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4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17八上·西城期末) 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中国梅花文化”,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颠峰时期。林和靖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不求识赏的隐逸孤清①_____“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傲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极尽表达出诗人愿意化身千万梅花的浪漫情怀。

        可以说,中国文人从梅花的品性中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它隐逸孤清,高洁傲然,坚贞自守,高标俊逸,成为凌寒绽放于冬日的精神之花。历经岁月磨砺,梅花的象征意义丝毫不减。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赋予了梅花乐观坚韧②_____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梅花的形象不仅存在于诗歌中,还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之中。这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值得同学们探究并关注。

    1. (1) 材料的第一句有一个错字,最后一句有一处语病,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错字修改:将“”改为“

      句子修改:将“”改为“

    2. (2) 请在材料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3. (3) 同学们探究“咏梅诗”时,发现诗歌多用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含义。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句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以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梅花凌寒傲雪的风姿。 B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使用对偶,对仗工整,意境脱俗,是咏梅的佳句。 C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将梅花人格化,表达了其与世无争的坦荡和对自我追求的坚守。 D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以传神之笔写梅花隐于春色又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赋予梅花以人的精神风采。
    4. (4) 同学们在教室里练习书法,书写“梅花诗”。学生小王觉得“梅”字的第9笔颇为难写,还需多练。近日,他准备临摹一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条幅贴在教室里。你建议他临摹以下哪种书体?结合书体特点说说你的理由。

      楷书               行书

      “梅”字的第9笔是

      我建议他临摹体,理由是

    5. (5) 钱币也是文化的载体。同学们还关注到了钱币上的梅花。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探究一下我国第四套金属流通币“梅花5角”正面采用梅花图案的设计意图。

    6. (6) 材料中“一树梅花一放翁”中的“放翁”指的是南宋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例如,每当我们劝勉身边遇到重重困难、感到前路迷茫的朋友,常引用他《游山西村》中的名句“”,让朋友看到光明和希望。
    7. (7) 鲁迅先生十分喜爱梅花,曾请人刻过一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印章,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也爱梅花,书屋的后园就植有几株腊梅,曾为少年鲁迅的书塾生活增添几分趣味。我们学习过鲁迅叙写这段往事的作品《》,这篇文章收录在他的散文集《》中。
  • 2. (2017八上·西城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自古以来,北斗星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将我国自主研发并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饱含着中华儿女的民族复兴之梦。

        此次“一箭双星”的升空,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根据计划,2018年底我国还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预计2020年左右,将共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范围服务。

    建成后的北斗三号是一个覆盖全球的系统工程,与前两代“北斗”相比,建设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系统性更强。作为全球覆盖的卫星系统,至少需要有20颗卫星同时提供稳定服务,这对北斗三号的质量要求更高,可靠性需更强,授时精度(与标准时间差)需达20纳秒;其定位精度也将大幅提升,达到2.5至5米,并将为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等级的服务。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不断  ①  (完善 实施),北斗三号将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此外,北斗三号保留了北斗一号、二号的短报文功能,未来还将按照国际标准增加全球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拓展服务。

    【材料二】

        2000年,我国先后发射了4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建成了世界首个有源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可提区域导航定位。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的定位精度为20米,授时精度为100纳秒。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独创了位置报告和短报文服务,可以进行双向数字报文通信,也就是说,不仅用户可以发送短报文,“北斗”还可以将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在实际运用中将短信和导航结合起来。

    2007年至2012年,我国陆续发射了14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定位精度为10米,测速精度由0.4米/秒提高到0.2米/秒,授时精度为50纳秒,短报文字数每次可达120个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三步走”发展战略

    【材料三】

        我们平时的通信非常方便,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手段很多,但其实都是高度依赖光和基站的,当这些基础设施遭到大面积损坏时,那些通信手段就全都派不上用场了。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当时的北斗一代系统发挥出了不受地面影响的优势,成为了救援部队和前线救援人员最得力的通信助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72小时黄金抢救时间”的有效利用,  ②  (彰显  表明)了北斗服务民生的技术优势。

        远洋渔业是个充满危险的行业。北斗二代在投入运行后,渔民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装北斗卫星船载终端,其双向短报文功能在渔船救险方面得到了完美应用,遇到险情后一键求救,终端会自动把附带着定位信息的求救短信通过卫星发给岸上的救援队,保证了第一时间的救援。

        事实上,北斗卫星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并不遥远,它提供的服务无处不在。OFO小黄车与北斗导航共同推出北斗智能锁,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米级定位,更精准地报告“我在哪里”,即使在树荫下也不会出现“漂移”。

        从抢险救灾到渔业播报,再到共享单车……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各类高精度位置服务产品以“北斗+互联网+其他行业”的新模式,广泛应用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1. (1) 三则材料中两个划线字的注音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ɡōnɡ)  光(qiān)   ①实施       ②表明 B . (ɡōnɡ)  光(xiān)   ①完善       ②彰显 C . (ɡònɡ)  光(xiān)   ①实施       ②彰显 D . (ɡònɡ)  光(qiān)   ①完善       ②表明
    2. (2)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与北斗一号、二号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升,请根据这两则材料完成下列表格,并拟定表格题目。

