山川之美了。

    【注】①方令孺(1897-1976):作家,其家乡安徽桐城属广义上的江南。本文写于1941年前后。②廿六年:指民国二十六年,即1938年。

    1. (1) 赏析第①段中“浮”字的精妙之处。
    2. (2) 从全文看,开头写“吃甘蔗”有什么用意?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3.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 (4) 本文正文根本没有提到“江南”,但作者为什么以“忆江南”作为题目?
三、文言文阅读
  • 8.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 , 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 , 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之                        谢:道歉 B . 监试者之                    异:认为……奇特(奇异) C . 即散财物以赂卓用事者        遗:遗弃,剩下 D . 不为衰世业                  解:分裂,涣散
    2. (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监试者其身体壮大            乱易整,不武 B . 兵难日起                    劳苦功高如此 C . 天下所仇                    臣韩王送沛公 D . , 关东兵散                顷未发,太子迟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监试者劾问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 . 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 C . 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 D . 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阳去。
    4.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②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四、诗歌鉴赏
  • 9.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山村

    戴复古

    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万竹梢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

    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②山崦,山的西面。

    1. (1) 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2. (2) 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默写
六、语言表达
  • 11.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从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某一侧面写一个句子。

    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来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我时而在莺歌燕舞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时而在水波荡漾的梁山水泊猎奇。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七、材料作文
  • 12.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家庭农场,叔侄二人养牛、挤奶,收入高于一般人,日子过得充实惬意。但是也有苦恼,他们不能出远门,不能旅行,因为牛每天要产奶。牛被人驯化、圈养,其实人也被人束缚了。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普遍,比如,有了汽车、手机、互联网,以为生活空间大了,其实也可能被它们控制了;掌握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以为有助于交流,也可能又陷入一种思维定势。

    对这类现象,你有什么体验或看法?请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