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18-01-24 浏览次数:26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哪一项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    )
    A . 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B . 生物不是不变的,会发生变异 C . 生物界现存的物种没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D . 生存竞争的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 2.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    )
    A . 杂交水稻 B . 青藏铁路的开通 C .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 D .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 3.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1937年在杭州落成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    )
    A . 华罗庚 B . 苏步青 C . 李四光 D . 茅以升
  • 4.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其标志是(    )
    A .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D . 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并运行
  • 5.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科学家: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赞誉的人物是(    )
    A . 袁隆平 B . 瓦特 C . 爱迪生 D . 达尔文
  • 6.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20世纪新中国取得的下列成就中,正确的排序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④②①③ D . ③④①②
  • 7.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
    A . 钱学森 B . 袁隆平 C . 李四光 D . 华罗庚
  • 8.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入宇宙飞船是在(    )
    A . 1980年月10月 B . 1999年10月 C . 2003年10月 D . 2005年10月
  • 9.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下列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措施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国科学院成立

    ②《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③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①③②④ D . ③①④②
  • 10.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下列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牛顿力学体系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 B . 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 . 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D . 牛顿力学体系不能适用于整个客观世界,相对论兴起后,应该否定
  • 11.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遇到了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后来驱散这“两朵乌云”的重大科学发现是(    )

    ①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②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③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④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2.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评论说:“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概念一起推翻。”材料中“旧科学概念”是指(    )
    A .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 .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C .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 .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 13.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
    A .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 .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 14.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    )
    A . 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 .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升空 C . 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 D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15.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1954年,毛泽东询问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表明(    )
    A . 核武器虽然有很大威慑力,但中国不必有核武器 B .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 C . 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D . 中国当时没有研制核武器的条件,也不用研制核武器
  • 16.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超级计算机即高性能或巨型计算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标志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果是(    )
    A . “银河—Ⅰ号”问世 B . “银河—Ⅱ号”问世 C . 1957年的第一台模拟式计算机 D . 曙光2000机
  • 17.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    )
    A . 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 . 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 .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 .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 18.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以下是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活动中的一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    )
    A . 钱学森 B . 袁隆平 C . 王珩 D . 杨利伟
  • 19.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2008年,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获颁“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后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下列有关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他是科学家袁隆平,人称“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③他的成功启示人们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他的成就进一步阐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0.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21.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 . 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 .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 22.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 .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 23.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


    A . 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 . 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 24.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l—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能够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外国先进技术的运用

    ③日益强大的国力的支撑   ④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5. (2018高二上·射洪期末) 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的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 . 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 C . 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 . 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
  • 26.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 . 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 .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 .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 27.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2009年5月16日,电影《邓稼先》在江苏常州首映,该片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8.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两弹一星”是指(    )
    A .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 29.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

    A .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C .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D . “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二、非选择题
  • 30.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今后各地戏曲改进工作应以对当地群众影响最大的剧种为主要改革与发展对象。

    ——周恩来《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1951年5月5日)

    材料二:1953年,郭沫若与范文澜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当时任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的陈伯达就此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表示要“百家争鸣”。

    材料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写字,我就写了这两句话:“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的事实,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毛泽东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几个口号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1. (1) 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最初分别是针对什么具体问题提出的?在材料三,四中有何发展?
    2. (2) 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时代背景及主要目的。
  • 31.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1. (1) 60年代我国制定“两弹一星”科技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 (2)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有那些新突破?我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维护世界的主要做法如何?
  • 32.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2: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材料3: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的时间

    美国:7年零4月;前苏联:4年;英国:4年零7个月;中国:2年零8个月

    1. (1) 根据材料1的内容判断这是党中央为哪一试验发去的贺电?
    2. (2) 材料2所指是哪一事件?简述这一事件的意义。
    3. (3) 材料3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33.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1. (1) 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 (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