      功能 名称

      覆盖范围

      授时精度

      北斗一号

      国内

      20米

      100纳秒

      北斗二号

      10米

      50纳秒

      北斗三号

      全球

      2.5-5米

      20纳秒

    3. (3) 阅读【材料三】,说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印证了前面两则材料中北斗的哪些功能。
  • 3. (2017八上·西城期末) 阅读《寻找木头里的声音》,完成小题。

    寻找木头里的声音

    牛放

        木头里一定是藏有声音的,一个懂得木头的人能够发现那些藏匿的声音。

        音乐家是解读声音的高手,他们可以将散落在木质里的声音编织成音乐,像引导清泉一样让木质里储存的声音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让那些大地生命、森林鸟语、天空流云经久不衰地穿越时空,流进人们的耳朵。

        而要想找到木头里的天籁之声,需要既懂得木头又懂得音乐的人,何夕瑞就是这样一个人。

        何夕瑞1945年生于重庆荣昌县。他的母亲是音乐教师,早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父亲是南京金陵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何夕瑞继承了父母的基因而颇有音乐天赋,识谱、拉琴,只要稍加指点,便能掌握八九分。他12岁时,父母双双被划成了右派分子,命运发生了转折。他13岁当了给人挑送东西的“挑夫”,16岁时,正式叩头拜师成了木匠学徒。何夕瑞天资过人,生就是块当木匠的料。一年后,他的手艺竟然超过了所有的师兄弟,成为师傅最看重的徒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厂里的文艺演出做了一把二胡,结果这把琴竟成了厂里的宝贝,谁拉都夸琴的音色好,这让他兴奋了好一阵子。

        正是这个机缘,改变了何夕瑞。木头与声音结合的魅力,让他如醉如痴。此后,他迷上了制作乐器,而他决定这样干了,九头牛也拉不回头。

        1979年,34岁的何夕瑞带着自制的小提琴来到四川音乐学院,恭敬地恳请内行鉴定他的“成果”。他踌躇满志,自制的小提琴在小城荣昌已经是名闻遐迩了,他更希望这把琴可以登上音乐学府的大雅之堂。然而,教授的话泼了他一头冷水。“这明明是板胡的声音,”教授拉了何夕瑞的琴后说,“不是模仿就能制作小提琴的,一个好的制琴师是在音乐的灵感中获得制琴的技巧。”这番话对于信心十足的何夕瑞来说既是当头打击,又是明路的指引。百折不挠的何夕瑞看到的是后者。他心中堵塞很久的暗渠仿佛一下子被凿通了。

        从此他走路睡觉都在想着他的“琴事”,这个初中未毕业的木匠,一边自学乐理、乐器、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知识,一边继续探索着制琴技术。他渐渐发现,制琴的木材选择至关重要,而木材材质的好坏,与其生长的土壤、气候、海拔以及树种都密不可分。他越是往深里钻研越是感到事情艰难,也越是被深深吸引。

        (A)何夕瑞 , 一个中国乡镇的木匠,在自己设定的工作目标中迈着坚定的步子。他无数次去到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原始森林里,在高山沟谷之间仔细寻找他认为的优质木材——那种藏匿着万千美妙音律的优质木材。1997年7月他去西藏找木材,在杳无人烟的阿里地区寻找了32天,最后因“弹尽粮绝”困于山中,差点把命丢在藏北。那些经过千辛万苦弄回家的木材是他的宝贝,家里没有谁敢随便动。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叮叮当当,哗哗啦啦,又是锯又是敲,什么工具都用,什么声响都有……设计、制作、失败,再设计、再制作、再失败。木材、时间在他的坚忍中消耗和流失。他的信念也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失败的锤炼。

        何夕瑞吃尽苦头,终于发现了木头藏匿声音的种种奥妙,终于透彻地掌握了制作小提琴的要领,并完全得到了专家的肯定。这时,他发现自己追求的并不止于此,他要制造的是具有中国元素的“中国小提琴”。何夕瑞认为西方的小提琴体型是西方少女的胴体,宽肩、丰乳,个性张扬;而中国的小提琴应该是唐朝的少妇,削肩、蜂腰、肥臀,含蓄温婉,性格内敛。但是小提琴一旦改变原来固有的造型,声音也势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想将造型与声音完美融合,无疑是个世界难题!因此,中国式的小提琴也许是这位木匠的非分之想罢了。但他生性就是一个善于给自己出难题的人。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个重庆荣昌木匠研制的中国小提琴“何氏三圆琴”诞生了。这把有着显著中国特色的“中国小提琴”,震惊了世界。2011年4月30日,何夕瑞迎来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邀请,他研究自制的“何氏三圆琴”走进了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专场演奏结束后,现场长久而热烈的掌声传达出了所有听众的称赞与享受音乐饕餮的满足。专家们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琴的音色如同散发着橡木味的陈年葡萄酒般沁人心脾,从低音到高音,清澈透明,无一杂音,特别是高位音,声如珠玑。”

