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③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④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
-
(2)
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闻之笑曰
B . 当求之于上流
C . 一老河兵闻之
D . 其反激之力
-
-
(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
-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
-
(5)
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