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卷(七)

更新时间:2018-03-16 浏览次数:505 类型:复习试卷
一、基础训练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即刮目相待

    ②与蒙论议

    ③木兰当户织

    ④万里赴戎机

    ⑤赏赐百千强

    ⑥但微

    ⑦康肃笑而

    是陋室

    ⑨可爱者甚

    ⑩山门于河

    二石兽于水中

    ⑫转转不

  • 2.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黄花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③但手熟尔

  • 3. 指出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士邪

    古义:

    今义:

    ②军十二卷,卷卷有

    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③尔敢轻吾射

    古义:;今义:

    十余岁

    古义:;今义:

    ⑤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今义:

  • 4.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Ⅰ当:①涂掌事      ②但涉猎

    Ⅱ见:①往事耳      ②大兄何事之晚乎

    Ⅲ市:①东买骏马    ②愿为鞍马

    Ⅳ射:①尝于家圃    ②尔安敢轻吾

    Ⅴ自:①公亦以此  ②钱孔入

    Ⅵ如:①是再啮      ②其言

  • 5. 指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

    ②香     

    ③苔痕阶绿

    ④无丝竹之

    ⑤无案牍之

    ⑥不     

    数小舟

  • 6. 翻译下列句子。                   
    1.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 (3)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 (4)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5. (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 (6)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综合训练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的作者是,是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③蒙以军中多务

      ④及鲁肃寻阳

    3. (3)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4) 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5. (5) 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①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句子是:

      ②“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6. (6)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诗》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可汗大点兵

      但闻黄河流水鸣

      朔气传金

      皆次当

      建奇功

    2. (2)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愿为鞍马(买) B . 骑(练习,学习) C . 长而精(更加) D . 男装(穿)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 (4) 有两个成语出自【甲】文,它们是。“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文中的主旨句,【甲】文与之相类似的句子是
    5. (5) 怎样评价木兰这一形象?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1) 《卖油翁》的作者是朝的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之久而不去

      ②以钱其口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4. (4) 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
  •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释】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

      是陋室

      ③谈笑有鸿儒

      ④无案牍之劳形

      ⑤子居九夷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或曰:“陋,如之何?”

    3. (3) 【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用原文语句填空)
    4. (4) 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爱莲说》

        【乙】竹似贤 , 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 , 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⑤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⑥体:体悟。⑦虚受:虚心接受。⑧贞:坚贞。⑨之:代词,指竹子。⑩实:充实。

    1. (1)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②竹本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竹似贤,何哉?

    3. (3) 【甲】文从莲的、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4. (4) 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 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②岂能暴涨携之去

      ③沿河求之,不亦颠

      ④渐激渐深,石之半

    2. (2) 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闻之笑曰 B . 当求之于上流 C . 一老河兵闻之 D . 其反激之力
    3. (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5. (5) 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