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1-08 浏览次数:2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留(zhì)    下(huī)    难(jié)    重蹈覆(zhé) B . (wù)     渎(x ié)    噪(guō)    一黄土(péng) C . 智(ruì)    落(yǔn)    相(qiè)    然无累(guó) D . (yè)    睢(zì)      别(yě)     竭驽钝(shù)
  • 2. (2017九上·孝南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脑羞成怒   泥民百姓   断章取义   谀词 B . 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精血诚聚   嗤笑 C . 歇斯底里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迅 D . 涕泗横流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
  • 3.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恨久之(失望)     秦王色(屈服) B . 为天下 , 宜多应者。(同“倡”倡导)   去怀乡(国都) C . 谏故(屡次)       长跪而之(感谢) D . 为信然(说)            宜枉驾之(拜访)
  • 4.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 . ②①④③ B . ④②③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②③④
  • 5.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 . 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 . 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 . 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 6.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 . 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D .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的气候。
  • 7.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你熟悉的好汉是(谁),他的外号是 , 有关他的故事(故事名)是
二、古诗词赏析
  • 8.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 这首词上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词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 . 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 . 词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 . 词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词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三、默写填空
  • 9.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1)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
    2. (2) ,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温庭筠)
    3. (3)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4. (4) 江山如此多娇,。(《沁园春·雪》毛泽东)
    5. (5) 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李清照)
    6. (6) 《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
    7. (7) 诗词讲引用典故,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四、文言文阅读
  • 10.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 , 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 , 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 , 知而必谏也。”(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注释】①鉴:镜子。②亡:通“无”,丢失,没有。③比:最近,近来。④藁:通“稿”。  ⑤止:通“只”。⑥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一种长板,用象牙或竹、木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恢弘志士之气

      ②以陛下平明之理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④可衣冠

    2. (2) 翻译句子。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 (3) 【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的第三条建议是“”。

      【乙】文中魏征在遗书中给唐太宗所提的 意思相近的建议是“”。(用原文回答)

    4. (4) 从选文中看,你觉得诸葛亮和魏征有什么共同点?
五、现代文阅读
  • 11.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A(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母亲B(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 (1) 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

      A;B

    2. (2) 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短语运用的妙处。

      ①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②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3. (3)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试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4. (4) 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 12.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智力问题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

    1.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
    2. (2)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3. (3) 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4. (4) 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 (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13.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的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1. (1)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2. (2) 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
    3. (3) 在阅读中,我们如何获得自由,享受快乐?
    4. (4)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怎样的阅读启示?
六、作文
  • 14.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有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她在辛勤的工作中, 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请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动力缘于_______(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