        好一个(B)何木匠

        一次偶然的拜访,我看到何木匠的院子里堆积了很多木头,知道这些木头都是他从遥远的森林中寻觅来的,甚至每一根都可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年届七十的何木匠一定不愿意让这些蕴藏着无数美妙声音的木头永远沉睡,他想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将那些酣睡的声音唤醒。然而这些木头却让我为何木匠担心,如果他将它们全部制做成琴的话,一定会被累死许多次的。我看着一天天老起来的何木匠,心中不由为他祈愿:老命只有一条,千万不能硬拼。

        (C)何大爷 , 您还是慢慢来吧!

    (选自《第七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1. (1) 为了寻找木头里的声音,成为好的制琴师,何夕瑞做出了哪些努力?
    2. (2) 对人物称呼的变化,往往与记叙的内容相匹配,也往往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请仿照示例,分析不同的称呼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何夕瑞:他在找木头和制琴过程中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用这个称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尊重之情。

      B.何木匠:

      C.何大爷:

    3. (3) 本文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以下是百度百科中“何夕瑞”词条。

      何夕瑞,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提琴制造专业特聘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环球弦乐协会贵宾会员。荣获"巴渝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有人认为这一内容应该写入文中,有人认为不应该。请你结合词条内容和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 4. (2017八上·西城期末) 阅读《读书是一种“遇见”》,完成小题。

    读书是一种“遇见”

    赵畅

        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一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见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苏轼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所欲求者”就是指不仅选择那些契合自己兴趣爱好和助于功课长进的书籍,更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代读者淘洗的经典作品。这样的“遇见”,才不会耗损时间与精力。

        交友应遍及五湖四海,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当年西南联大的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兼收并蓄,打通文理。吴宓、金岳霖等教授能用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梁启超作《王荆公》时,为搞清王安石新政的真相,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笔记数十种。在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把发现的谬误一一进行审辨,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负责。

        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是为读书解疑释惑的好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读书则会更有所得。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研究移民史时,一直弄不明白巴人地盘扩大的真正原因,直到那次在三峡旅行时对巨大盐场的探寻和发现,才终于茅塞顿开。可见,现实中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对书本知识而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佐证和补充。

        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了。而一个会“串门儿”、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变得水到渠成。

    (载于《人民日报》,2017年10月9日,有删改)

    1. (1) 请将本文第②③④⑤段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每空不得超过5个字)

      读好书→→读行合一

    2. (2) 文章第②段划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是(   )
      A . 如果说,读书是一种“遇见”,那么,怎样选择“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B . 如果说,读书是一种“遇见”,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3. (3) “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曾作为道理论据用以证明作者的观点,如果把这句话还原到文中,你认为应放在第段。
    4. (4)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的“遇见”以及相应的收获。
二、句子默写
  • 5. (2017八上·西城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1) 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 (2)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 (3)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诗歌鉴赏
  • 6. (2017八上·西城期末)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 阅读画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词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2. (2) 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
四、文言文阅读
  • 7. (2017八上·西城期末)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

    【乙】

        乾道六年,宋孝宗召(弃疾)对延和殿。时虞允文①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②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改动)

    【注】①虞允文:人名。宋名臣,曾指挥三军大破金帝完颜亮。②知:做知州。

    1. (1) 根据所给释义,判断文中划线字的字音。(填写序号)

      ①劲:①jìng刚正,正直。   ②jìn 力气,力量。       持论直:

      ②长:①cháng 优点。       ②zhǎng 生长,成长。     消之势: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起舞    人而异 B . 自相鱼肉   鱼肉百姓 C . 起冶铸  临城下 D .     德才兼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4. (4) 祖逖面对“”(用原文回答)的困难,采取的对策是“起冶铸兵”。辛弃疾同样提议收复失地,也不被支持,反而被外调滁州。他在滁州,面对“州罹兵烬,井邑凋残”的现状,采取的对策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 8. (2017八上·西城期末) 下面是《论语》中的几则语录,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③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⑤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在以上的几则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都谈到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有充分的体现:如徐庶被迫投曹后,践行与刘备的约定未献一计;又如

五、中国名著
六、命题作文
  • 10. (2017八上·西城期末)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如果用心聆听,木头里有声音,书本上有声音,指尖上有声音,冬日里也有声音……请将“听,_______的声音”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仰望星空,我们和千年前的古人共赏美丽的北斗星;在科技的推动下,我们享受“北斗卫星导航”为我们提供的一切便利;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有更多关于北斗的故事发生……推窗沉思,你有怎样的遥想?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