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18-01-18 浏览次数:30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7七上·泰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条街上有七、八家书店。 B .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了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垌镇去旅游。 C . 《窃读记》选自《英子的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D . “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吗?”
  • 2. (2017七上·泰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 . 某些部门稍一放松,那些制假造假的地下工厂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兴旺起来。 C . 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 D .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二、字词书写
三、综合性学习
  • 4. (2017七上·泰州月考) 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频发,教训惨痛。蜀山区文明办和有关部门于近日共同发起“我爱斑马线”活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 (1) 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

      据报道,2017年1月至10月,××区有近5人在过斑马线时遭遇车祸身亡,20多人受伤。据交警现场观察发现: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而一项来自行人的调查结果则显示:约20%的行人认为,斑马线上就该车让行人,不管前方是红灯还是绿灯;约50%的行人认为,走在斑马线上就安全了,怎么走都可以。

    2. (2) 活动二:请你仿照某风景点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示例】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份爱心!

    3. (3) 活动中,赵倩同学为班级黑板报《文明出行》栏目写了一篇《等待也有“学问”》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她修改。

      【A】“有人行横道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处,通常都设有行人等待区,而且在红灯时,行人应该在等待区等待通行。”交警支队宣传科一名负责人举例说,长江西路与肥西路交叉路口南侧的两个人行横道信号灯处都设有白线区域的等待区,市民在通过这两处信号灯时,应该站在等待区内。【B】此外,在未设等待区的地段等待通过时,行人不要不靠路边太近,以免机动车右转时,车辆右后轮对行人造成碰撞或碾轧。

      ①【A】处画线句中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改为“”。

      ②【B】处画线句中否定不当,应

四、诗歌鉴赏
  • 5. (2017七上·泰州月考) 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下列小题。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 (1) 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    )
      A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2) 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
    3.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 6. (2017七上·泰州月考) 阅读《管宁割席》,完成下列小题。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与瓦石无     ②同席读书

      ③宁读如       ④见管神色

    2. (2) 选择下列各句与“乃掷去之”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又数刀毙 B . 复投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 学而时习 , 不亦乐乎 D . , 目似瞑,意暇甚
    3. (3)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子 非 吾 友 也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

      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5. (5) 你支持管宁“割席断交”的做法吗?为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 7. (2017七上·泰州月考) 阅读《雨的四季》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雨的四季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④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而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⑥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 (1) 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述的四季的雨的特点。
    2. (2) 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了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
    3. (3) 文章的第三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 8. (2017七上·泰州月考) 阅读《留点东西去敬畏》,完成下列小题。

    留点东西去敬畏

        ①我很喜欢美国小说《飘》。第一次读完后印象最深的是女主人公郝思嘉与邻居老人的对话。那位年逾古稀的老祖母对从不服输的郝思嘉说:“我劝你,留着一点什么东西去敬畏吧,正如要留着一些东西去爱一样……”

        ②在生活中,我渐渐知道了什么是“敬畏”。

        ③一个美国网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无意中打死一只鸟,他跑上前去,跪下来,捧起鸟,吻了一下,说抱歉。于是,全场观众起立。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龛后在遗体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我知道,这是敬畏生命。

        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一位名叫万刚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这一回答赢得了朱元璋的赞赏…… 我知道,这是敬畏法律。

        ⑤据说,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谈自己走向总统宝座时的感觉,“像是走向刑场的囚犯”。 我知道,这是敬畏权力和职责。

        ⑥唐太宗曾如此形容自己:“每思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百姓,但知常廉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 我知道,这是敬畏天心、民意。

        ⑦“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孔子强调“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对人的敬畏之情……

        ⑧邓小平同志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这样寄希望于党员干部:“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

        ⑨一个人心存敬畏,才能按照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行事,追求和谐和真善美。一个人心无敬畏,则会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其结局是极可怕的。敬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生存的底线。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没有了敬畏之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根基和价值。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 (2) 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说说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的。
    3. (3) 请你阐述第一小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 9. (2017七上·泰州月考) 阅读《枯萎的蒲公英》,完成下列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 (1) 文章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划线句子。
    3. (3) 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 (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⑧段划线句的含义。
    5. (5) 阅读文章第⑤段划线句与下面链接文字,试从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

      【链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