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18-01-17 浏览次数:2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7八上·黄陂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镶嵌     凝(zhì)      无人问津        绎不绝(luò) B . 冗繁     挑(xìn)      上天馈赠        流光彩(yì) C . 赡仰     巍(ó)        别出新裁        永不朽(chuí) D . 峻峭     羞(năn)      怦然心动        囵吞枣(hú)
  • 2. (2017八上·黄陂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课堂上,特别是我最不喜欢的珠算课,我就一头       进桌斗里,因为那里     着一本我放不下手的小书。那时,我因      阅读而不遵规守纪的事屡屡发生,我这里如实奉告,绝不是要少年朋友们也学我这样       

    A . 扎    藏     迷醉     淘气 B . 埋    放    迷醉    捣蛋 C . 扎    放     陶醉     淘气 D . 埋    藏    陶醉    捣蛋
  • 3. (2017八上·黄陂月考)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过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B .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下无贼》这样一部以小偷为主角的影片上映仅八天就获得5000多万元的票房。 C . 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D . 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 4. (2017八上·黄陂月考)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是(    )
    A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B .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 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D .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二、现代文阅读
  • 5. (2017八上·黄陂月考)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澍

        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而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 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为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完全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 B . 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而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 C .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D . 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
    2. (2)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
      A . 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的古代建筑。 B . 百年的砖千年的土,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用夯土技术建造的“土房子”。 C . 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 . 在城市建设中力争和乡村区别开来,形成城市独有的风格。
    3. (3) 在“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中,不太符合作者观点的做法是(    )
      A . 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 B . 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 C . 在拆除旧城的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好历史建筑中的名人故居,不要让它和其它的历史建筑一起被拆除了。 D . 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 6. (2017八上·黄陂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身处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失声痛哭:“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止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四周多的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认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俄狄浦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种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文化便成为它最重要的黏合剂。

    1. (1) 父亲每次看《四郎探母》都会留下泪水,请说说父亲泪水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2. (2) 文中第11段说“我懂了为什么《俄狄浦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说说其中的原因。
    3. (3) 阅读第16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

      这句话中“散落的珠子”写出人的什么特点?文化“柔弱”和“强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 (4) 作者从一场戏说起,然后阐述了“文化重要的理由”,请依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作者所阐述的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 7. (2017八上·黄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胡宗宪)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直)、徐(海)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1. (1) 下面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胡公皆之      许:答应 B . 文长代作表    属:属于 C . 一军股        栗:战栗 D . 公以是重之    益:更加
    2. (2) 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A . 文长与胡公约若 / 欲客某者 / 当具宾礼 / 非时辄得出入 B . 文长与胡公约 / 若欲客某者 / 当具宾礼 / 非时辄得出入 C . 文长与胡公约 / 若欲客 / 某者当具宾礼 / 非时辄得出入 D . 文长与胡公 / 约若欲客 / 某者当具宾礼 / 非时辄得出入
    3. (3) 选择下列说法中不当的一项(    )
      A . 徐文长虽然屡次乡试都未考中,但是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仍旧聘请他做幕客。 B . 胡宗宪统领几支军队,威振东南一带,军人们都十分畏惧他,只有徐文长敢和他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C . 胡宗宪凡是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徐文长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D . 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徐渭在喝酒时偶尔提起,胡宗宪就以此为由把他击毙在梃杖下。
    4.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四、综合性学习
  • 8. (2017八上·黄陂月考) 国学经典现在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对此学校也决定开展“学国学,诵经典”活动。
    1. (1) 你班准备以“国学经典与学生成长”为主题开展一次活动,你觉得国学经典的内容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哪些?请分条写出三个影响。
    2. (2) 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害怕把精力花在国学经典上以为会影响孩子课内的学业,为消除他们的这一误解,请你对他们就这一问题做一点解释,字数100-12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